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哲学书籍阅读顺序(80句文案)

哲学书籍阅读顺序

1、我说的这些话,是出于一个至少能保证自己不溺水的人的身份,而不是出于游泳健将的身份。关键在于,我还记着自己溺水时期的感受,以及我是怎么一步步学会水性的。

2、一种比较常见的,是纯粹的失败、崩毁、瓦解、惨不忍睹。失败的原因琳琳琅琅,可能牵涉到自身的用功程度、牵涉到自身书写被市场名利的不当诱引、牵涉到丧失了勇气让自己像笼子里的白老鼠般不断自我重复云云。至于另一种失败则是我们真正要谈的。

3、因为它以为被消耗的、被伤害的只是他自身的一部分,而不是有血有肉有意志的他者——自我伤害,自我掠夺(如果有这样子的说法),就像年轻人恶整自己头发,在皮肤上刺青和穿洞,我们最多只能讲无知和任性,很难说它不道德。

4、同学们,不要被“哲学”难懂的外表吓到,《你的第一本哲学书》是哲学入门系列,是写给没有哲学基础的读者看的。如果喜欢抽象观念和理论论证的聪明高中生能读到,并且也能从中享受到哲学思考的乐趣,将会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既没有哲学家深奥的理论,也没有五花八门的“主义”,托马斯·内格尔从人人都困惑过的九个哲学问题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哲学思考的真正乐趣。

5、苏格拉底、叔本华、马克思……2600多年间最聪明的这些人,都在这本书里变成了生动可亲的卡通人物,再也没有距离感。

6、播种时机要恰到好处:早了,胎芽会冻死;晚了,农作物到霜期还未成熟。(哲学书籍阅读顺序)。

7、收入守仁所著《传习语》三卷、后附《朱子晚年定论》,为徐爱辑、钱德洪删定;《文录》五卷,皆杂文,其中有《宋子晚年定论序》、《修道说》、《大学古本序》等涉及经学;《别录》十卷,多为公移文;《外集》七卷,为诗与杂著(序、记、墓志铭等);《续编》六卷,为《文录》续编。

8、然而,学识比较高的人,有权指正比较无知的人所犯的错误。这种不同意见所造成的争论也是可以更正的。知识的不相当永远可以用教导来解决。

9、除了生动好玩,这本书还兼有“辞典”的功能,只要掌握使用方法,便可以“玩转”哲学世界。

10、8两句:特指石油、天然气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

11、其次的五本书是: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霍布斯《利维坦》、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罗尔斯《正义论》。这五本书的重要性绝不逊于前五本,但是厚度都比较客观,需要耐着性子慢慢看。这十本是我个人认为政治哲学领域最具有重要性的典籍(当没有提到的然阿奎那、马基雅维利、黑格尔、边沁等人的重要性是丝毫不差的。此外,@曲校提醒的对,马克思也是非常重要的,惭愧表示我只看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非常有意思),第一遍看能够读懂一成恐怕都不太容易,但我觉得原典即使看不懂,仍然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比看二手的材料有收获的多。如果这十本书都有所了解,有所体会的话,我觉得已经能够完胜全中国绝大多数公知了。

12、阅读世界的困惑,正如博尔赫斯所说的,是没彻底解除办法的,因为它不是某一个或某一组特定难题。

1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

14、有些哲学家的话写得浅白,貌似能看懂,但浅白只意味着它容易被一般人误解。尼采的“超人哲学”让你联想到那个穿着红裤衩在天上飞的超级英雄(那么尼采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超人?我们要超越自己?我们要克服欲望?到底是什么意思……?),但这表示尼采容易理解吗?显然不是,只是超人这个词恰好让你舒适地想到别的东西而已。

15、书虽然很薄,但阅读的厚度由你掌握。例如每一章节抛出的问题中,你是否能停下来结合生活实际先思考自己的答案,心中有解后再去阅读,在权衡对比之下去汲取书中的营养,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

16、只读最顶尖的寥寥好书,是标准的业余性阅读的象征,是幼年期阅读社会的象征;开始往更广大的下一层书籍去,才是专业性阅读的建构,个人的实践是如此,社会整体的实践亦复如此。

17、哲学著作不是商品。所以它才会难读。所谓不是商品,就是说它们不是给一般消费者看的,不是给普通大众看的,哲学家并不关心自己的书卖出了多少本。所以,他们在写作时照顾的是专业读者,而非一般读者。

18、少掉了道德羁绊的犹豫,使他们行动自由,很容易爆发出强大无匹的冲决力道,因此我们通常会在历史开创性的巨大人物身上发现如此特质。

19、也许我们应该说,比起我们待在现实世界所可能察觉的困惑远远要多要严重。

20、我的推理是,非常多的人阅读经典的政治哲学作品的历史背景中,他们写的,和小或任何关注这些作品已经被使用的方式,或者不使用,实际证明或支撑政府和政府的政策,在过去的几个世纪。

21、除非你是一个二流的书写者,你才能一直停逗在明白、没困难没风险没真正疑问的小小世界之中,从而让书写只是一场万事俱备的表演而已。

22、现象和本质: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23、(诠释学资讯)汇集诠释学领域的会议、刊物讯息,书讯等

24、甚至,我们还可能已察觉到,有某某东西就已经在那里了,就伸手可及了,只是它一直躲开你而已。

25、一个作家的失败之作,通常可粗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失败方式。

26、质量互变主要是讲任何事物变化都是量变到质变,有一个过程。物理变化到化学变绝非一日,因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最简单的例子,刚蒸熟的馒头不会马上发霉,放几天后就会霉变,就是最好说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试玉要燒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都是质量互变的注释。

27、因此,我们谁都晓得,广大无垠的书籍海洋之中,并不存在一本通体完美的书(那种认定人间只需要留存一本《古兰经》或《圣经》,其他书籍都可应当烧毁的穆斯林或基督徒神圣主张,和我们所谈的阅读无关)。

28、 《五经》的顺序是《易经》、《尚书》、《诗经》、《春秋》、《礼记》。

29、没有自我期许的读者没法达到这个要求,也不可能做到分析或诠释一本书。他不但没花心力去理解一本书,甚至根本将书搁在一边,忘个一干二净。这比不会赞赏一本书还糟,因为他对这本书根本无可奉告。

30、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等命题,受到后人的广泛推崇。严复、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等都是“阳明心学”的追随者。其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影响。

31、真正的书写同时是人最精纯、最聚焦的持续思考过程,是最追根究底的逼问,是书写者和自己不能解的心事一而再再而三的讨价还价。

32、比方说梅尔维尔好像只写过一部《白鲸》,塞林格只有《麦田里的守望者》,马克·吐温只有《汤姆·索亚历险记》。

33、想升职加薪?那就努力提升能力,踏实做事吧!

34、惟我论是霸道的、吞噬的,但惟我论同时也有一种天真无邪,它是典型的幼年期思维方式,把自身和整个世界重叠一起,完全等同为一。

35、理论性的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

36、而困惑则是动的、意图前行的,它是思维被困住因此也被叫唤出潜力的拉锯酣战,是不止不进的时刻。

37、185的谐音,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的生日。

38、但是,如果你意识到自己身为水滴的这一事实,从而产生了一种好奇甚至是惶恐,那么这就是你学习哲学的最初动力。

39、这是一部系统讲解西方哲学史的大学教材。与国内现有的同类教材相比,它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章与章之间的承启转化都表现出一种逻辑的必然性和历史的合理性;思路清晰严谨,资料丰富翔实,文字顺达优美,融深邃的思辨和广博的知识于一体,是引导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探究西方哲学堂奥的难得向导,适合高等院校哲学专业学生及广大社会读者学习使用。

40、本书揭示了哲学中的问题如何与当下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阐述了我们自身必须面对的问题:我认为理所当然的“我”到底是谁?对我来说活在世上意味着什么?我在什么意义上是自由的?死的想法是如何影响我的生活的?……本书并不打算一劳永逸地回答所有这些问题,而是希望以一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意义的方式继续将它们提出,同时也尝试性地做出一些回答,以帮助我们理性地与这些问题共同生活。

41、虽然实用的书都是滔滔雄辩又忠告勉励,但是滔滔雄辩又忠告勉励的书却不见得都实用。

42、学习哲学的目的,旨在找到善与恶的人性边界,防范善良变恶而越线离我,教育罪恶变善而越线向我。

43、当然,就算是如此,这水滴也是特别的,因为那是代表“你”的水滴。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做大海。文章的一开头就说了,不学哲学也能过上好的生活。而且,就算学了哲学,你其实还是水滴,只不过是看到了大海而已。“看到”,对你有多大价值,见仁见智。哲学不是商品,并不负责自我推销。

44、对立统一告诉人们,世界上所有一切,都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没有绝对的纯,只有在不停地变化运动之中,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和静止相对而言,并且互以对方为前提而相对立,并在互以对方转化。无是何知非,无非当然也就没有是,毛主席把对立统一叫一分为是更通俗的解释。

45、那么哲学著作是什么?它既像是学术论文,又像是群聊天记录。

46、写作过程中的参考文献,也被作者贴心地列了出来。

47、哲学以方法论指导文学,文学以形象化反映哲学。

48、《苏菲的世界》是公认的哲学入门书籍,用小说的方式,引起读者的兴趣。本书讲的是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佛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49、书的最后,还为读者梳理了400多条索引,将书中出现的哲学家、哲学著作、哲学概念按照A~Z的顺序排好。

50、“不说人话”的专业词汇,晦涩的长篇大论,记不住名字的哲学家……仿佛哲学生来就是为了难为我们。

51、右下角的页码,是哲学家主要哲学观点的解说页。

52、如果能以积极的生活态度而承认自己的“孝子身份”,就有责任和义务去重点学习和研究一下中国哲学和西方近代哲学,不要因为精神的空虚而做出忤逆之举。

53、有了老爷子们以哲学为翅膀的助力,在文学创作的天地里,你可以随意上山健步缚虎,你可以任意下海信手擒龙。

54、另一种误区是,“哲学探讨的问题离生活太远”……

55、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读到那些字句了。继续练习下去,继续增快手的动作,等到你发觉以前,你的速度已经可以比以前快两三倍了。

56、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他所谓真实包含哪些条件?—这也是在读任何一本书时都要提出的问题。你所阅读的这位报导作者真的知道事实吗?是否知道被报导的人物私下的思想与决定?他有足够的知识以写出一篇公平客观的报导吗?

57、这也确实是我的真实想法。对于那些天生就需要读哲学书的人来说,哲学书之于他们就相当于桉树叶之于考拉,不需要教,他们自然就会去找来看。如果你已经成年,感到自己对大部头的哲学著作读不通、也不感兴趣,还需要别人教你怎么读,那么很有可能它们真的对你没用。人生有那么多事可做,不学哲学也可以过上好的生活,去干点别的吧。

58、市面上许多教程都遵循这样的商品逻辑:在教你英语之前,先论证一通“学英语是迈向成功的阶梯”。如果要我像他们一样,论证读哲学的有用性和必要性,我做不到。所以这也不是一篇教程,只能算是我个人经验的分享,顺便去除一些错误的观念,如果运气好的话,应该能说服你放弃对哲学的兴趣了。

59、很长时间中(至今依然),我们眼中的书籍世界只有一堆伟大的“一书作家”。

60、相反的,受教或是能学习是一种极为主动的美德。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动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他根本就不可能学习到任何东西。或许他可以受训练,却不能受教。因此,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61、与马克思关联紧密的事件、生卒年、代表性观点、主要著作。

62、困惑和无知是完完全全不一样的东西。无知是一种没问题存在、因此思维亦无从发动的茫然蒙昧状态,是全然静止的。

63、它让我们的思想更加活跃,滋养出“有趣的灵魂”;它也是我们在信息时代保持独立思考,逃离“乌合之众”的精神守卫。

64、他们可能想要阅读联邦公报,却没有事前先看过联邦条例和美国宪法。或是他们读了这些书,却没有看看孟德斯鸿的《论法的精神》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65、搞文学创作该不该学习哲学?文学创作与哲学知识之间有没有相互促进作用?

66、哲学的责任,就是不让人类犯方法性的错误而避免科学艺术步入研究和创造之歧途。

67、一个了不起的书写者,尤其是愈了不起的书写者愈难以避免的失败,我们也可以说,这正是他替自己定下一个万难达成的目标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68、而除非你能真正起身接触到它们,把自己提升到同样的层次,否则你所挂念的这些好书只会使你厌倦而已。

69、到了现代,如果还有人把生儿育女、持家养老简单粗暴地扔给女性,没关系,用女权主义哲学家波伏娃的理论反驳回去。

70、哲学活动是一个小的学术圈子内部的对话史。如果不是要成为一个哲学家的话,听懂这场对话对我们有何益处呢?哲学和其他的小圈子内部的对话,比如数学,有什么区别?

71、b爱因斯坦:如果把科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72、但是,例如,如果不理解张伯伦所说的话,你就无法理解纳粹主义的思想基础,因为希特勒和许多纳粹高级官员读过并崇拜张伯伦的作品,但可能从来没有读过任何真正的经典著作。从卢梭到希特勒的路线是非常模糊和不靠谱的(我以一个批判欣赏卢梭的人的身份这么说),但从张伯伦到希特勒的路线是坚定和直接的。

73、欢迎点击上方蓝字"shootingstar|書影"关注我们

74、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像一个曾经相信只要我能拿到所有经典著作,我就能正确地理解这个世界的人。

75、区分划在,我在面对哲学书的时候,感到的不全是糟糕的感觉,而是能够学习到新的东西,并且能够自己指导自己的阅读;就算有的书暂时看不懂,也知道自己为什么看不懂。而对于很多人来说,看哲学书就是完全痛苦的——如果你不会游泳,自然会溺水。

76、主动的阅读不会为了已经了解一本书在说些什么而停顿下来,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

77、如果你是某位哲学家的粉丝,就可以直接翻到对应的页面,细细阅读。

78、首先阅读的五本书是:柏拉图《申辩篇/克里同篇》、洛克《政府论·下篇》、卢梭《社会契约论》、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密尔《论自由》,这五本书都非常薄,而且文笔都不错,比较有可读性,如果这五本都看不下去么,别的也就算了。

79、第如果这些不同的意见一直存在,可能就指出一个没有解决,或不能解决的大问题。知道真正的奥秘所在是件好事。第哲学家意见合不合其实并不重要,你的责任只是要厘清自己的思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