卡啦网 > 作文素材 > > 正文

102句潼关吏原文及翻译注音(潼关吏 杜甫文案)

一、潼关吏

1、《潼关吏》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三吏三别”之一。

2、人如诗歌命如国,途遇风雨泪几多。

3、他不会想到,自己未来的命运会更加坎坷;而他深爱的国家,也将遭遇到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4、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诵读

6、(19)存:活着,生存着。

7、而杜甫的“三吏三别”便是在这一个环境中创作出来的。

8、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因关西一里有潼水而得名。草草:疲劳不堪之貌。何:多么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上句言坚,下句言高。城在山上故曰万丈余。备胡:指防备安史叛军。要:同“邀”,邀请。连云列战格:自此句以下八句是关吏的答话。连云言其高,战格即战栅,栅栏形的防御工事。西都:与东都对称,指长安。丈人:关吏对杜甫的尊称。艰难:战事紧急之时。奋:挥动。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的地方。哥舒:即哥舒翰。

9、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10、他心系天下,为国为民,虽仕途坎坷,却初心不改;

11、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12、在战事紧急时挥动兵器拒守,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

13、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14、西都:与东都对称,指长安。

15、胡贼来犯只要据守即可,又何必担心西都长安呢。您看这个要害的地方,狭窄到只能一辆车子通过。在战事紧急时挥动兵器拒守,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败仗,唐军死伤极多,惨死黄河。请嘱咐守关诸将领,千万别蹈哥舒翰仓促应战的覆辙。”

16、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17、胡贼来犯只要据守即可,又何必担心西都长安呢。

18、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19、(跟S姐背诗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42)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二、潼关吏 杜甫

1、士卒劳役是多么劳苦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依山而筑,高达万丈。请问潼关吏:你们重新修筑潼关是为了防御叛军吗?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着山隅为我介绍情况:“那些防御工事高耸入云端,即使飞鸟也不能越逾。

2、⑵草草:疲劳不堪之貌。何:多么

3、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4、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5、这些诗篇,是百姓遭受战乱之祸、灾难深重最为真实的见证。

6、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嶔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

7、(44)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

8、“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可能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

9、这首诗的对话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在对话的安排上,缓急有致,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态。“修关还备胡”,是诗人的问话,然而关吏却不急答,这一“缓”,使人可以感觉到关吏胸有成竹。关吏的话一结束,诗人马上表示了心中的忧虑,这一“急”,更显示出对历史教训的痛心。其次,对话中神情毕现,形象鲜明。关吏的答话并无刻意造奇之感,而守关的唐军却给读者留下一种坚韧不拔、英勇沉着的印象。

10、最终,也仅获得一个正八品下的“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职位。

11、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

12、此诗开头四句可以说是对筑城的士兵和潼关关防的总写。漫漫潼关道上,无数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筑工事。“草草”,劳苦的样子。前面加一“何”字,更流露出诗人无限赞叹的心情。放眼四望,沿着起伏的山势而筑的大小城墙,既高峻又牢固,显示出一种威武的雄姿。这里大城小城应作互文来理解。一开篇杜甫就用简括的诗笔写出唐军加紧修筑潼关所给予他的总印象。

13、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1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把潼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寓情于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对几千年历史一针见血的总评。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历代兴亡,地域远近数百里,时间上下千余年,思绪驰骋纵横,最后归结为“百姓苦”一句,反复咏叹,兼有山水诗的意境和历史家的眼光。说明历史上无论是朝代的兴起还是衰亡,受苦遭殃的都是老百姓,从而指出了封建政权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对立性。

15、莬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16、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17、⑽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的地方。

18、杜甫从没有想过,他的诗会举世皆惊,他自己会被世人千古铭记。

19、“执唐诗牛耳者,唯李、杜二人!”

20、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三、潼关吏原文及翻译注音

1、士卒劳役是多么劳苦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依山而筑,高达万丈。请问潼关吏:你们重新修筑潼关是为了防御叛军吗?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着山隅为我介绍情况:“那些防御工事高耸入云端,即使飞鸟也不能越逾。

2、潼关吏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3、相比于过去的“事君治国”,如今的他更希望可以让妻儿衣食无忧。

4、您看这个要害的地方,狭窄到只能一辆车子通过。

5、他寄情诗歌,以诗咏志,虽毫无政绩,却留诗青史。

6、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7、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

8、以上总起,写潼关的士卒和城防概况。

9、⑸要:同“邀”,邀请。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诵读

11、而其中最为著名的“三吏三别”,与其说是诗歌,不如说是一幅记录百姓悲苦的巨型画卷。

12、士卒劳役是多么劳苦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

13、备考|文言文的断句技巧

14、(跟S姐背诗文)《道德经》第十一章至第二十章

1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6、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17、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满意请采纳

18、杜甫这一辈子,从志得意满到怅然若失,从裘马轻狂到忧国忧民,杜甫的人生充满着执着,也充满了无奈。

19、(29)老妪(yù):老妇人。

20、在这段时光里,他尝尽了残杯冷炙,受尽了悲辛苦楚。

四、潼关吏拼音

1、从黄昏到天亮,老翁虽逃,老妪却被抓,一个本就不完整的家庭,变得更加支离破碎。

2、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3、以上写杜甫寄语守将要吸取哥舒翰失败的教训。

4、(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跟S姐背诗文)《道德经》第一章至第十章

6、失意英雄的慷慨悲歌——《破阵子》诵读

7、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8、应该是潼关,因为那里经常作为都会的咽喉,一般都布置着重兵把守,而剑阁只是在三国时期,蜀国的一个主要关口,况且蜀国主要以汉中为主要抗敌的城市,剑阁只是在蜀国将灭时,姜维用兵守在那里比较有用,只可惜蜀还是被敌军绕过剑阁,灭了

9、这一次,他没有犹豫,前路虽依旧迷茫,可自己无家可别,又有什么眷恋。

10、《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11、于是,百姓时刻都要面临军队无节制的征召。

12、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13、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14、他心中最放不下的便是自己的老伴,也许此次一别便是永恒。

15、杜甫认命了,不管自己如何才高志广,终究不敌现实的凄凉。

16、三吏三别虽只有六首诗,但却从不同的角度,将百姓的“孤苦无依靠,半点不由人”的命运记录了下来。

17、年代: 元 作者: 张养浩

18、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19、(35)犹得:还能够。得:能够。

20、请嘱咐守关诸将领,千万别蹈哥舒翰仓促应战的覆辙。”

五、潼关吏

1、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39)绝:断绝;停止。

4、战格:战栅,栅栏形的防御工事。

5、文|有书琳琳柒·主播|阿成

6、而杜甫正从洛阳返回华州,眼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于是写出了流传百世的“三吏三别”。

7、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8、可等到的消息却是“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9、(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10、从古至今,世人往往将目光转向帝王功绩,成败得失上,而忽略了百姓疾苦、泪悲千古。

11、十年时光,杜甫已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变成了满脸愁容,郁郁寡欢的中年大叔。

12、紧接关吏的话头,诗人却没有赞语,而是一番深深的感慨。因为诗人并没有忘记“前车之覆”。三年前,占据了洛阳的安禄山派兵攻打潼关,当时守将哥舒翰本拟坚守,但为杨国忠所疑忌。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关督战。哥舒翰不得已领兵出战,结果全军覆没,许多将士被淹死在黄河里。睹今思昔,杜甫余哀未尽,深深觉得要特别注意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慎”字意味深长,它并非简单地指责哥舒翰的无能或失策,而是深刻地触及了多方面的历史教训,表现了诗人久久难以消磨的沉痛悲愤之感。

13、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14、公元747年,唐玄宗诏告天下,“通一艺者”可到长安应试。

15、紧接关吏的话头,诗人却没有赞语,而是一番深深的感慨。为什么呢?因为诗人并没有忘记“前车之覆”。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地方。三年前,占据了洛阳的安禄山派兵攻打潼关,当时守将哥舒翰本拟坚守,但为杨国忠所疑忌。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关督战。哥舒翰不得已领兵出战,结果全军覆没,许多将士被淹死在黄河里。睹今思昔,杜甫余哀未尽,深深觉得要特别注意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慎”字意味深长,它并非简单地指责哥舒翰的无能或失策,而是深刻地触及了多方面的历史教训,表现了诗人久久难以消磨的沉痛悲愤之感。

16、备胡:指防备安史叛军。胡,我国古时对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指安禄山。

17、郭子仪军退守河阳,为补充军力,四处征兵。

18、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19、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20、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诵读

六、潼关吏

1、大唐一败再败,失望的不仅仅是杜甫,还有那些身陷长安对胜利渴望的俘虏百姓。

2、诗人路经潼关,看见士兵们劳苦筑城墙,便问吏卒。吏卒自负城墙坚固高耸,这又让诗人想起了桃林塞那一败仗,唐军死伤极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