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啦网 > 诗歌散文 > > 正文

目不暇接中暇的意思71句

目不暇接中暇的意思

1、原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2、目不暇接:暇:空闲;接:接收。形容东西多,来不及观看或看不过来

3、从容,不慌不忙,大方自如于是公(袁可立)之整暇再见之矣。──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谢便起舞,神意甚暇。——清·魏源《默觚下》通假字通“夏”“夏、暇——《尚书·多方》:‘天唯五年,须暇之子孙。’暇即‘夏’字。

4、诸舞队次第簇拥前后,连亘十余里,锦绣填委,箫彭振作,耳目不暇给。

5、译文:镜湖清澈,河水流淌,壮丽的山河,让人应接不暇

6、《说文》闲也。《书·酒诰》不敢自暇自逸。《传》不敢自宽暇自逸豫。又《扬子·方言》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周郑之闲谓之暇。《注》暇音贾。又与假同。《王粲·登楼赋》聊暇日以销忧。《注》暇,古雅反。

7、应接不暇的暇释义:空闲

8、或作假。又《韵补》叶後五切。《诗·小雅》迨我暇矣,飮此湑矣。《毛诗·古音考》暇音甫。又叶胡故切。《张衡·东京赋》因秦宫室,据其府库。作洛之制,我则未暇。暇说文解字【卷七】【日部】暇闲也。从日叚声。

9、一、指代不同

10、暇:闲暇;接:接收。可看的东西太多;眼睛都忙得看不过来了。

11、”(引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73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案:“须暇之子孙”应理解为“把时间留给子孙”,即让子孙后代去解决问题。暇常用词组假剑齿虎暇日xiárì闲暇的时日安得使予多暇日。

12、基本解释

13、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指来人或事情多,应付不过来。

14、应接不暇:表示、主动找来或者似乎主动找来的对象。

15、①[美不胜收]胜:尽;收:接受。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看也看不过来。

16、意思是指空闲没有事情的时候。

17、目不暇给: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令人”后。

18、《孟子·公孙丑上》:“今国家閒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宋李纲《奉诏条具边防利害奏状》:“大概近年所操之説有二:闲暇则以和议为得计,而以治兵为失策;仓卒则以退避为爱君,而以进御为误国。”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七章:“年年春天,李自成都是在马鞍上和战争中度过,从没有像今年春天这么安静和闲暇。”

19、原文: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之二》:“见其扬羽军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给。”

20、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21、出自晋王献之《杂帖一》:“镜湖澄澈,清流泻注,山川之美,使人应接不暇。”

22、目不暇接: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大多用于“令人”、“使人”后。

23、目不暇接

24、目不暇接:

25、——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暇逸xiáyì悠闲逸乐臣以菲才适逢圣代,致位通显,未得报称,敢图暇逸?——《醒世恒言》应接不暇暇古籍解释暇康熙字典【辰集上】【日字部】暇·康熙笔画:13 ·部外笔画:9《唐韵》《正韵》胡驾切《集韵》《韵会》亥驾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