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啦网 > 名言 > > 正文

铁肩担道义下一句【文案98句分享】

铁肩担道义下一句

1、来到杨氏祠堂,远远就看见祠堂前面有多个石碑,其中一块上书“赤心报国”四个大字,笔势遒劲,尤其醒目。

2、在他看来,一个人的生命不过是宇宙那川流不息的大实在和那宇宙无限的青春的一部分。

3、真的赶不上和敌人一对一的搏,打赢了休息,打不赢认命了。(铁肩担道义下一句)。

4、我是新新,想要带你去了解史海钩沉、星辰大海。(铁肩担道义下一句)。

5、  沈炼带着一腔的忠节大义与不甘,黯然地离开了京城。随后不久,曾因弹劾仇鸾,上书《请罢马市疏》而被贬谪在外。又随着仇鸾事败重获起用的杨继盛,同样怀着一腔的忠节大义,再次回到了京城。一年之内,连迁四职,这事要搁在一般人身上,那真是称得上“春风得意”了,可是杨继盛这位先生,全然没有失而复得且更受重用的庆幸和欢喜,也没有所谓“吃一堑,长一智”的识趣和世故。相反,虽有沈炼等人弹劾不成,反遭迫害的不幸遭遇在前,但他却仍以“飞蛾扑火”般的殉道精神,明知“不可为”,毅然而又决然地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大十罪”,历数其擅专国事、贪贿纳奸、结党营私、吞没军饷等罪状。更向皇帝直言指出,满朝尽皆为嵩之奸党,严氏之权已甚于皇权。

6、杨继盛骂死一个仇鸾,可明朝出了一个更大的权奸严嵩。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杨继盛到兵部上任,他亲见亲闻严嵩祸国殃民的行径,痛心疾首,决心为国除奸。而当时严嵩势力很大,根基很深,弹劾严嵩须有必死决心。杨继盛毅然上书《请诛贼臣疏》,历数严嵩“十罪五奸”,被史家称为“明史上一大奏牍”。而严嵩向嘉靖帝进谗言,陷害杨继盛,将其投入死囚牢。

7、  然而,可惜的是,“刀下留人”之峰回路转式的正剧结局,往往只能出现在影视文学作品之中。因为,真实的历史是客观且残酷的,而杨继盛的对手,却是在历史上同样赫赫有名的严嵩。

8、四种版本,皆能体现贯穿于民族的历史中的挺拔风骨。何以钱穆先生一句为最佳?随着时代的变迁,首先是李大钊道了一声“妙”。于是“辣”中饱含的“一去不复还”的悲壮之情变得欣喜得多了,转而是革新派对于创造新时代的美好愿景。然而“妙”字却对“著文章”的人设立了门槛:须是才高八斗不可了。是否普通甚至低卑的人便仅需要安于木然、缩头蔽尾?是钱穆一联“双肩”“只手”道出了“不”!杨联陞的“平肩庸手”联实也着重于此,无论是“平肩”抑或“双肩”,“庸手”抑或“只手”,都起到将努力层面从能力转至意愿的作用。时代的脚步从未停止;从怀着必死之志发声,到身怀“妙”笔的有学识之士的付出,最终是渴望每一个人的声音和努力的,这当是社会进步和意识觉醒的又一次实现。

9、与此同时,军阀们却大多主张杀害李大钊。据《顺天时报》报道,张作霖曾为如何处置李大钊一事电询张宗昌、韩麟春、孙传芳、吴俊升、张作相、阎锡山、吴佩孚7人。复电结果是“五电严办、一电法办、阎无复电”。其中张宗昌在复电中甚至说道:“赤党祸根”,“巨魁不除,北京终久危险”,“今既获赤党首要人物而不置诸法,何为激励士心。”

10、有战争,就有牺牲,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敌人不会束手就擒,敌人也会反抗,何况敌人总是在我们的背后下手。

11、拼音:tiě jiān dān dào yì

12、第275期,7月8日—10日,在北京大学开课。

13、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文章。“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

14、  上联中的“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

15、  诏狱,这实在是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场所,但于杨继盛而言,却是他生命中的“二进宫”了,之前弹劾仇鸾时,他就已体验过一次诏狱之恐怖了。然较之于上次,这一次再进诏狱,却是更加凶险,因他承受了连续两次共计140棍的廷杖(据明史统计,有明一代,死在廷杖之下的臣子,并不在少数)。杨继盛第一次被打40大棍后,已然身受重创,因此,当仅事隔两天,还要再打100棍时,他的友人王诰担心他受刑不住,会直接丧命,就设法弄来一副蛇胆,让他受刑前吃下去,以减少痛苦。但硬气的杨继盛却拒绝了,他说“椒山自有胆,何须蛇胆”,于是仅饮酒一杯,“遂谈笑赴堂受打”。

16、为了留念,教职员联谊会赠给了李大钊同志一对铅制的茶叶瓶,上面铸有四个字:“道德文章”。这个对于李大钊同志的评语,恰好又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缩写。

17、1924年,李大钊同志到广州去参加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路过湖南,应湖南教职员联谊会的邀请,作了一次讲演。

18、与此同时,他在两份“供词”(其中一份长达五千余字)中几乎回答了审讯中提出的所有问题。其中包括“(国民党)特别市党部有几处及其组织内容”、“北方区共设市党部若干处”、“(国民)党中派别及分合情形”、“你所抱之目的及近年经过情形”“革命步骤”、“(国民党)与苏俄如何接治”、北京国民党组织的情况、活动经费来源和收支情况、“南北军政各情如何传达”及传达方式、被查抄文件所载会议记录所涉人员、“北京左联会是何情形”、国民党北京政治委员会组织情况、“CP是何符号”、“大学或民校”字样含义、第三国际共产党与“黄色”工团问题等等。

19、此时,北方政治形势已经恶化。几个月前,孙传芳以浙、

20、杨继盛(1516年-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杨继盛自书年谱称:祖籍口外小兴州(今河北省滦平县),先祖杨百源迁居保定府容城县,居城东北河照村。

21、杨继盛行书《谪所寄王世贞诗札》纸本,镇江市博物馆收藏。

22、演讲力训练专家文若河老师授课,3天学会演讲,轻松闯职场!

23、1月6日,河北省衡水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张伟涛,在外出办案期间,因突发疾病不幸牺牲,年仅33岁。

24、李大钊的供词是坦率的,同时也是巧妙的,充满智慧的。他固然如实讲出了国民党市党部在全国和北方设立的情况,但当时奉直军阀控制的地方仅限于北方,即使张作霖知道了国民党在广州、上海、汉口设立党部及其大体组织情况,亦对之无可奈何。对于北方国民党地方组织“区党部”、“区分部”情形,李大钊则以“说不清”对之。这就使奉、直军阀在自己控制的区域内也无法确知国民党地方组织的活动实情。他固然讲到了国民党一度在北京地区工作的要员的姓名,但同时说到这些人现在均已离京南下,有下落者在革命政府中任职、无下落者便无从追踪查找。他在回答“革命步骤”的问题时,大谈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关系,而回避具体活动。他坦然承认反对现政府,但对于请求俄人“设法助军火在东北起事”一事和有“联俄反奉”、集中哥老会等内容的中共北方区通告却予以否认或回避。他虽然回答了共青团的情况,却否认与团组织接头,否认了解团组织的情形……这些大概就是当时报刊上说“李无确供”的原因。

25、  此联只在杨的名句上改动了一个字。而这一字巧改,实在是他自己的述志和写照。

26、而正是这样随便挥几笔的东西,又无心地流露了他的伟大的抱负和心境。回顾一下李大钊同志只有三十九岁的短短的一生,从年轻时代起,他就胸怀大志,喜作诗文,把寻求挽救民族的危亡的真理,看成了自己的天职。

27、他在“红楼”中为“振奋国群”发出的声声吶喊,有如晨钟之声回荡在祖国的天空;他点播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种子已经在祖国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8、平庸真是个非常坦诚的词,它仿佛预示着一切皆无所求,与所谓成功的观念相左,却是大多数人在人生路上的真实写照。而杨联陞不啻揭示了新的解读:即使平庸,也有能够实现、而且值得追逐的义。当每株草都挺直了茎杆,肩负起沉重的稻穗,那么弥望之时那已不是匍匐的草坪,而是丰收的稻田了。

29、1926年3月17日、18日,由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北京分会暨国民党北京市党部联络组织了抗议美、英、日等8个《辛丑条约》关系国公使因“大沽口事件”提出的“最后通牒”的请愿、国民大会和示威游行运动。李大钊作为国民大会主席团成员参加了18日的国民大会和游行。游行群众在铁狮子胡同临时执政府门前遭到事先埋伏的卫队的血腥镇压,是为“三一八”惨案。

30、潜在的敌人比真正的敌人还可怕。如果和敌人正面交锋,斗他不过,自己武艺不精,也认了。

31、坏消息接踵而来。每一个都是晴天霹雳,每一个都是噩耗。

32、李大钊撰写的这幅名联,上联中的“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33、    “晨钟报”从创刊号起,每天在社论前面的那口小小的古钟上换一句警语,第六号的警语,是引用明朝杨继盛的一句话:

34、面对审判,他也许想到了生还的可能,他要为自己,尤其为自己的同志争取生还的机会,因为生存才能继续为他追求的革命事业而斗争。

35、这些还仅仅是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毕业的学生,经过高等学府培养的接班人,年纪轻轻的却倒下了,留下了无限的哀恸。

36、几百年来,杨继盛刚正不阿,与阉党严嵩斗争被害的故事广为流传,而其名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更彰显了一心为民的铁骨铮铮。而今这句诗就作为楹联悬于祠堂门前两侧,横联则为“浩然正气”。走近祠堂,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气场。

37、李大钊被捕后,表现出了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无私无畏的英勇气概,他“态度甚从容,毫不惊慌”,“俨然一共产党领袖之气概”;“精神甚为焕发,态度极为镇静,自称为马克思学说崇信者,对于其他之一切行为,则谓概不知晓”。他“在狱二十余日,绝不提家事”。当他在审讯处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自己的妻子、女儿时,只静静地看了看她们,没有对她们说一句话。

38、既然心怀大义,“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其实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当再也无法忍受幻梦沦为庸常,我们学会了将平凡的事做到极致,来伸张自己平庸而不平凡的义。我们看到,就算是外来务工,也能借一篇《我是范雨素》,以坚强姿态掠过每一位共鸣者的天空。就算是搬砖砌墙,也能够以分毫必究、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赢得世界技能大赛之冠。我们或许成不了莫言、屠呦呦,但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泥人张、刷子李。成为名人大拿不再是毕生追求,但这不代表昏恹和委顿。相反,放下因仰望而酸痛的脖颈,用脚掌重新感知这片平凡的大地。排除冗杂的内心让目标更加清明,方可以更坚定地在平庸之路上奋走,追逐力所能及的远方。而脚踏实地的虔诚才可以让梦想的信徒走向缥缈的圣地,走向不凡。

39、也可以拨打:400-645-1230报名。

40、隆庆二年(1568年),直隶监察御史郝杰上奏,在杨继盛故乡保定府为其立祠。皇帝定名“旌忠祠”。旌忠祠建于保定古城金线胡同,正殿三间,正中塑杨继盛像,两旁各建碑亭一座,亭内各竖一碑,一碑刻杨继盛弹劾仇鸾写的《罢马市疏》,一碑刻杨继盛弹劾严嵩写下的《劾严嵩疏》。

41、1949年11月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成立大会上,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说:“和平时期,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军队是备而不用的,你们是天天要用的”。简短的一句话,却非常清晰地点明了人民公安的责任与使命。当时间走到今天,这句话依旧回荡在每一个公安人的耳边,这么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公安民辅警们,令行禁止,不畏艰辛,不怕牺牲,勇敢战斗,誓死保卫着国家与人民的安全。今日山河,如总理所愿,国家富强,民众安乐,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42、             力扶泰山,笔遣义怀

43、  李大钊同志遗留下的墨迹是很少的。去年从他的故乡找到了他赠给亲戚的一副对联,上面恰好也写着同样的话,而还有后一句,全文是:

44、生命至上啊。再美丽的语言,在华丽的词藻,再多的褒奖,也换不回来他们年轻的生命了。

45、  公元1548年(嘉靖二十七年),严嵩以构陷之方式,污蔑曾对其有提拔之恩的内阁首辅夏言,使得这位正直敢言的阁臣含冤弃市。夏言一死,其拥有的内阁地位和权力,自然也就被觊觎已久的严嵩取而代之了。此时的严嵩已是63岁,本来,因古人平均寿命皆很低,故其能以如此之“高龄”入阁拜相,且掌握朝政长达二十年之久,这实在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很好的老年版励志题材了。然而,却因为他臭名昭著的历史评价,“大器晚成”在这里,却被解读成了祸国之奸贼,老而不死。

46、这是一个多嘴的畸形时代。无论多么的壮举,总有反对之声;无论多么的龌龊之事,总有回应支持。就像战争一样,正能量总是在和负能量拼杀,但是结果总会告诉我们:邪不压正。

47、对于自然的现象的“生”,既不感什么可以恐怖;那么,对于自然的现象的“死”,也不应该感什么可以恐怖。我们直可以断定死是没有什么可以恐怖的。

48、“铁”的基本含义为一种金属元素,引申含义为形容坚硬,如铁拳、铁军。

49、“三一八”惨案发生时,标榜为国民效力的国民军并没有给人民以保护和支持。事后,由国民军将领李鸣钟担任司令的北京警备司令部亦发布禁止群众集会的命令,这使国民党的领导者有理由认为,国民军有“脱离民众而与安福系勾结”的倾向。李大钊考虑得更为深远。他同国民党驻北京的另外两名主要负责人李石曾、徐谦讨论后认为:段褀瑞政府的通缉令表明“他们决定要对国民党发起攻势,迫使冯玉祥明确表示他与我们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军必须撤到南口,在那里修筑防御工事。国民军撤退之前必须粉碎“安福俱乐部”,赶走段祺瑞。国民党应当帮助国民军保存有生力量。

50、虽然朝野对杨继盛一片解救呼声,但最终没逃过严嵩处心积虑的陷害。临刑前,杨继盛在狱中墙上题了两句述志诗:“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当年十月的北京西市,北风凛冽,寒气逼人,杨继盛面对屠刀,大义凛然,昂首走向刑场。他仰天长啸,朗诵他那首感人肺腑的《就义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前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51、他的这种无私无畏,来自他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和对中华民族一定会独立,社会主义一定会在中国实现的信心,也来自他对人生的透彻看法。

52、每当看了那惨不忍睹的凶杀现场,每当看到丢失孩子父母的无助眼神,每当看到一年的辛劳不翼而飞,每当看到韶华的青春被毒品毒害,每当每当,一股豪迈之情总会油然而生,不破此案,誓不收兵。现场勘查,摸排走访,蹲坑守候,蚊虫叮咬,喝凉水,吃干面都是家常便饭。连轴转的工作节奏令身体疲惫不堪。是一种信念在坚持。我从事刑侦工作十六年,已经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刑侦工作的不易,刑警的艰辛。刑警们也正是在每一起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历练成就了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品格和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信念,也难怪我们这些干过刑警的总是喜欢唱: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经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也许这首歌能唱出刑警的心声和感受,唱出了他们“为难之处显身手”的铮铮誓言。

53、他丝毫不肯向旧势力低头,“道不同,不相谋”,和老朋友毅然决裂,各走一路的事,有过不止一桩;他离开“晨钟报”,就是一个例子。他不怕被诬为“过激党”,以极大的愉快欢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他很快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把为人民寻求自由和幸福的钥匙。

54、在狱中,杖刑打断了杨继盛双腿,全身皮开肉绽,杨继盛摔碎瓷碗,将碎片扎入体内放血,血流不止,但他咬紧牙关,然后用瓷碗碎片将腐肉一一割去。

55、  杨继盛不怕死,以身报国是他毕生之所愿。然而,但凡有一线生机,他却又从不轻易放弃,以至于有着一种近乎于“狠劲”的执着。从他临刑前给妻儿留下的遗书,可以看出他对家人的百般不舍和牵挂。他放心不下性烈的夫人,怕其跟着殉节,故句句晓之以理;他又不放心两个尚年幼的儿子,既怕他们不能成才,又怕兄弟们因疏于长辈教养,而致日后感情容易失和,甚至连儿子各自娶妻后,妯娌相处之细节都一一教导与叮嘱,且字字动之以情。可以说,作为丈夫,他情深意重;作为父亲,他又用心良苦。

56、  更令人头疼的是,他还有位手段、智谋与精力皆相当了得的助手与智囊,即其子严世蕃。严氏父子一体同心,其祸国之严重程度,绝非“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所能概括,故朝中有人干脆以“大丞相”“小丞相”称呼这对父子。因此,沈炼弹劾严氏父子时,更以“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形容严氏为祸之烈。可惜沈炼的直言上谏,却换来被廷杖数贬去塞外种田的下场。

57、他也想到了死,他对死亡没有一丝一毫的恐惧,因为死亡会使他和同死的同志们的行为更为壮烈,会使他所从事的革命事业,亦即那革命的、进步的大我生命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华。

58、似乎是李大钊等的建议起了作用,4月9日夜,驻北京的国民军鹿钟麟部包围了国务院,推倒了段祺瑞政府。但鹿同时恢复了曹锟的自由,并电请吴佩孚入京“主持一切”,仍打算实现国民军和直系军阀联合,共同制奉的局面。结果在遭到吴的再次拒绝后,国民军才终于不得不撤出北京,退往南口。几天后,奉军和直鲁联军开进北京。

59、  看到这里时,一个“硬汉”的形象已跃然纸上了。虽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硬汉往往是充满江湖味的,代表着武人式的快意恩仇,然而在这里,杨继盛却以一个文臣的身份,愣是演绎出了“硬汉”之悍勇与无畏。且到后面,他的行为,让一些“硬汉”亦不能不心生敬畏。

60、  “晨钟报”是李大钊同志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亲自设计和主编的第一个报刊;他敲起“晨钟”来,希望唤起民族的彻底的“自觉”,建立一个理想的年轻的中国。

61、绝命一联,一腔血泪唱就,三番入骨修缮。是时杨员外在狱中提笔成句,念及断送自己官命性命的这耿耿一谏,脸上的神色该是多么傲然!而这喷薄的豪气终于是滞住了,凝结在钱穆先生“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一句中,稳稳地落下来,并仍不失其铮然之声。

62、总有些人说中国警察如何如何,当你处在危险的时候,你最先想到的是谁。当灾难来临时候,是谁出现在我们面前。当你们亲自持枪去抓杀人犯、亡命之徒和重案犯的时候,你们就知道是什么感觉了!

63、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唯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唯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诛连,则钊感且不尽矣!

64、警院四年的磨砺,学到了知识,学会了服从,学会了担当,学会了做刑警的最重要的素质---感情。一朝警院人,终生警院情。四年的朝夕相处,结成了深厚纯洁的友谊。我们的学校在沈阳,在东北,东北人的豪迈,东北人的率直,我们一并学到。

65、他们没有倒在和敌人拼刺刀的过程里,却倒在了日常琐碎的加班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无休止的加班,让年仅28岁,33岁,46岁的战士倒下了,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牺牲之前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甚至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来。

66、这句话既可以作为座右铭,也可以作为对他人的赞美,比起那些泛泛的溢美之词,这句话要深刻得多、有力得多!

67、他自信有“自信独守的坚操”,绝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他的人品道德的高超,连反动报纸在他殉难以后为了遮人眼睛,也只好一致称赞。他实在够得上说是一个“卧薪尝胆”,立志改革社会的“仁人志士”。

68、在日常使用中,“铁”也常做名词,表示兵器,如铁蒺藜。

69、死与生同是全生命的一部,生死相间(即相交替),才成无死无终的大生命,死同生一样是大自然中的自然的现象。

70、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71、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适,合适,适宜,该干什么。莫,不该干什么。义者,宜也。比,接近,按义的要求去做。意思是说:天下的事啊,没有规定必须去干什么、必须怎么干,只要符合义的要求,只管去干就是了。只要是对的,只要是正义的,去做了,就不后悔,哪怕牺牲了自己。

72、 有一种信念叫坚守,有一种力量叫责任;有一种情怀,叫警察情怀,有一种情结,叫刑警情结。当警察,不干刑警,就觉得不像是干公安。“干公安就要干刑警,干刑警就要干一流的刑警”、“干刑警就要干出道道,干出样来”。曾经的一首《便衣警察》唱遍了全国的大街小巷,有多少有志男儿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加入了警察这个行业,为国家的安宁,人民的平安在无私奉献,在默默坚守,在砥砺前行。在那“有困难就找人民警察“的号召之下,风里来,雪里走,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从矫健,到疲惫,从疲惫到倒下,没有一句怨言。

73、  无法想象,他到底凭着怎样的一种意志力与忍耐力,自行完成这种挑战人体极限的“手术”的。须知,这些行为,可不是在明亮干净无菌的手术室中进行的,而是在没有采取任何消毒措施,也没有麻醉手段的情况下,于昏暗阴森、与蟑螂老鼠死尸为伍的监狱里发生的。据史载,说他在自行割肉时,站在一旁举着灯的狱卒,吓得手足颤抖,一度拿不稳手中的灯,差点掉到地上。要知道,能够在诏狱这样一个可怕的地方工作的人,绝非胆小之辈,可是就连这人间地狱的“鬼差”都快被杨继盛吓得胆破色变,站都站不稳,连声惊呼:“关公割肉疗毒犹藉于人,不似老爹自割者。”只能说,杨继盛异于常人的坚强表现,已远远超出人类正常的感官承受范围,故近乎于骇人听闻了。

74、“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不仅是钱穆先生对学生的劝勉,更是以铁肩和辣手为前体的民族精神应有的崭新姿态。每一个普通的人都不可或缺,重行动而非夸夸其谈。“文章”应作为实干的反思与推扬,只有如此,肩才能扛起千钧之重,文章才成为文章,社会在这样的精神下稳步前行,直到“绝命联”再次演变出新的含义。

75、习总书记说:“这些年来,每当看到公安民警舍生忘死、感人肺腑的事迹,我都深受感动;每当听到公安民警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赴汤蹈火、流血牺牲的消息,我都深感心痛。”

76、在南拒马河南岸有一个不大的村子——北河照村,村中有一个不大的祠堂——杨氏祠堂。几百年来,这个不大的祠堂声名远播,其供奉的是被称为“容城三贤”之一的杨继盛。今天,小编就带您了解下咱们容城的这位名人。

77、自杨继盛写下绝命联,该联几经后人修改,形成了各有千秋的精神内核。

78、  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

79、就因为刑警这个情结,就因为福尔摩斯的摇篮的这个传说,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她。他们的高考分数都很高,都可以选择其他更好的学府,他们都是娇子,都是有着远大抱负的新时代代表,他们过五关,斩六将,壮志豪情的踏入了校园,庄严的进行了宣誓:我志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献身于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坚决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矢志不渝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而努力奋斗!

80、 -----------------------------------------------------

81、之所以和这一联产生诸多共鸣,许是因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沦为平庸之辈,而欲求不得之果。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需要我们共同承担道义的时代,但也是个缺少梦想信仰、让人“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时代。我们都曾是“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少年,但现实降予的苦难,让我们无止境地迁就,而最终陷入自欺欺人的罗网。甘于平庸,无力向前,失去了承担道义的胸襟。然而义始终藏于内心深处,使人心中总有突破庸常的冲动与渴望。我们在“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中发觉了一个敢于在逆境中奋进而峭然而立的灵魂。追忆曾经,舔舐伤疤带来的痛感,让这赤子之心更显珍贵。

82、张嘴就来演讲力训练营杭州二期班,将于7月2至3日,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圆正·西溪宾馆求是厅开课。

83、北元后裔俺答汗,多次率兵侵犯宣化、大同,提出宣府、大同等地春秋两季开设马市。镇边大将咸宁侯仇鸾,畏惧出战,欲与俺答汗妥协,开马市。而杨继盛认为,仇鸾议和示弱,丧权失节,于是上疏皇帝,力言仇鸾的主张有“十不可、五谬”。结果在仇鸾操纵下,驳回杨继盛上疏,并密奏诬陷之,把杨继盛关进监狱,后又贬谪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典史。

84、直到最后,敌人对待他使用了最残酷、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杀人方法——绞刑,他是同难的二十位战友中头一个走上刑台的,在绞架面前,他依然态度镇静,声明共产主义终必胜利。

85、杨继盛一生官职未过五品,却被誉为“明代第一直谏义士”。从32岁中进士到38岁被陷害下狱,短暂仕途中他做了两件名垂千古、震动朝野的大事:一是谏阻开马市,二是冒死弹劾奸相严嵩。

86、1月1日,内蒙古赤峰市公安局刑警王琰,在连续加班两天后,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28岁!

87、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88、杨继盛儿时家境贫寒,其母早亡,其父另娶,杨继盛生活孤苦,白天放牛,晚间访师问友,深夜秉烛长读,一介寒门学子终在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得中丁未科进士。

89、义,是对个人价值的探求,也是为实现社会价值而付诸行动。所谓“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即是“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之义。这是文人在时代背景下对自身能力诉求不满,是在明了能力局限后的自我解嘲,更是在解嘲后燃起的信心与大义。文人即使在文字干涸无力的境地,仍然葆有对大义清醒的认识和不懈追求。所以动心魄,承肩担,感性灵,勉手笔。

90、“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的这一联掷地有声的勉语,正是他自己一生奋斗的真实写照。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91、他说:“一一扣发一一声,一一声觉一一梦”;他是那么迫切地希望人们都能年轻起来,都具有“铁肩担道义”的精神。李大钊同志平生并不喜弄书画,只是在早一个时期工作较有空暇的时候,偶尔给住在家里的亲友写一两副中堂或对联,上面这副对联,就是这样留下来的仅有的墨迹之没有讲究刻工的图章,也没有个年月。

92、  而杨继盛终因受刑太重,于入监当夜,“遂昏不省人事……忽然而死,忽然而苏,如睡又醒……”。虽他于后半夜,咬牙用瓦尖放血十数盅,勉强支撑不死。但恶劣的环境,兼之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与休养,使得他的伤势迅速恶化,两腿于数日后便“溃肿如小瓮,毒气上攻,口舌生疮,不能饮食,势已危矣”。在这种情况下,为求得一线生机,他竟用碎瓷片,自行从臀部及腿上一点点剜下腐肉,足三斤有余,后又忍痛将腿上两根残筋割断。

93、  的确,“铁肩担道义”一句话,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李大钊同志的全部革命精神。他为了人民的自由和幸福,个人毫不索取什么,只是勇敢地担负了自己的责任,直到流出自己的鲜血。

94、为了一个辉煌的崇高理想,他对于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没有丝毫惧怕过。他表现了冲决一切黑暗罗网的战斗精神。

95、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

96、毕业了,各奔东西。今日离别,又不知哪日相聚。今日分别,真不知会不会相聚。当大家流着热泪高唱“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时,这当中不知有多少不舍、多少豪情、多少祝愿,以及多少对这片东北土地的眷恋。火车启动了,还有一群人在跟着火车跑,“珍重,保重”,在风里弥散。

97、钱穆先生是顺了学生的意思的。而其联更加可贵之处在于“双”与“只”的对举。道义和文章的层次先后一下子鲜明起来:须“双肩”来扛的道义自然是着重,而文章实为道义服务。随着文化教育的逐年普及,能“文章”的人的确越来越多。而若是文章中早已失去了当年杨员外冒死弹劾权官的那般勇气和风骨,留下的不过是徒然一地废纸;甚至将软弱和污浊传扬。首先文章的内容须合乎道义。然而即使篇篇中充斥的都是正义的呼号,却成为“表面文章”,只说不做,也未免落于空洞和贫乏。孔子有云:“有言者不必有德。”如培根这样的哲理大家,对权力名誉、世事万千似是清透,而自己却因深陷荣名泥淖而最终身败名裂。“双肩”和“只手”是对青年人提出的更加具体的要求:承担责任须尽全力,而不可仅仅重于“文章”。文章必在道义之下、在道义之中,合为时而作,合为心而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