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啦网 > 诗歌散文 > > 正文

战国策 的寓言故事-摘抄69句

战国策 的寓言故事

1、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两相争执必会造成两败俱伤,而让第三者获利的局面。

2、南辕北辙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四》。原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3、而这本书中的很多内容,被司马迁引入进了《史记》中,也被司马光引进了《资治通鉴》,可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4、《战国策》是一本反映战国时代社会风貌的史书,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散文。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也非常的突出,它标志这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崭新的时代。其中特别突出的是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对寓言故事等方面有着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

5、《战国策》不仅是战国之史,而且是纵横家言。它既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又是优秀的散文汇编。它的出现,标志着史家之文的发展攀上了一个新高峰。《战国策》记述的基本上是战国时期谋臣纵横捭阖的谋略和辞说,它的文风是剧谈雄辩,书中还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例如荆柯(战国末年刺客)。他的先祖是齐国人,后来迁居到卫国。他为人豪爽,喜好读书击剑,卫人称他为庆卿。他游历到燕国,燕人称他为荆卿,也称荆叔。在燕国,他与高渐离、田光交好。当时,秦军已攻灭赵国,到达燕国边界。于是,田光把他推荐给燕太子丹,太子丹拜他为上卿,想要派他刺杀秦王,以阻止秦对燕的进攻。燕王喜二十八年(前227),他拿着秦国叛逃将领樊於期的头和燕国督亢(今河北易县、涿县、固安一带)地图前往秦国以献图及樊於期头为名,行刺秦王。行前,燕国的宾客都穿着自衣戴着白帽为他送行,一直送他到易水(今河北易县东南)。他击筑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示自己的决心。到秦后,他把匕首藏在地图之中,前去进见秦王。并利用打开地图,请秦王过目之机,手持匕首直刺秦王。但行刺未遂,被杀。

6、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打赵国(邯郸)。正出使别国的谋臣季梁听到这个消息后,走到半路赶紧返回来,衣服上的皱折顾不得整理平整,脸上的尘土也顾不得洗干净,就急急忙忙去见魏安厘王,进行劝阻。

7、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8、言,不仅是重要的历史著作,而且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标志着史家之文学的发展攀上一个新高峰。而且这部书也是研究战国历史的基本资料,他取得了很多方面的成就,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散文杰作。战国策是先秦典籍中文学成就很高的一部作品,它描述了当时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展现了当时那种时代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用一些人纵横各国的气势,让历代文人为之叹服。

9、有效统一国家,稳固权力。

10、力行实践,勿耽于思虑。

11、此寓言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察今》中。

12、鹬蚌相争

13、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14、以德为基,软硬兼施。

15、适时有度,克己复礼。

16、《战国策》里的寓言故事:

17、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根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18、季梁偷偷观看了一下魏王的脸色后,接着说:“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依仗自己的国家和军队强大,就去攻打赵国,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可是,您知道吗?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

19、总而言之,这部书在中国历史上的成就非常之高,是值得我们一读的,对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学都有一定的帮助

20、此寓言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中。

21、战国策具有很高的艺术特色,它里面出现了很多类型的文学体裁

22、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

23、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国历史史实记载的书,虽然不是二十四史,但书里内容值得去研讨和参考的。

24、一只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飞过来,伸出长长的嘴巴来啄食它的肉。蚌一下子合住双壳,把鹬鸟的嘴紧紧地夹住了。鹬鸟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把你干死!"蚌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这时,一个打鱼的老人走过来,一下子把它们都捉走了。

25、以智取胜,屡战屡胜。

26、一、战国策的地位

27、《南辕北辙》

28、守株待兔,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南辕北辙

29、过了一会儿,有一只大雁从东方飞来,更羸虚射一箭就把这大雁射落在地上。魏王说:‘可是虚射怎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更羸说:‘因为这是一只病雁。’魏王说:‘你怎么知道?’更羸说:‘这只雁飞得很缓慢,叫得声音又悲切;飞得缓慢是因为它旧伤疼痛;叫的悲切是因它离开了雁群,身负旧伤且心存惊惧,一听见弓弦的声音就吓得拼命高飞,以致使它的旧伤口破裂而掉落下来。’现在的临武君也曾被秦军打败,犹如惊弓之鸟,所以派他去担任抗秦的将领是不妥当的。”

30、清朝初期的学者-陆陇其,曾经对《战国策》有过一段评价:“其文章之奇足以娱人耳目,而其机变之巧足以坏人之心术”,由此可见《战国策》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性。

战国策 的寓言故事

31、这些游士们他们就在示范我们如何掌握别人的心理,把我想要告诉人家的话找到对的方式来说,更重要的是用对的方法让人能够接受你的想法,而不需要费尽各种不同的力量跟你争辩。

32、既称战国“杂史”,又号“纵横家言”,不仅是重要的历史著作,而且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标志着史家之文的发展攀上一个新高峰。此书汇集了战国时代一些重要史实和游说谈资,虽有不少“增饰非实”之辞,不可尽信,仍是研究战国历史的基本史料。“逮孔子云没,经传不作,于时文籍,唯有《战国策》及《太史公书

33、惊弓之鸟

34、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现在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35、战国策要点:

36、守株待兔源于

37、《战国策》

38、《战国策》一书所记载的历史,上起智伯灭范氏,下至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虽然只是记载了短短200多年的历史,但却是后世理解那个乱世必不可少的古籍。

39、《战国策》中的纵横家辩士,还擅长运用寓言进行说理、论证,《战国策》以人物的游说活动为记叙的中心,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群像。它描写人物的面非常广泛,上自国君、太后,下至平民百姓;老者“年九十余”,少者年方“十二”;公子王孙、武将谋臣、说客策士、嬖臣宠姬,无所不有,而且各具风姿。其中尤以“策士”的各类形象最为突出。《战国策》的语言精妙奇伟,历来备受推崇。其语言艺术的总体风格是敷张扬厉、辩丽横肆。

40、魏王正在布署攻打赵国的计划。他看见季梁风尘仆仆的样子,很奇怪,问季梁:“你有什么事这么着急见我?连衣帽都不整理一下?”季梁说:“大王,刚才我在路上遇到一件奇怪的事。赶紧来禀报大王。”魏王很好奇,连问是什么事。季梁说:“这回我从外地回来的路上,在太行山脚下碰见一个人,正坐在他的马车上,面朝北面,告诉我说,他要到楚国去。我对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我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说:“没关系,我带的路费多着呢!”

41、的中国曾经发生了一些什么样重要的事。除此之外,在2000年前这些谋士他们游君的言词的运用上,对我们在今天任何一个人在任何这个状况底下都会有另外一层的刺激跟协助。在我们这样的一个时代,这样的一个社会里面如何和其他人沟通,尤其是如何使自己的想法能够说服别人,永远都是最核心最关键的一种能力。

42、鹬蚌相争(拼音:yùbàngxiāngzhēng)是一则历史寓言故事,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

43、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44、,其次战国策中有很多对以前的一种突破。战国策的语言艺术有很高的独特审美效果,他的气势美和形式美让我们现在的人也感觉到了当时作品的成功,战国策的文学成就还表现在他的文字之上,它在语言艺术上有非常大的魅力,用一些比喻的手法,循序渐进的让人物更有气势,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战国策在行文叙事方面铺张渲染用的很多,它用一些波澜起伏的情节,还有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刻画故事情节,十分传神。一篇故事就能说尽一个人的所有性格特征,在这种艺术手法中是很难得的。

45、南辕北辙

46、守株待兔出自战国韩非的《韩非子·五蠹》。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47、画蛇添足——画好蛇后,又给蛇添画上脚。比喻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48、采取奇谋,勿靠庞大的军队。

49、》而已。”(《史通•六家》)司马迁

50、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出自《韩非子·五蠹》

51、《战国策》不仅是战国之史,而且是纵横家言。它既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又是优秀的散文汇编。它的出现,标志着史家之文的发展攀上了一个新高峰。《战国策》记述的基本上是战国时期谋臣纵横捭阖的谋略和辞说,它的文风是剧谈雄辩,书中还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例如荆柯(战国末年刺客)。他的先祖是齐国人,后来迁居到卫国。他为人豪爽,喜好读书击剑,卫人称他为庆卿。他游历到燕国,燕人称他为荆卿,也称荆叔。在燕国,他与高渐离、田光交好。当时,秦军已攻灭赵国,到达燕国边界。于是,田光把他推荐给燕太子丹,太子丹拜他为上卿,想要派他刺杀秦王,以阻止秦对燕的进攻。燕王喜二十八年(前227),他拿着秦国叛逃将领樊於期的头和燕国督亢(今河北易县、涿县、固安一带)地图前往秦国以献图及樊於期头为名,行刺秦王。行前,燕国的宾客都穿着自衣戴着白帽为他送行,一直送他到易水(今河北易县东南)。他击筑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示自己的决心。到秦后,他把匕首藏在地图之中,前去进见秦王。并利用打开地图,请秦王过目之机,手持匕首直刺秦王。但行刺未遂,被杀。《战国策》中的纵横家辩士,还擅长运用寓言进行说理、论证,《战国策》以人物的游说活动为记叙的中心,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群像。它描写人物的面非常广泛,上自国君、太后,下至平民百姓;老者“年九十余”,少者年方“十二”;公子王孙、武将谋臣、说客策士、嬖臣宠姬,无所不有,而且各具风姿。其中尤以“策士”的各类形象最为突出。《战国策》的语言精妙奇伟,历来备受推崇。其语言艺术的总体风格是敷张扬厉、辩丽横肆。《战国策》记载策士之辞,于一般的比喻、夸张之外,还运用了大量的寓言故事。象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等成语故事,都出自《战国策》。

52、刻舟求剑——比喻拘泥呆板,脱离实际,不知变通。

53、我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我只好无奈地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在马车的带领下,一直向北走去。那个魏国人,不听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固执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54、寓言故事中总结的成语有好多的,例如,叶公好龙,亡羊补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坐井观天,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画龙点睛,闻鸡起舞

55、在今天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读《战国策》,最根本的理由还是让我们了解2000年前

56、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57、是:历史故事,成语故事。

58、战国策地位十分显赫,在战国时代被认为是政治策略、政治思想、历史反思的思想工具。它们集中了当时诸侯、学者、作家和文人的智慧,提出了中华文明有关政治和军事的优良的方法和建议,成为当时的智慧总结。

59、《战国策》记载策士之辞,于一般的比喻、夸张之外,还运用了大量的寓言故事。象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等成语故事,都出自《战国策》。

60、问题中所求两个“寓言故事”的成语,如:

战国策 的寓言故事

61、也说:“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史记•六国年表序》)从文学角度看,此书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不愧为一部影响深远的散文杰作。

62、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

63、天下各诸侯联合起来抗秦。赵国派魏加去见楚相春申君黄歇说:“您已经安排好领兵的大将吗?”春申君说:“是的,我想派临武君为大将。”魏加说:“我年幼时喜欢射箭,因此我就用射箭做个譬喻好不好?”春申君说:“好的。”魏加说:“有一天,魏臣更羸和魏王站在高台之下,抬头看见飞鸟。这时更羸对魏王说:‘我只要虚拨一弓弦,就可以把鸟射死在你眼前。’魏王说:‘射技有如此高超吗?’更羸说:‘可以的。’

64、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但农田里的苗因他而枯萎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65、战国策既称战国杂事又叫纵横家

66、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

67、二、战国策取得的文学成就

68、勿班门弄斧,务有进取心。

69、魏王这才明白,原来季梁是在绕着圈子劝说自己。他低头默默地想了一会儿,觉得季梁说的有道理,于是取消了攻打赵国的计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