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茨威格简介及作品(66句文案)

茨威格简介及作品

1、(美)斯塔夫里阿斯诺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16-418

2、除了《人类群星闪耀时》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两本最为广大读者所知的两部作品,在这套《茨威格精选集》中还收录有小说集《昨日之旅》(包括《情感的迷惘》《旧书商门德尔》《昨日之旅》等八篇),《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包括《雪中》、《出游》、《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等八篇),《象棋的故事》(包括《看不见的藏品》《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等共八篇),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以及作家和历史人物传记《三大师传: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三作家传: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等八部茨威格代表作品。(茨威格简介及作品)。

3、命运即使对它最喜爱的宠儿也不是永远慷慨无度的。

4、诚然,茨威格的大部分小说都是在赞美纯粹纯真,这三篇小说尤其明显,特别的是,这三个故事发生的背景都是在战争年代。

5、  夜,神秘莫测,清凉静谧,暑热消退,喧声尽逝。少年的心里可并不平静,青春在骚动,激情在翻腾。朦胧的渴望,无名的惘怅驱使他在林间徘徊,在树下踯躅。突然间一道白光,一缕轻纱,一片浮云,从天外飞来一个仙女,从夜空降落一个女神,像朦胧的夜色一样虚无缥缈,似真似幻,飘然而至,倏然而逝,只留下荡气回肠的回忆,怅然若失的怅惘。这意外的艳遇,销魂的时光,激情如火,柔情似水,像一阕迷人的夜曲,诗意盎然,动人心弦,汇成小说《夜色朦胧》的主旋律。

6、她们打开了成人世界的一条门缝,那里的景象在儿童眼中是恐怖的,令人战栗的。她们纯真的想要帮助老师的举动无济于事。

7、最近新出版的这套《茨威格精选集》中,收录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昨日之旅》、《人类群星闪耀时》、《三大师传》、《三作家传》、《昨日的世界》共八部作品,将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名作与传记代表作一网打尽,完整呈现了作家的创作生涯。

8、 这种充满戏剧性和命运攸关的时刻,在个人的一生中和在历史进程中都十分难得;这种时刻往往只发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时,甚至常常只发生在某一分钟,但他们的决定性影响却超越时间。我想在本书中从极其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回顾这样一些群星闪耀的时刻——我之所以如此称呼他们,是因为他们宛若晨星一般永远散射着清辉,普照着终将逝去的黑夜。

9、该作讲述轻骑兵少尉霍夫米勒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贵族地主封·开克斯法尔伐的女儿艾迪特。这位姑娘生性活泼,正值繁花似锦的年龄,却不幸下肢瘫痪,霍夫米勒对她深表同情,却因此酿成悲剧。

10、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11、爱情的陶醉和战栗,占有的痉挛,探听不到秘密激起的怒火,全都消逝得无影无踪:只有爱情带着忧伤甘美的滋味把他紧紧地搂住,一种已经几乎没有任何渴望、可是无比强烈的爱情。

12、质疑人类社会身份等级的划分也不是多新颖的话题,下面介绍的三篇小说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样的,也是以“换衣服”的方法来呈现。

13、每一种新的认识都可以使年轻人精神振奋,只要一旦受到某种感情的鼓舞,他就可以从中取之不尽,这正是青春的意义。

14、这篇文章最突出的就是其作为历史特写的文体的新颖——戏剧。之所以选取这个题材,也许是因为托尔斯泰在临终前创作了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未完的剧本—《光明在黑暗中发亮》。但不可否认,作为历史传记选择这样的文体的确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创新,而且效果相当的精彩:完美结合真实历史并且详尽描绘了托尔斯泰与妻子之间的冲突,最后写出了托尔斯泰在逃向苍天进行心灵与信仰的追求后安然离世。而文末最后一句台词神来之笔,揭开了茨威格塑造的托尔斯泰身上的那层薄纱:如果他不为我们这些人去受苦,那么列夫托尔斯泰也就永远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名满天下。

15、前者写的是一个作家偷偷给一个少女写信,假扮一个痴情的少年。果然,很快,怀春少女痴迷于一封封的情书,在度假地到处搜寻她的梦中情人,但是爱情没有成真,最后伤感地跟着家人离去了。

16、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

17、而这孩子可是我的命根子,因为他是你的骨肉啊,他是你,又不再是你。你这个幸福的无忧无虑的人,我一直不能把你留住,我想,现在你永远交给我了,禁锢在我的身体里,和我的生命连在一起。这下子我终于把你抓住了,我可以在我的血管里感觉到你在生长,你的生命在生长,我可以哺育你,喂养你,爱抚你,亲吻你,只要我的心灵有这样的渴望。你瞧,亲爱的,正因如此,我一知道我怀了你的孩子,我便感到如此的幸福,正因如此,我才把这件事瞒着你:这下你再也不会从我身边溜走了。

18、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杀。

19、有人认为,这种爱卑微到了尘埃里。一个清贫无名的女子爱上一位风华正茂的作家,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差距悬殊的,且不说这女子对于男子才华、相貌的倾慕,即使这女子自己,也会对自己的家世生活等等产生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所谓的矜持,所谓默默无声的爱,那些外人甚至是作者赋于这名女子的种种美好,不过是她自卑的衍生产物。一种在卑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会有好的结果吗?自卑,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弱者的自我保护,是对自己的开脱辩护,甚至是一种武器。只是这武器是一把双刃剑,伤人伤己,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这显然是弱者们的最后一搏,以同归于尽为终极目标,于是便有了那封来信。可悲?毋宁是可怜,甚至是自私。

20、一会儿去读司各特的鸿篇巨制,一会儿去读司汤达写的片段插曲。

21、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

22、  他似乎陷入一个写作的危机,实际上他是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个高度,他可以居高临下地俯瞰自己过去的作品。他赢得了一个相当大的距离,可以不带偏见相当客观地评论自己的作品,就像评论别人的创作一样。他花了三年时间,在集中精力从事翻译的同时,深入生活,学习写作,创作了他最初的中短篇小说。

23、   本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其中展现的是一幅时代的画卷:“一战”前作为文化艺术之都的维也纳的黄金时代;作者与欧洲知识分子、作家、音乐家、艺术家的交往;“一战”时交战各国知识分子狂热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绪;战后德奥经济崩溃时的惨象以及纳粹希特勒的崛起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作者“出于绝望”,以感人至深的笔触写下的“我一生的历史”,以此纪念一段美好的岁月,并尽一个在文明倒退时代中的“手无寸铁、无能为力的见证人”的义务。本书写于1939-1940年,出版于作者离世两年之后。

24、1936年,茨威格的作品在德国被掌权者查禁。他的第一次婚姻结束了。1938年奥地利也陷入了纳粹的掌控,茨威格移民英国。他跟夏洛特·阿尔特曼(CharlotteAltman)结了婚。

25、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比如我们曾经在课文中学到的《列夫·托尔斯泰》便是来自他的手笔。茨威格的作品有哪些茨威格的代表作:《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灵的焦灼》、《昨日的世界》、《三大师》、《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出游》、《艾丽卡·埃瓦尔德之恋》、《情感的迷惘》、《三位作家的生平》、《变形的陶醉》等。

26、《火烧火燎的秘密》在另外的版本中又叫《灼人的秘密》。虽然主体上是儿童视角,从小男孩埃德加的眼中写一个风流浪荡的男爵如何勾引他的母亲,但是小说在一开始是从男爵的视角切入的,随后又数次切换。这种视角上的变换给小说带来阅读上的新鲜感。

27、《十字勋章》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拿破仑的军队入侵西班牙,遭到当地人的强烈反抗。一个法国上校在运送物资时被游击队袭击,全军覆没,他也受伤,醒来后发现自己孤身一人,他还是那个上校吗?上校换上西班牙军人的服装假装哑巴去村里找吃的,村民不接待。在绝望之际,上校兴奋地发现了法国军队,飞奔过去,然后被乱枪打死。以服饰判断敌友,在战场上最为极端,即使那枚拿破仑授予的十字勋章也没有挽回上校的身份。这篇是战争题材,表达了茨威格一贯的反战思想。

28、故事以一位维也纳的男作家在四十一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为开头,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29、 在所有的译者中,我最喜欢张玉书和张荣昌。前者的文字更流畅,长短句搭配好,节奏感强,引人入胜;后者喜欢堆砌长句,有点拗口,阅读上有滞重感,但回味也更加悠长,氛围更佳。

30、本题运用侧面描写作用分析法。生动描写来访者亲眼见到托尔斯泰时的心理、神态,突出来访者的失望,侧面写出托尔斯泰容貌的平常,为下文的“扬”蓄势。

31、因为人只要有过一次真诚地对待自己,那他就会永远真诚地对待自己;猜得出自己秘密的人,那他就会发觉大家的秘密。

32、罗曼·罗兰和斯蒂芬·茨威格两人从某些方面来讲,极为相似,他们的大部分作品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创作,作品共同流露出了对光明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以及人道主义的关怀。斯蒂芬·茨威格本人是以翻译家与诗人的身份步入文坛,而最终使他蜚声世界文坛的,则是他的小说、人物传记和人物特写。

33、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1938年入英国籍。不久离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奥特曼(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34、讴歌人性,如人类的探索精神与坚韧不拔的品质;

35、表明托尔斯泰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精神世界的最高处”指人性真善美的至高精神境界,“最阴暗的灵魂深处”指人性假恶丑的最肮脏境地。

36、《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37、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著名的和平主义者,创作反战的小说、剧本。上世纪30年代以出色的中短篇小说蜚声世界文坛,1934年流亡英国,1940年经美国流亡巴西。在此期间创作反对暴力,反对专政,反对纳粹的小说传记和自传《昨日世界》。1942年在孤寂与幻灭中自杀。

38、世间一切智者,总是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39、首先都是书信体小说,其次女主人公在青年时都飞蛾扑火一般追过星,将一个少女火辣辣的爱情泼向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不同的是,前者为爱坚守一生,后者的主人公最终还是走入寻常人的婚姻里。

40、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茨威格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昨日的世界》。

41、可以说,本文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效果,不仅在于形象鲜明、特征突出,更在于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42、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杀。

43、前面推送的《刘慈欣的短篇小说》就是如此,我将相似的作品归类之后品评,方便读者清晰地看到作者的创作脉络。茨威格也不例外,在我阅读了他的大半部分的中短篇小说后,作品与作品之间隐秘而紧密的纽带逐渐浮现出来,于是,我同样作了简单的归类,并想出一个个概括性的名字,如同电脑里的文件夹名。

44、很心服口服的承认作者“心灵的捕手”这个称号。小说描写了下象棋的男主角一生的象棋路程。男主角一停止下棋,内心就狂燥不已,希望自己马上回到棋盘上。和读他的小说同一个感觉,紧密的布局让我不读完誓不罢休。

45、给小说排优劣顺序是一件很不靠谱却让人乐此不疲的事情,如果非要我选出一篇最喜欢的茨威格的小说,那么我就选《感情的混乱》。

46、茨威格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小说创作,主要以“情感、激情—情欲、女性”为主题,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展现出的各种复杂丰富的感情活动和心理状态,恰与中国读者的审美期待视界相融通。

47、关于那个新发现的光是用手就能挖到黄金的黄金国的消息,使整个西班牙如痴如狂,数以百计乃至数以千计的人纷至沓来,都想远航到那个黄金国去。

48、儿童视角:《家庭女教师》《火烧火燎的秘密》

49、他的小说大卖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可能不是那么先锋,但也绝不媚俗。这正是我喜欢的小说。

50、如果非要给茨威格贴一个现代主义或现实主义的标签,那么肯定还是现实主义更加恰当,他的作品整体上偏于写实,几乎没有怪诞的情节出现,可是他喜欢博采各家之长,还能看出现代主义的痕迹,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叙事模式的精心设计,独见匠心所在。

51、世间一切伟大的壮举总是默默完成的,世间一切智者总是深谋远略。

52、纪实文学绝不能虚构,传记或人物特写一旦在人物或情节上掺假,便失去了历史的真实,也就失去了纪实文学本身赖以生存的价值和生命力。

53、1929年,历史人物传记《约瑟夫·福煦》;1931年,出版《通过精神进行治疗》;1932年,历史人物传记《玛丽·安东内特》;

54、1928年应邀赴前苏联,与高尔基结识,且完成了由三本书组成的作家传记《世界建筑师》:《三位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与魔的搏斗》(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三位作家的生平》(卡萨诺瓦、斯汤达、托尔斯泰);出版了由12篇人物故事组成的集子《人类群星闪耀时》;

55、命运之神喜欢热闹,有时还喜欢嘲弄人,它每每令人可恼地给伤心惨目的悲剧掺进一点滑稽的成分!

56、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歌、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2月22日在巴西自杀。

57、可见作者对心理刻画的功力和对人性精细入微的剖析。

58、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称其坟墓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感受到了托尔斯泰的伟大,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

59、  一到白天,这阕浪漫主义的夜曲便戛然而止。现实中只有贵族小姐,上流社会的女子。她们全都娴雅端庄,神情高傲,态度凛然。这些冷若冰霜、稳重审慎的小姐当中竟会有一人和他共度销魂荡魄的夜晚,向他揭示爱情的秘密,让他痛饮人生欢娱的香醇醉人的玉液琼浆!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幽静的树林里,这位谜样的女主人公卸去了白天骄矜的面具,露出怀春少女的本来面目,渴望着爱情的欢乐,毫不忸怩作态。然而她毕竟还是这个阶层的特殊产物,即使在恋情正浓,最为销魂的瞬间,她也不忘保守秘密,绝不让少年知道她究竟是谁。她像精灵一样,出没于朦胧的夜色之中,来去飘忽,行踪诡秘,是娇羞?是顾虑?是视爱情为儿戏的习惯和本能?啊,这奇怪的变幻,白昼和黑夜,现实和虚幻,热烈和冷清,矫饰和纯真,像两个旋律交替出现,把这不谙世事的少年弄得目迷神眩。是他经历了一场幻梦,梦见仙女下凡,还是这些小姐善于装假,使人真伪莫辨?这扑朔迷离的昼夜变幻,给他欢乐,给他痛苦,使他意外地钟情,使他过早地失恋。如果说这也是伦勃朗光与影对照的技法,那么这个朦胧夜色中发生的迷人故事,则是为了衬托强光照射下白昼的现实生活业已失去纯真,变得虚伪矫饰。

60、1912年,独幕剧《变换不定的喜剧演员》问世,同年上演;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发表《致外国友人的信》。

61、   茨威格初登文坛时,是个才气横溢的抒情诗人,接着又以剧作引人注目。早在大学时代,茨威格已先后发表了两部诗集,《银弦集》和《早年的花环》。作为作家,茨威格可以说是少年得志。

62、“托尔斯泰这对眼睛有一百只眼珠。”这段结尾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63、与函套的黑白色调形成对照的,是每本单本的封面都根据书的内容专门设计了对应的元素,鲜明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

64、茨威格曾经说过,他在少年时代发现的一个秘密,那就是成年人在爱情婚姻上的虚伪。于是有了下面这两篇从儿童视角切入一窥成人爱情隐秘的作品。

65、相比《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名声,《偿还旧债》并不为多少人所知,但它们二者之间联系却很紧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