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啦网 > 名言 > > 正文

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文案21句分享】

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1、A.使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2、与其卷十三论名教奖廉之议,见上引可以互参。潘氏曰:「先师有言,忠信重禄,所以劝士。无养廉之具而责人之廉,万万不能。」此虽一端,可见亭林立论,针对时弊,博征史实,而又斟酌人情以出之。虽有一二偏激过正之论,要以见其一家之独见,非苟偶而已也。

3、于明末极诋李贽与锺惺。见卷十八本此而主严别流品。

4、故晋之乱归罪于林下,而明之亡溯源于阳明。而曰:

5、然则清儒所重视于日知录者何在?曰:亦在其成书之方法,而不在其旨义。所谓日知录成书方法者,其最显著之面目,厥为纂辑。亭林尝自述先祖之教,以为:

6、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以至于诸子百家之书,亦莫不然。文集卷四答李子德书

7、(2)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

8、   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在顾炎武的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如何解决经济领域中的非经济因素与商品经济发展的矛盾?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中国社会的土地问题、奴婢问题,以及地主与农民的矛盾?如何通过发展生产来推动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如此等等,成为顾炎武着重加以探讨的问题。

9、六经之学,渊源于两汉,大备于唐、宋之初,其固而失通,繁而寡要,诚亦有之,然其训故皆原本先民,而微言大义去圣贤之门犹未远也。学者治经,必以汉人为宗主。汉不足,求之于唐;唐不足,求之于宋;唐、宋皆不足,然后求之近代;庶几圣贤之门仞可窥,儒先之钤键可得。(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10、(解析)“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大”表明黄宗羲认识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危害,故B正确;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并不反对君主制度,故A错误;反对脱离物质生活而空谈义理材料未体现,排除;D是顾炎武的思想,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黄宗羲的思想,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一家之法”。

11、      记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情形,尤为详细:

12、 互动环节中,大家纷纷向陈建林会长请教交流。

13、讲座结束后,与会新阶层人士纷纷表示,陈建林会长的讲座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顾炎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的理解和认识。作为统一战线的成员,将学习弘扬顾炎武思想,在各自岗位上,埋头苦干勇争先,为推动昆山发展实现“全新一跃”,做好高质量发展榜样,争当“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先行军排头兵贡献力量。

14、     “既减粮额,即当禁限私租”——论限制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最苦的是农民,最穷的也是农民。农民贫困的根源,在于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顾炎武目睹农民“至有今日完租而明日乞贷者”的悲惨处境,为了解决中国社会严重贫富不均的问题;明确提出了要限制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的主张。他说:“国家既减粮额,即当禁限私租,上田不得过八斗,如此则贫者渐富,而富者亦不至于贫。”顾炎武主张禁限私租,可以说是抓住了农民问题的一大关键。

15、      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他也不相信官员们“为天子为百姓”的高言宏论,他认为官员们也和老百姓们一样,只有让他们有利可图,才会实心实意地致力于发展地方经济。因此,他主张君主应把权力下放给县令,让县令来“自为”。他说:“夫以县令得以私其百里之地,皆县之人民皆其子姓,县之土地皆其田畴,县之城廓皆其藩垣县之仓廪皆其囷窌。为子姓,则必爱之而勿伤;为田畴,则必治之而勿弃;为藩垣囷窌,则必缮之而勿损。自令言之,私也,自天子言之,所求乎治天下者,如是焉止矣。”他认为,衡量县令是否称职的根本条件是人民安居乐业,对于县令之称职者,“赏则为世官”;对于不称职者,“罚则为斩绞”;这样,县令们即使只为其私人利益考虑,也会“勉而为良吏”。县令们在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同时,还应致力于发展采矿业:“夫采矿之役,自元以前,岁以为常,先朝所以闭之而不发者,以其召乱也。譬之有窖金焉,发于五达之衢,则市人聚而夺之,发于堂室之内,则惟主人有之,门外者不得而争也。今有矿焉,天子开之,是发之于五达之衢也;县令开之,是发金于堂室之内也。”他主张藏富于民,地方的富裕即是国家的富裕,国家不必与地方争利:“利尽山泽而不取诸民,故曰此富国之策也。”

16、然亭林著述之盛,要当首推日知录。亭林自谓日知录一书,「意在拨乱涤污,法古用夏,启多闻于来学,待一治于后王」。与杨雪臣书又谓「有王者起,将以见诸行事,以跻斯世于治古之隆」。与人书二十五其门人潘耒为之序,亦谓先生之学:

17、第(2)问,材料一强调个人修养问题,材料二强化教化作用;功能从提高个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等方面总结。

18、余尝游览于山之东西,河之南北,二十余年,而其人益以不似。及问之大江以南,昔时所称魁梧丈夫者,亦且改形换骨,学为不似之人。而朱君乃为此书以存人类于天下。……吾老矣,将以训后之人,冀人道之犹未绝也。文集卷二(存人类于天下)

19、《日知录》书名取之于《论语·子张篇》。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日知录》内容宏富,内容大体可划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日知录》以“明道”、“救世”为成书宗旨,涵括了作者一生的学术观点和政治主张,提出“盈天地者,气也”等思想,不少论述,切中时弊。

20、  《日知录》是笔记形式的著作。顾炎武曾把其内容概括上、中、下三篇。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文。《四库全书提要》对其内容有进一步的分述:“大抵前七卷皆论经义,八卷至十二皆论政事,十三卷论世风,十四卷十五卷论礼制,十六卷十七卷论科举,十八卷至二十一卷皆论艺文,二十二卷至二十四卷杂论古义,二十五卷论古事真妄,二十六卷论史法,二十七卷论注书,二十八卷论杂事,二十九卷论兵及外国事,三十卷论天象术数,三十一卷论地理,三十二卷为杂考证”。潘未对此书评价很高:“意惟宋元名儒能为之,明三百年始未有也”。顾炎武的实学思想和基本观点在这部书中得到了系统的发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