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啦网 > 作文素材 > > 正文

100句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注释(桃花源记翻译简短100字文案)

一、桃花源记翻译

1、LiuZiji,ascholarofhighreputationfromNanyang,heardofthisandenthusiasticallyofferedtogooutwiththefishermantotryagain.Buthefellillanddiedbeforerealizinghisplan.Afterthatononewentanymoretolookfortheway.

2、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

3、译文1(translatedandproofedbyRickDavisandDavidSteelman)

4、成语典故:落花纷纷.缤纷,纷纷.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6、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7、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8、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

9、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Theyaskedwhatdynastyitwasnow.TheHantheyhadneverheardof,letalonetheWeiandtheJin.Pointbypointthefishermanexplainedallhecouldoftheworldthatheknew,andtheyallsighedindeepsorrow.

1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15、(5)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16、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17、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8、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

19、他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但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

20、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二、桃花源记翻译简短100字

1、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ei,动词,作为)

2、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3、(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4、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中国第一位相给秦始皇的奏章,推进了秦国的统一进程,值得一看!

8、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看見壹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裏面好像有光亮。漁人就丟下小船,從洞口進去。開始洞口很窄,僅容壹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走,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這裏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那裏面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

9、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

10、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旁其林。

11、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12、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13、成语例句:宝玉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14、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15、(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

16、②寻病终(副词“不久”)舍:①便舍船(舍(she),动词,舍弃。)②屋舍俨然(舍(she),名词,“房屋”)中:①中无杂树(“中间”)

17、(8)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18、成语例句:乡下景色很美,鸡犬相闻,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景象。

19、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0、(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三、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注释

1、绿水潺潺,桃花盛放,花瓣纷飞,沁人心脾的嫩草香气就此扑面而来。正是这如蓬莱仙境的桃林诱引着他不愿停下手中的桨,一直前行,要去看看前方到底有怎样迷人的景致。

2、(2)便要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所志,所做的标记。志:做的标记。(名词性)所单独可不翻译。

4、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5、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6、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7、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8、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国、叹惋、语云

9、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10、桑竹之属:桑树、竹林这一类事物。之,指示代词,这,这个。属,类。

11、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

12、陶诗还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如《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中所写“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

13、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向:①寻向所志(原来)

14、要:同“邀”,邀请。

15、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i)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6、原: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作为职业。

17、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18、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19、(6)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

20、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四、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

1、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1)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很惊奇。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3、Oneitherbankforseveralhundredyardstherewerenootherkindsoftree.

4、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5、(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6、《桃花源记》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全文通过虚构的游记形式,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借渔人的观察来描绘出桃花源内外的景象以及桃花源中的风俗人情,从而营造出具有神秘色彩的虚无缥缈的世外桃源。全文还继承了辞赋铺叙描写的特色,以及魏晋以来抒情小赋散韵并列、赋后加辞赞的形体。《桃花源记》的赏析作者采用了小说笔法,由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在《桃花源记》开头,作者详细交代了捕渔人所处的时代与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全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7、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8、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9、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10、同时,它又是浪漫主义的,因它好似仙境一般,亦真亦幻、漫漶迷离,无论是谁都找不到桃源的确切位置,寻不出那样一种井然有序、怡然自乐、堪称完美的社会生活。

11、(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1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

13、近期学习推荐(点蓝字了解):

14、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15、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16、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17、俨然:整齐的样子。

18、高尚:品德高尚。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打算。寻:随即,不久。

19、舍:房屋。平:平坦。旷:宽阔。

2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五、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翻译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焉:兼语词,从这里。相当于“于之”,“于此”。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

6、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7、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8、简单的语文|轻松的语文

9、原:初极狭,才通人。译: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10、问津:问路,这里引申为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11、陌(mo)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ong)作,男女衣着(zhuo),悉如外人。黄发垂髻(tiao),并怡然自乐。

12、相信很多人都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篇课文,但是很多人还不知道《桃花源记》写作手法是什么?其实这篇课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课文里面桃花源内外的景物以及村里面的风土人情全部都是通过渔人的观察和感觉表现出来的。在课文的开头写了“忘路之远近”,而文章结尾又写到“遂迷,不复得路”通过描述带有神秘色彩的事物,来暗示读者所写的世外桃源其实是一个虚构和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世界。这篇文章以虚构的世界表现出一种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

13、译文4:(translatedbyHightowerJames)

14、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15、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16、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17、(3)这个理想中的美好社会,与当时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18、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19、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20、(1)《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