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啦网 > 作文素材 > > 正文

论语名句及翻译【文案87句分享】

论语名句及翻译

1、(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名句及翻译)。

2、(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3、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

4、  (注释)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文:文采,经过修饰的。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

5、译文: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6、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路》

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8、(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9、(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10、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要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论语名句及翻译)。

11、(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12、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3、(释义)办理父母的丧事要谨慎地尽礼尽哀,对祖先要诚敬地追念致祭,(能做到这样)民间的风习,就会归于淳厚了。

14、(注释)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女,同汝,你。

15、孔子语录: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

16、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大学》

17、(注释)有:同“又”。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1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19、赏析:君子如果不庄重,这样便没有了威望,学习就会变的轻浮,不牢固。这句话与《道德经》中所说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含义相通。

20、用不义手段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天空的浮云一样。

21、  译文: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去钻研,越钻研越觉得艰深。

22、大意:君子不应拘泥于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后的目的。

23、)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25、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26、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反躬自问有无同他一样的毛病。”

27、(赏析)典型的“明星”意识。一个人只要对大众有一定程度的贡献,还愁别人不认识你,还害怕没有知己?所以,没必要为了别人不知道自己而担心,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这样做了,即使身处陋室也是光芒万丈。

2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9、(译文)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3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32、(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33、(赏析)遇到不好的事情,我们往往想让别人来承担,但是若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不管谁来承受结果,其最后的性质是不会变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战在对方的立场想想,这应该是我们终身奉行的做人的原则。

34、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论语》

35、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

36、(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37、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8、孔子语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39、  (注释)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蔽,包括,概括的意思。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

40、(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41、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是非常乐意的事吗!别人不了解你,你不生气,不是君子的气度吗?”

42、(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福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43、  译文:聪明,爱好学习,向下面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分

44、(赏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我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君子的修养方式:严格要求自己,常思己过不责备他人。

45、(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46、  (注释)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成公、鲁襄公时任正卿,“文”是他的谥号。斯:就。

47、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4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49、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0、孔子语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51、这问那。”孔子听到后说:“这正是知礼啊!”

52、(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53、大意: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岁月还可以迎头赶上。

54、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55、(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56、(译文)孔子说:“君子端庄而不争执,会群而不拉帮结伙。”

57、译文:孔子说:“处在领导地位的人自身端正了,不发布命令,别人也会依照你的样子做;如果自身不正,即使发号施令,也没有人听从。”

5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59、(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60、(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61、(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62、(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63、译文:做一个君子,应当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64、  (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说。(就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65、译文: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66、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67、(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6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9、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70、(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1、(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72、(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73、(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倦怠,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74、(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75、(译文)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76、孔子语录: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

7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78、  (注释)就:靠近、看齐。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

79、(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80、译文:季康子向孔子问政治的事。孔子答道:“政就是端正的意思,你自己带头端正了,谁敢不端正呢?”(孔子强调封建时代的执政者尚且要以身作则,意义深远。)

81、(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82、译文: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83、(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84、(赏析)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能只局限于有某一方面的知识技能,而应该广泛地学习,把各方面的知识都贯通起来,这样才算比较成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真正学业有成的人不是“偏--才”、“怪才”,而是“通才”、“全才”。

85、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86、(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