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资料(51句文案)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1、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2、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3、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有的东西。我的记忆力是运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

4、  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对联集锦》

5、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6、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7、  “萤囊”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8、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9、为了让我体验读书的乐趣,喜欢上读书,每逢星期天爸爸都要带我到书店里去看书。可是,我却一点儿也不领情,赌气、撒娇等等各种手段都用上了,但却总是拗不过爸爸,只好不情愿地跟着来到书店。

10、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11、我国晋代有个清贫好学的车胤,从小爱读书,但他家里很穷,点不起灯,于是,他就用很薄的纱布,做了个小口袋,把萤火虫捉来放在里面,晚上便利用闪闪荧光来勤奋读书。

12、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13、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14、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5、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马克思写《资本论》曾钻研过1500种书,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

16、我们海田小学有一本书叫《旷野摘星》,里面有很多精彩的作文,其中还有我的三篇作文呢。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8、培根: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19、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

20、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

21、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手抄报爱读书内容资料(3)(关于读书的谚语)

22、  (5)重点放在目录,大标题,和每章节的开头结尾处,这样速度快而且能抓住重点。

23、我最喜欢的莫过于那一本本课外书。假期里一个人安静地读书,是我最享受的时光。在温暖的阳光下,静下心,随着作者,在书本的海洋里遨游,读着读着,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包括时间。我好像身临其境,完全沉浸在那书中,久久不能释卷。虽然达不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但总会忘记了时间,总会如饥似渴地扑向精神食粮。

24、应读自己想读的书,如果把读书当作一个任务那就收益甚微。

25、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26、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27、只要在读书,就是在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太苟且的人。什么叫诗和远方?就是让自己更辽阔,而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一个过程。 -- 高晓松

28、对于读书的兴趣是我上六年级才有的,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一场辩论赛,主题为-----外星人是否存。我是正方一辩手。经过一番龙争虎斗,辩论进入白热化,反方辩友的观念让我们无从下手。最后我站起来向反方辩友反驳道:?《科学大众》上的一篇关于“外星人是否存在”的文章,文中种种迹象表明外星人是存在的,但不是像人们想象那样,但又是非人类。我的观念提出后,评委宣布正方胜,辩论赛结束后,我们高兴的拍手叫好,大家还夸我是见多识广的好学生。

29、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30、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1、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读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而且决定于怎样读。以下学习啦我为您选择现代名人读书方法6例,介绍如下:

32、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下面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书手抄报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读书手抄报内容)古代读书故事凿壁偷光

33、一人独处,培养了一点孤独的情绪,才敢拿起阅读。

34、(9)自己整理笔记,总结收获。五。好书推荐:列举必读书目,并介绍故事梗概。

3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36、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说:读书足以怡静、足以博采、足以长才。但有相当部分学生读书非常被动,缺乏阅读的兴趣。除课本外不愿读其他书,或是只读与考试有关的书目。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呢?

37、读书于我并不轻松,边读边要思考的东西很多,却又那么固执,不愿意没有心肝的阅读。书中细节写的那么美,它告诉你在肆意挥霍的青春中,有那些细碎的画面,而这一幕幕的总是敲击我的心。 -- 《彼岸花开》

38、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这一步以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经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由厚到薄”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39、在这个世界上,书像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我就爱这“满天的繁星”!

40、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

41、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读书的手抄报内容:如何读书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开卷有益”是我们从小接受的谆谆教诲,加上高考独木桥摆在面前,所以只能每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可怎样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呢?

42、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培根

4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郑耕老

44、(5)重点放在目录,大标题,和每章节的开头结尾处,这样速度快而且能抓住重点。

45、你们这些有心的人,因为心在引导你们,所以永远不会做错事。

46、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47、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48、让我们从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更让我们明白: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谛克式幻想的苦难;唯有克服苦难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当起命运的磨难。

49、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50、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