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啦网 > 诗歌散文 > > 正文

庄子名言大全人生感悟58句

庄子名言大全人生感悟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2、白话释义: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3、“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4、白话释义: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庄子.大宗师》

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释义】正人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带任务功利色彩,淡的像水一样,于是就成为真正的朋友,取得对方的信任。

7、“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8、白话释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9、朝代:春秋

10、1、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水干了,好多鱼被困在陆地上,相互用嘴吐气,用吐沫相互沾湿,这就莫如在江湖中生活自由自在,相互忘掉。)

11、四、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12、三、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3、翻译: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14、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庄子【释义】一个人诞生,他的烦恼跟着一起诞生。

15、翻译: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

16、出处:《庄子•人间世》

17、出处:《庄子•大宗师》

18、一、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19、承乾坤之正气立天地之威仪意思是,继承天地的正气树立天地的威仪,这里乾坤就是天地的意思承乾坤之正气,立天地之威仪”最早出自《中庸》。《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

20、白话释义: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1、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庄子【释义】不贪世俗的快乐,乃有真正的快乐。不享世俗的荣誉,乃有真正的荣誉。

22、出自《庄子》中的《逍遥游》。

23、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24、庄子的治国之道

25、天地间有着非常正义的气息,所有的人都能够从中感受到更多的力量,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为的只是让自己的心态非常的平和,哪怕有些东西我们没有得到,哪怕自己要面对一些困难,也要时时刻刻的保持内心的美好。

26、白话释义: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2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28、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29、乾坤有正气的意思是,乾坤表示上下合一,指一身是正气。比喻人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30、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庄子名言大全人生感悟

31、仁义之端,是非之途。

32、出处:《庄子•逍遥游》

33、而在这一篇里面,进一步提出了著名的“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的思想,意思是要我们不要去追求传统意义上的“圣贤”或者圣人,而且要放弃所谓的“巧智”。

34、作者:庄周

35、翻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36、庄子认为儒家的仁义礼乐违背人性,会使百姓“失其朴”。

37、出处:《庄子•齐物论》

38、首先来看第一个,在上一篇《·胠箧》里面,庄子提出了著名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和大盗都是庄子明确反对的,圣人因为有为,而圣人的出现,又不可避免地导致盗贼的出现。

39、对于以知治国,庄子说“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

40、庄子反对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方法的核心--反对“以知治国”。

4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42、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43、庄子反对儒家的以仁义治国和法家的以刑罚治国。

4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45、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46、“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47、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能够尽行的。)

48、五、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49、庄子认为知是“争之器”,而且知往往会被大盗所利用,所谓“盗亦有道”便是如此。

50、乘天地之正气逆乾坤之威仪

51、翻译: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52、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庄子【释义】知道没人办法奈何,就安心点,听从命运的安排

53、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释义】一尺的木棍,每天弄断一半,永远都弄不完。

54、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55、出处:《庄子•养生主》

56、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57、对于刑罚治国,“昔者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

58、所以,庄子与老子一样,主张无为治国,任其自然,认为“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君主要“无容私”,“汝游心于淡,合气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