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荀子的名言(44句文案)

荀子的名言

1、最好能保持虚空的状态,专心地看待这件事,然后可以想想是否可以借鉴以往的经验。

2、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

3、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4、成功之路,肯定是复杂的,肯定是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的,肯定是需要坚持不懈的;而大多数人对于成功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幻想”之上。记住,“开始”是成功的第一步。

5、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

6、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的名言)。

7、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

8、一个人知道爱惜生命、安于快乐而抛弃礼义,那就好比想长寿而自刎其颈一样。

9、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10、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1、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12、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13、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荀子

14、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15、  译文:做了却无益于成功,追求却无益于得到,忧愁却无益于解决危机,对于这样的事,就应当将它抛弃得远远的。不因为它而妨碍自己,也不让它对心有片刻干扰。

16、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17、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8、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19、君子之学业,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业,以为禽犊。——《劝学》

20、荀子所说的“伪”,是“人为”的意思。天生就有的是“性”,是人力无法改变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努力可以改变的,就是“伪”。所以荀子主张“化性起伪”,通过自己能掌控的力量来改变已成定数的东西。

21、战国·荀况《荀子·劝学》。锲(qiè妾):用刀刻。舍:放弃。镂(Iòu漏):雕刻。这几句大意是:如果雕刻一样东西,刻一刻,停一停,甚至干脆放弃了,即使是枯朽的木头,也不会折断;如果一直不停顿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金属,是石料,也可以把它镂空。此条用雕刻为例子说明学习的道理。雕刻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锲而舍之,一种是锲而不舍,两种做法的效果截然相反。学习也是选样,如果学学停停,最终一事无成;如果锲而不舍再高深的学问也可以掌握。此条采用比拟的手法,用一个生动的比喻阐明为学的道理。此条又采用对比的手法,使两种效果形成强烈反差,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种手法着眼于人的接受心理,实践中往往容易奏效。

22、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荀子

23、荀子有很多著名的名句,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主张对我们今天依然就借鉴意义。例如:从自然角度,他提出尊重自然规律,他不信天命、不尚鬼神,但提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24、不被荣誉所诱惑,不为诽谤中伤之言所吓倒。说明不求虚荣、不做亏德之事,自然可以堂堂正正、问心无愧地做人。

25、 心平愉,则色不及佣而可以养目,声不及佣而可以养耳,蔬食菜羹而可以养口,粗布之衣、粗紃之履而可以养体,屋室、芦庾、葭稾蓐、尚机筵而可以养形。

26、在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事上下功夫,每天才能有进步,积少成多,更有可能取得成就。

27、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笑得爱敬多外样文,年民外道然滋成成用才过义多外样美也。

2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29、不知儿子的为人,看看他的朋友就清楚了;不知国君是否贤明,看看他左右的大臣是什么德行就知道了。

30、  译文:人天生有认识的能力,有认识能力就有记忆。有记忆就是贮藏,然而也有所谓虚,所谓虚,就是不因为已经获得的去妨碍将要接受的。

31、10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32、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33、主道明,则下安;主道幽,则下危。——《荀子·正论》

34、君子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自己能主宰的事,而不去羡慕由天来决定的事,所以他们每天都将进步;小人不去做取决于自己、自己能主宰的事,却对由天决定的事由浓厚兴趣,所以他们每天都退步。正所谓“尽人事,知天命”,很多事是人力不可为的,就是所谓“天决定的事”,偶然性很大,不能强求。但很多人就是对这些事心心念念、抓着不放,守株待兔,幻想着天上掉馅饼,寄希望于福利彩票中大奖、发横财。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日常工作,在这些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事上下功夫,每天才能有进步,积少成多,更有可能取得成就。

35、这是对那些口是心非、伪善无耻之徒的斥责之语。

36、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3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8、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39、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40、若心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要想求全就学得不精,一心二用就会学不明白。

4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2、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43、诗曰:“嗟后之君子,我中样好恒安息。靖共后之任有来么,好是正物作界。比有气种子听种子,介后之景福。”比有气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我中样好祸。----《荀子·劝发种》“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富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