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啦网 > 诗歌散文 > > 正文

目不暇接中暇的意思优选71句

目不暇接中暇的意思

1、原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2、目不暇接:暇:空闲;接:接收。形容东西多,来不及观看或看不过来

3、从日,从叚(xiá),叚亦声。“日”指“时光”。“叚”意为“非原本的”、“借来的”。“日”与“叚”联合起来表示“借来的空闲时光”。本义:忙里偷闲。挤出来的空闲时光)1。同本义暇,闲也。——《说文》不敢自暇自逸。

4、诸舞队次第簇拥前后,连亘十余里,锦绣填委,箫彭振作,耳目不暇给。

5、译文:镜湖清澈,河水流淌,壮丽的山河,让人应接不暇

6、联系上下文意谓:天既降丧于殷,以夏后氏,大有功德于民,故以五年,须待夏后氏之子孙,冀其克念作圣,而作民主也。《诗经·皇矣》郑注:引此经,正作须‘夏’之子孙。《尚书》以‘殷’代‘夏’。按《毛诗古音考》卷三,暇字音甫,夏字音虎,虎、甫一音之转,故夏、暇可以通假。

7、应接不暇: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目前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暇:空闲;不暇:没有空闲,来不及。原形容景物繁多,目不暇接。后来形容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还有形容花的种类繁多看也看不过来。

8、”(引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73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案:“须暇之子孙”应理解为“把时间留给子孙”,即让子孙后代去解决问题。暇常用词组假剑齿虎暇日xiárì闲暇的时日安得使予多暇日。

9、一、指代不同

10、暇:闲暇;接:接收。可看的东西太多;眼睛都忙得看不过来了。

11、——明·宋濂《看松庵记》又如:暇时;暇刻(空闲的时间);暇晷(空闲的时日);暇景(空闲的时光)造句:花店里美丽的鲜花,使我们应接不暇。暇xiá<形>2。悠闲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又如:暇裕(悠闲不迫);暇适(闲暇舒适)3。

12、[xiánxiá]

13、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指来人或事情多,应付不过来。

14、应接不暇:表示、主动找来或者似乎主动找来的对象。

15、【解释】: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16、或作假。又《韵补》叶後五切。《诗·小雅》迨我暇矣,飮此湑矣。《毛诗·古音考》暇音甫。又叶胡故切。《张衡·东京赋》因秦宫室,据其府库。作洛之制,我则未暇。暇说文解字【卷七】【日部】暇闲也。从日叚声。

17、目不暇给: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令人”后。

18、亦作“闲暇”。平安无事。

19、原文: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之二》:“见其扬羽军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给。”

20、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21、出自晋王献之《杂帖一》:“镜湖澄澈,清流泻注,山川之美,使人应接不暇。”

22、目不暇接: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大多用于“令人”、“使人”后。

23、目不暇接

24、目不暇接:

25、从容,不慌不忙,大方自如于是公(袁可立)之整暇再见之矣。──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谢便起舞,神意甚暇。——清·魏源《默觚下》通假字通“夏”“夏、暇——《尚书·多方》:‘天唯五年,须暇之子孙。’暇即‘夏’字。

26、是褒义词。

27、暇:空闲。眼睛没有空闲应付。形容美景或美好的事物太多,眼睛来不及看。

28、暇是一个汉字,读音是xiá,是指空闲,没有事的时候,如:得~,闲~,无~,应接不~,目不~接。通“夏”,“夏、暇——《尚书·多方》。暇详细释义意思:空闲时间组词:应接不暇,无暇,暇晷,暇时,暇景,目不暇接,无暇及此xiá<名>没有事的时候;空闲:无暇兼顾自顾不暇(形声。

29、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适用的场合不同,适用的对象不同以及包含的意思不同,应接不暇,指的是对工作或者是对事物应接不暇,而目不暇接主要侧重点是眼睛看不过来

30、③[琳琅满目]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美玉。比喻充满了美好珍贵的事物。

目不暇接中暇的意思

31、【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32、——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暇逸xiáyì悠闲逸乐臣以菲才适逢圣代,致位通显,未得报称,敢图暇逸?——《醒世恒言》应接不暇暇古籍解释暇康熙字典【辰集上】【日字部】暇·康熙笔画:13 ·部外笔画:9《唐韵》《正韵》胡驾切《集韵》《韵会》亥驾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