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啦网 > 名言 > > 正文

俾斯麦的铁血名言【文案26句分享】

俾斯麦的铁血名言

1、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流血的外交。战争,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国力和一个民族的品性。王尔德说过:“战争,是烦扰人类的最大瘟疫!”

2、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1871年—1890年),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

3、注:拼团成功后,国历君会按订单顺序给大家在拼团店铺中发放会员码,请耐心等待。会员码查收方式,如图:

4、先让我们简略回顾一下德国建国的历史:公元前日耳曼人已在这片土地定居了。公元962年德意志萨克森王朝奥托一世建立了神圣罗马帝国。13世纪起又分裂为许多城邦国家。18世纪普鲁士王国兴起。1867年普奥战争后组成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1870年普法战争中,南方四邦也参加了联邦。1871年普法战争中普鲁士获胜后,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5、菲尔绍接受了俾斯麦的挑战,按照欧洲传统,决斗的武器可由被挑战者选择。但身为病理学先驱的菲尔绍选择的武器却不是手枪或利剑,而是两根香肠。菲尔绍告诉俾斯麦,这两根香肠中只有一根是安全的,另一根则带有肉毒杆菌(这种病菌在当时可以致命),他让俾斯麦首先选择一根香肠并吃掉,自己则负责吃掉另外一根香肠。

6、尽管眼前的现状很好,但是自古以来,有志向的人都会自强不懈,不会为逆境所折服。

7、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先从他们的学校里下手。

8、诺恩教授:“是的,这已经降低了俾斯麦人们以为理所当然的重要性,因为很多时候人们还在谈论俾斯麦是帝国的创始人,也就是建立民族国家的人。而这在形式上是不正确的,因为帝国的创始人并不是一个人。帝国的建立,也就是这个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建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非常非常长的时间,而且有非常非常多的人参与其中——他其实只是其中之一。”

9、我来到世界不是为了使人们更强,而是去利用他们的短处。(俾斯麦的铁血名言)。

10、毛主席曾告诫我们,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11、德国人的性格是不和谐的,他们有句成语:“他对皮囊下的自己感到不自在。”德国人从来没有满意过自己的命运,无法知足,都是“拼命向上爬的人”。与“知足常乐”的中国人和“浪漫放松”的英国人的信条正好相反。他们要寻求更多权力、利益,纳粹成员尤其如此。他们野心勃勃地不停规划和推动计划,产生的紧张气氛让自己也无法安心放松。德国人宁要秩序,也不要自由;宁可接受命令,也不承担责任。德国人缺乏宽疗,如迫害犹太人就到令人发指地步。不是因为犹太人拥有财富,而是因为他们获得许多诺贝尔奖……

12、俾斯麦走上政治舞台前后,正是德国急剧变化的动荡时期,这使他得以充分施展其政治才能。他将普鲁士领导统一德国当作自己的抱负,并终身致力于此。他一上台就以强硬的姿态宣布,要用“一场只有通过铁和血才能解决的斗争达到目的”。他认为国家四分五裂“是一种病,迟早必须用火与刀治好”,他声称,如果取得权力,“我将统领军队,以任何一个借口向奥地利宣战,将德国统一于普鲁士的领导之下”。

13、好事尽从难中得,少年勿向易中求。——李成用

14、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都是受到失败的启发而获得的。——戴维

15、后人感佩杰斐逊纯粹的知识分子立场,但一个困惑也随之产生:我们固然希望权力场上的人保持高贵理想,在重大事务上捍卫民主原则,但人们也清楚,总统职位总会遇到大量需要妥协的事务,一个不识权宜、不懂计变、不擅斡旋的总统,事实上很难成功。普鲁士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有句名言:“一个在政治上按原则行事的人,就如同嘴里横着根木杆穿过树林。”无论庸俗政客还是高尚政治家,公开场合都不会对此表示认同,内心则咸以为然。所谓“出淤泥而不染”,毕竟只是某种特殊水生植物才具有的异能,政治人物对此多加强调,难脱空话之嫌。知识分子无论奋笔于书斋还是振臂于广场,都不必为具体的国家事务担责,他们言论的清纯高昂,有时是以地位的超然为前提的,而总统不同,该职位必然要求他有所舍弃,杰斐逊就说过:“即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正确的事,我也能觉察到,基于理性思考和经验证明的改革,多多少少总有无法诉诸施行的。”因此,选择了这个职位,就无法视“莲花”为职业楷模,同时又不得不与淤泥周旋。

16、) A good medicine tasks bitter.(良药苦口。

17、德国人对猪肉的痴迷,甚至体现在了德语的日常语境中。例如,在德国如果要形容某人一生过的很平淡,人们会说他“一生就像香肠这样过去了”;如果要说某人的运气好,人们会说“他有一头猪”;在举行婚礼前,新郎新娘也会期盼自己能够有一点“猪运气”。

18、今年是普鲁士和法国战争爆发整整150年了。这场普法战争促成了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法国从此失去了欧洲大陆第一大国的地位。通过狡猾的外交陷阱和精心部署,普鲁士首相兼北德联邦总理奥托·冯·俾斯麦是当时挑起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他成功地在其他欧洲列强不插手的情况下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地缘政治平衡。

19、我们必须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

20、杰斐逊事实上是一位熟谙权力运用的天才,有一本名叫《权力的艺术》的传记,作者乔恩·米查姆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告诉读者,杰斐逊正是一位“达权知变”的天才。或许,让人误以为自己不谙谋略,也是杰斐逊特有的谋略之一。

21、 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22、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在欧洲形成了由德、奥匈、意组成的同盟国和由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双方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展开激烈斗争。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大战导火线。7月奥匈进攻塞尔维亚,8月德、俄、法、英参战。日本也向德国宣战,出兵占领中国山东。战火遍及欧、亚、非三洲。直至1918年同盟国集团逐渐不支,相继投降。一战造成了三千多万人死伤,德国也受重挫,成为战败国。

23、按照规矩,在正式开始之前,中间人路德维希·冯·博德尔施文格(LudwigvonBodelschwingh,1811—18曾任普鲁士王国的黑森-拿骚省省长)最后一次劝说双方冰释前嫌、避免流血,两人都拒绝了。博德尔施文格提出,两人之间的仇恨并没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建议决斗的形式是每人仅放一枪。双方同意。芬克的助手问,假如俾斯麦道歉,芬克是否愿意取消决斗。俾斯麦拒绝道歉。手枪出了点问题,等到决斗正式开始的时候,差不多已经10点了。

24、为表示抗议,他愤怒退席。表示不玩了。可结果他的举动又闹出了更大的笑话。

25、双方为了捍卫自己的“荣誉”愿意冒负伤甚至丧命的危险,不管决斗的结果如何,双方都可以“满足”,也就恢复了荣誉。这里的荣誉不止是个人荣誉,也是整个阶层(贵族、军官、大学生)的荣誉。为了荣誉挺身而出,是属于该阶层的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逃避决斗责任,就丧失了荣誉,会遭到同阶层伙伴的唾弃。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和奥匈帝国,军官阶层为贵族所主宰,“荣誉”感特别强。受到别人挑战而拒绝应战的军官不仅丧失荣誉,甚至可能因此丢掉军职,因为军方高层会觉得他没有军人所需的荣誉感,不配当军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