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啦网 > 诗歌散文 > > 正文

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及解释-集锦38句

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及解释

1、这句话的意思是珍惜劳动果实,不浪费,不忘本。一茶一饭的看甜中饱含着劳动的艰苦,丝丝缕缕消耗众多的财物才能形成。懂得珍惜,更要懂得尊重。

2、出处:《朱子家训》。原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4、正确的说法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思是: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该句出自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

5、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每一粒米都是辛勤与汗水的结晶,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6、拼音:yìzhōuyífàn,dāngsīláichùbúyì;bànsībànlǚ,héngniànwùlìwéijiān

7、词语出处:清・朱柏庐《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8、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9、崔增录,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沧州市新华区小赵庄乡鞠官屯村党支部书记,新华区党代表、人大代表。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获得者。

10、出自清朱柏庐《治家格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是一点粥一点饭也不应浪费,应当想到它们来的不容易。就算是半根丝半根线,也不应该糟蹋,要常常想到我们用的物资得来的艰难。这句话人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要铺张浪费。要知道每样东西的背后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所有东西它都是来之不易的。

11、出自《朱子家训》。意思是做的事违背人伦,必遭天谴。你的德行浅,占据高位,必有灾。

12、出处:《朱子家训》

13、一口茶一口饭都是来之不易的,在享用它们的时候,要理解劳动人民的不容易。

14、出自《朱子家训》。

1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粮食拒绝浪费从你我做起。

16、《朱子家训》内容简明赅备,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17、《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为历代儒客尊崇,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书中有良田这几个字说明当时朱子住在郊区。如今朱子住的家已经拆了,郊区城镇化或郊区城市化,朱子家已经被高楼林立的建筑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但是朱子家训保留了下来。

18、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19、所以这句话就是让读者明白,在吃饭穿衣方面要学会节约,不要浪费,一般的用在食堂饭馆这些场所。

20、身上穿的衣服鞋袜,一根线一段丝,都是劳动人民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2、类别:谚语

2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出自《朱子家训》。

24、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25、解释: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26、意思:一顿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来之不易;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27、“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作者是朱柏庐,出自《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是谚语,意思是一点点衣食都来之不易,应当经常想到物力的艰难而加以珍惜。

28、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9、《朱子家训》又名《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为历代儒客尊崇,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书中有良田这几个字说明当时朱子住在郊区。如今朱子住的家已经拆了,郊区城镇化或郊区城市化,朱子家已经被高楼林立的建筑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但是朱子家训保留了下来。

30、《朱子家训》内容简介

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及解释

31、《朱子家训》,作者朱用纯(1627~1698年),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但也有人认为《朱子家训》为南宋朱熹所做。《朱子家训》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32、德不配位必有余殃,厚德方能载物。

33、《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34、总之是要节约,珍惜,不要浪费。

35、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36、注释:庭除:庭院。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6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3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意思是,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的来之不易。出自明末清初时期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这句话是指粮食是农民辛勤劳动得来的,享用时,应当知道它来之不易,要珍惜,不要浪费。

38、《朱子家训》,也称《朱柏庐治家格言》,简称《治家格言》。作者朱用纯(1627--1698),字致一,自号柏庐(昆山现有柏庐小学),故世称朱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27年)。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朱用纯始终未入仕,康熙年间有人要推荐他参加朝廷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固辞乃免。其一生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