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啦网 > 名言 > > 正文

有趣的数学科普小知识【文案47句分享】

有趣的数学科普小知识

1、既能通过轻松的方式学到原汁原味的数学知识,又能收获阅读漫画的快感和乐趣。

2、最后孩子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地大量的练习。这种练习是课外的训练,会占用比较长的时间,我建议用说的方式,把这个时间给大大缩短:(有趣的数学科普小知识)。

3、古代中国记数会使用一些“小棍子”,通过这些“小棍子”摆放的位置表示数量,这些“小棍子”被称为“算筹”。据史料推测,算筹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间)就已经存在了,算筹的出现为古代中国早期的数学发达与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4、这也让我想起一件趣事,一位妈妈教孩子算术,孩子摆弄手指半天也算不明白7+8等于几,于是妈妈告诉他,小明有7块糖,小白有8块糖,这些糖都给你,你有几块糖啊?孩子乐了:“我有15块糖!”

5、如果是人类发明的,那我心里隐约感觉有点不安:我们知道,这个现实世界是有最小尺度的,空间的最小单位是普朗克长度,小于这个尺度就变得没有意义。但我们的数学是没有最小值的,十除以可以无限除下去;圆周率,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6、欧几里得最著名的著作《几何原本》是欧洲数学的基础,提出五大公设,发展为欧几里得几何,被广泛的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有趣的数学科普小知识)。

7、76厘米汞柱76 cm汞柱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值,也就是说 76 cm高汞柱所产生的压强就是 1 个标准大气压

8、让孩子在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搭建了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丰富了各学科的认知。

9、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10、打破传统以年级分类的方式,没有题海战术,用故事来推导,贯通中小学数学考点。

11、荷兰数学家卢道夫把圆周率推算到了第35位。

12、虽然是讲的数学知识,书中却用了小学生喜欢的漫画形式表达,运用身边的小故事来讲述每一个数学知识点,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巩固了数学知识。

13、这是一本阅读起来不会感觉到被知识碾压的科普书,因为所有的知识点都起源于“生活”与“应用”,孩子们会一直被数字无壁垒的各领域发展故事所吸引,一边惊叹数学原来用处这么多,一边想着要去挑战各种数列和密码,这种源自数学本身的魅力,很容易调动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14、有“力学之父”美称的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著作有10余种,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勇气去寻找这个支点,要用于寻找真理。

15、竹竿问题:5米长的竹竿能不能通过一米高的门?

16、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这种仪器就是司南。

17、在本书开始的几页,作者用幽默调侃的语气和孩子们聊数字对人类的影响,营造了非常轻松的阅读氛围,把科普从“要我知道”变成“我想知道”。

18、封面采用压纹,更显高级,搭配封套,便于收纳。

19、这是作者继《星际迷航记》之后,又一本引人入胜的几何学通俗读物。书中借由欧几里得、笛卡儿、高斯、爱因斯坦与威腾等的故事,来说明人类理解自身所处时空的五次革命性几何学发展历程。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开启了人类探究几何学的一扇窗,并引进了抽象化逻辑思维证明。这是几何学第一次革命性的发展。

20、看到一些物体上的形状,比如说能伸缩的大门是有很多平行四边形组成的,自行车的车架是三角形的,我们的门是长方形的,电视是长方形的,我经常和孩子有意无意地交流这些数学问题,潜移默化的就培养了他的数学兴趣。

21、蜜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22、数学就像是埋藏在地下的宝藏,需要我们去慢慢地挖掘,如果要想学好数学,就要严谨踏实,勇于尝试。在学习中,我一遇到困难,就只会问妈妈,如年、月、日中的时间,不会从中寻找解题思路。当我学会使用后,就会惊喜地发现,我又掌握了一种技能,就会兴致勃勃地去发掘下一个谜题并迫不及待地想解开它。

23、离散的对象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其中最神奇的当属“0”和“1”这两个离散量,作为一个现代人,哪天能够离开“比特”呢?这两个离散量是构建我们现在赖以生存的网络世界的主要元素。离散数学研究离散量所具备的“离散性”正是计算机在处理现实世界时所需要的,所以离散数学与计算机领域有一种天然的紧密联系。本书讲述了与离散数学相关的历史知识、数学概念以及这些数学概念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通过阅读本书,你会了解到离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这个世界的另一层意义。

24、群号:904555609 密码:manybooks

25、所以今天,推荐这套《这才是孩子爱看的漫画数学》给所有孩子!这套书用漫画和故事让孩子学数学。

26、科学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科学素质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情况、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27、除了时间线索外,作者还抛出一些有趣问题、事件:

28、读者说,读了“数学之美”,才发现大学时学的数学知识,比如马尔可夫链、矩阵计算,甚至余弦函数原来都如此亲切,并且栩栩如生,才发现自然语言和信息处理这么有趣。

29、一天,我的家人带着我一起去超市买东西,我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十分兴奋。

30、日常生活中运用到高深数学知识的地方还有很多,所以不要误以为生活中用不到高深的数学知识,没有知识被骗了,损失了钱财还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31、这类题关键在于让孩子审题时一定要看清哪是个位上的数,哪是十位上的数,不能排错位置。并深刻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代表的意义。

32、在他的笔下,复杂的知识变成了生动、曲折的故事,课堂上枯燥的习题变成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3、著名的“陈氏定理”是由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创立的,被人们亲切的称为“数学王子”。

34、这可以说是一种误解,实验操作过程的一种假象。如上图,一开始D点在硬币的下方,并且与固定硬币相接,旋转硬币在固定硬币的上方,当旋转硬币旋转到固定硬币下方时,D点仍在硬币的下方,而此时与固定硬币相接的是I点。当实验做到这一步,就会下意识的让人认为旋转硬币已经转了一圈(不信动手试试,嘿嘿),实则为半圈。有一说我不大清楚为啥这脑筋急转弯一样的题目会被一度归为世纪难题。

35、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

36、当数学被当成得高分的工具时,孩子找不到数学与自己的联系,就只能硬着头皮“学”,了解了数字的起源和应用才真正会接受“数学”这个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好朋友,培养出真正的数学兴趣。这就是这本书作为数学科普书的高明之处。

37、在这条时间轴上,孩子们好像跻身于历史长河之中,看到那些曾经璀璨的人类文明发源地,从公元前4000到公元前2000年的苏尔美人,到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巴比伦人,再到古希腊、古代罗马、古代中国……孩子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感受人类发展对数字的需求的变化。

38、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一切重大科技进展无不以数学息息相关。没有了数学就没有电脑、电视、航天飞机,就没有今天这么丰富多彩的生活。

39、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40、当题意没理解好,有疑问的情况下要反复读题直到读懂为止。

41、于是,无抱着谦虚的的心态,在网上寻求万能的网友来为我解决此题。

42、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43、第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何提升兴趣呢,第一点就是要认识到数学的乐趣,只有数学给你带来了快乐,这样你才能心甘情愿的接触它,就像交朋友一样。小学初中的数学更多的是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观察能力,从身边的事物发现数学的优点。高中以后更多的就是和其他学科有关联的学习了,更多的是空间抽象型的问题,提升想象力。

44、照理来说,一样的硬币会有一样的周长,所以在刚好转完一圈的时候会转回原点。可做出实验的过程中,却观察到,转了一圈才刚好转到固定硬币一半的位置。等转回原点的时候,已经转了两圈。

45、网友果然是万能,连解题方法都是五花八门,果然做数学题不能死脑筋呀,我还是太嫩了,得多学学。

46、看过数字的起源和发展,你会在《万物的尺度》中看到一些数理化学科相关单位的发现和发展,这些单位的出现也是人类不断运用数字去解释世界的产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