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70句文案)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1、(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2、译文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3、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4、孔子语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担心被甩掉。

7、(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8、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11、 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1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3、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泰伯》)

14、试译:孔子说:“君子没什么好争的,一定要争的话那就比比射箭吧。射手首先相互揖让,登堂射箭;射完后相互作揖下堂,比输的喝罚酒。这种比争是有君子风度的。”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6、试译:孟懿子问怎么行孝。孔子说:“不要违背。”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在车上告诉樊迟说:“孟孙问我怎么行孝,我回答说:不要违背。”樊迟问:“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在世,如礼服侍;父母过世,如礼安葬,如礼祭祀。”

17、翻译: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18、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隳三都的措施,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隳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

19、翻译: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肯相信。

20、孔子语录: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21、孔子说:年少后生,在父母面前就孝顺父母;走出自己居室就敬爱兄长;说话谨慎,说了就守信用;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去躬行实践之后,若还有余力,就再去学习文献。

22、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2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4、人生要敢于接受挑战,经受得起挑战的人才能够领悟人生非凡的真谛,才能够实现自我无限的超越,才能够创造魅力永恒的价值。

25、·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出处)《中庸》(译文)道不离开人而存在。如果有人离开人去修道,那他修的就不是道了。

26、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9、翻译: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30、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3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对于普通百姓,只能让他们听从而去做,不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3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3、(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34、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6、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也很遥远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8、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9、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用不仁义获得的富有和尊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边的浮云一样。

4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4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43、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44、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日: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见《论语-雍也》)。

45、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4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见《论语为政》)。

47、 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48、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译文: 孔子说:“君子是看重道义,小人只看重私利。”

49、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爱好学问?孔子回答说:有位颜回爱好学问,他从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过失。不幸他短命死了,现在再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有听到爱好学问的人了。

5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

51、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又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52、孔子语录: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53、试译:子张问:“今后十代的情况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殷代承袭夏代的礼仪制度,废除了哪些,添加了哪些,是看得出来的;周代沿袭殷代的礼制,废掉什么,增加什么,是看得出来的。这以后要是有继承周代当政的,就是传承百个世代,也可以预先知道它。”

54、译文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55、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56、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5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也有书说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他是殷商的后裔。

58、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59、别小看任何人,越不起眼的人。往往会做些让人想不到的事。

60、孔子说:不担心没有职位,只担心有无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人了解自己,只设法拥有使别人了解自己的本领就行了。

61、子游担任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儿发现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从不插小道,若不是公事,从不到我屋里来。

62、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埃

63、如果一个人拒绝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那么他只能处在弱小、可怜、凄惨的境地。

6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5、  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66、·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俟;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

67、孔子说:只阐述以前的文化而不从事创作,信从并爱好古代文化我私下将自己与我那老彭相比。

68、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69、·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方面的东西,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