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简介(91句文案)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简介

1、在每一个时代的爱情诗篇里,女人总渴望压在男人的身躯之下。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2、小说描写了一九六八年苏俄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男主人公托马斯与妻子特丽莎、情妇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而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本书剖示隐密的无情,探讨爱的真谛,涵盖了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爱机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着的义务。人生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解脱了负担,人变得比大陆还年轻,以真而非,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本书探讨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人生是要有一种信念的,不能被交给机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种媚俗。

3、(思考)你是否也有不想告诉任何人的小秘密?在你看来,有隐私的生活,和完全公开透明的生活,哪一个更为真实?

4、他仿佛闻到了她高热散发的一种气息,吸着它,如同自己吞饮着对方身体的爱欲。刹那间,他又幻想着自己与她在一起已有漫漫岁月,而现在她正行将死去。他突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不能死在她之后,得躺在她身边,与她一同赴死。

5、萨宾娜一直以来都没有一段稳定的感情,因为她能在一次又一次对感情的背叛中,体会到激情和快乐。背叛,对她来说意味着打乱原有的秩序,进入到未知的状态。在萨宾娜眼里,没有什么比进入未知状态更奇妙诱人的了。这也是萨宾娜不同于常人之处,对一般人而言,恐惧来自于未知,未知可能意味着恐惧,但萨宾娜感受不到这种恐惧。

6、其实,他们很清楚,这座奇特的建筑,总会因为那根唯一的圆柱而彻底垮塌。不过既然小说多次提到“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这种没有轮回的世界里,毁灭就是重生。她遇到他,是六次偶然的结果,每一次偶然,都把宿命的一部分写进了结局。

7、多少年来,我一直想着托马斯,我看见他站在公寓的窗台前不知所措,越过庭院的目光,落在对面的墙上:

8、特蕾莎的软弱是以假乱真,她是真的强大,她在下一盘自己都没看穿的棋,但是结局她会彻底放下恐惧;而萨宾娜的强大是倒逼出来的力量,她是真的需要一个爱她的男人,成全她那份最真实的柔弱。有些人浑身带刺,往往不是为了伤人,而是保护自己。萨宾娜一生有两个重要的男人,弗兰茨爱她,崇拜她,却不能理解她。托马斯理解她,依赖她,却并不爱她。

9、夜里,她来了,看来比以前更加优雅,腋下还夹了本厚厚的《安娜·卡列尼娜》,并且她看着情绪不错。

10、作者简介:米兰·昆德拉,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一九七五年起,在法国定居。(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简介)。

11、“轻”不一定意味着轻松和积极,“重”也不一定意味着沉重和消极。四大主角里,托马斯和特丽莎,一轻一重;弗兰茨和萨宾娜,一重一轻。所谓的“轻”,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非如此不可”,其内核还是“重”。“重”是人生的主旋律,确实有其荒谬之处,但也自有其出路——

12、一直只钟情于羊角面包的卡列宁,如果是个人,它早就会对特蕾莎抱怨说,您应该给我来点更丰富新鲜的东西吃。因为人类的时间是直线向前的,单调的重复是向生活的示弱,会消磨一切美好。但是动物不同,它们的时间是循环往复的,每日的重复才是它们心安并期待的幸福。而人,总是急着寻找意义和变化,但一切在意义面前,都容易笨拙、慌乱。

13、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14、不必说,没人同情他,父母都恶狠狠地谴责他:如果托马斯对自己的儿子不感兴趣,他们也再不会对自己的儿子感兴趣。他们极力表现自己与媳妇的友好关系,吹嘘自己的模范姿态与正义感。

15、这个世界赖以立足的基本点,是回归的不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16、在他看来,人生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人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择,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判断,世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孜孜追求,殊不知,目标本身就是一种空虚。

17、而萨宾娜一直钟情的那顶礼帽,她喜欢赤裸着带着这顶帽子的意义,就在于这是女权对男权的赤膊相见,是对整个媚俗时代的反戈一击。如果她再有多一点的耐心,她和弗兰茨的词汇或许会像害羞的情人,慢慢地、怯生生地走到一起去,像一种旋律自然地融进另一首歌曲。或许在弗兰茨的真情感化下,她会重新成为一个自愿放弃攻击性的女人。

18、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虽不会像她一样一次次地背叛良知与道德,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完全不被生命之轻所压倒,且转身投向看似充满鲜花和果实,实则未知且肮脏的一切呢?这个问题,或许没有答案。因为人生最确定的就是她的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我们或许可以明白:追求自我并没有错,错的是斩断与世界的联系,背叛良知,活在专属自己的虚无之中,真正的失去了自我。

19、尼采常常与哲学家们纠缠—个神秘的“众劫回归”观: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吧,想想它们重演如昨,甚至本身无休无止地重演下去!这癫狂的幻念意味着什么?

20、出处:米兰·昆德拉英语书名:《TheUnbearableLightnessofBeing》,《纽约时报》曾评论该作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之作。该作品的原作语言为捷克语,原作捷克语书名为《Nesnesitelnálehkostbytí》。1984年首先在法国出版,法语书名为《L’insoutenablelégèretédel’être》。汉语译本1987年版译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后经上海译文出版社再版后更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1、#当笑伊人一句话笔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2、人类之时间不是循环转动的,而是直线前进。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不可能幸福的缘故,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

23、深意:揭示了人类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因为"永劫回归"是不可能的。民族历史、个人生命都只有一次性,没有编排,没有草稿,选择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24、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

25、可面对陌生环境的不安与丈夫仍然与情妇私通,特丽莎内心的防线终于崩溃,她从苏黎世回来了布拉格,她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托马斯,因为托马斯的鬼混与浪荡让她终于受不了了,可特丽莎的潜意识里还是认为托马斯会回来找她的。

26、“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这是重;但“这种重负在这个轮回不存在的世界里,没有意义……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这是轻。因为我们无法比较,不能后退,没有如果,一个猛子扎进生活以后,只有死亡能最终解脱。

27、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TKIQEKBC8UWm1rud18v-Q 提取码:3pzw   书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8、萨宾娜是一个画家,曾经是托马斯的情妇之也是特丽莎妒忌的对象。萨宾娜一生不断选择背叛,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没有责任而轻盈的生活。她讨厌忠诚与任何讨好大众的媚俗行为,但是这样的背叛让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于虚无当中。弗兰兹是被萨宾娜背叛的情夫之他因为她而放弃自己坚持的婚姻与忠诚,但是由于萨宾娜的背弃,让弗兰兹发现自己过去对于婚姻的执着是可笑的,纯属多余的假想,他的妻子只是自己对于母亲理想的投射。

29、我还没有研究过昆德拉的哲学理论,但从他这本书看来,毫无疑问应该属于萨特和加缪的存在主义一派。萨宾娜就是个明显的例子。早早的看破了人生的虚无,仍在通过背叛不断地反抗,她存在的意义何在?一直吝啬于给答案的昆德拉在此处给出暗示:

30、他再也无法明白自己要什么。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

31、   “命运”,两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字眼,道出了无人可左右的无奈。生命之中尽是无奈之事,人们所经历的事物,绝非完美,也绝非错误。因而脆弱如浮萍的人类面临选择时,究竟该选择一望无际的、虚无缥缈的重,还是乐在当下、轻松愉悦的轻?

32、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特丽莎经常在极度不安的梦魇中醒来,经常猜忌与怀有恐怖想象。此时捷克政治动乱不安,在苏黎世一位权威医生希望托马斯去那里发展的呼唤下,两人于是决定去那里生活。

33、知道人为何总是不能幸福吗?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而人,是讨厌重复的,我们喜欢新鲜。

34、本书探讨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人生是要有一种信念的,不能被交给机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种媚俗。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爱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着的义务。

35、这是一场三个人之间的爱情,托马斯在爱着特丽莎的时候也同样需要着萨宾娜。

36、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37、所以萨宾娜只能以进为退,她在背弃的世界里寻找爱和美。时代的媚俗,和特蕾莎的噩梦一样,对萨宾娜而言,是最大的恐惧。

38、而特雷莎,这个男性话语笔下的女子,就是我,也是你。

39、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40、可是,沉重便真的悲惨,而轻松便真的辉煌吗?

41、本次推荐阅读时间为20分钟左右,覆盖原书的第1页到第15页。

42、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

43、由于极度不安与嫉妒,和托马斯婚后的特丽莎在梦中被托马斯不断杀死。对此托马斯也十分疲惫,他甚至问特里莎——

44、弗兰茨在做爱的时候喜欢闭上眼睛。闭上眼的世界,在他看来是无限的,当整个人融化在黑暗的无限之中时,自己也就变成了无限。他同时体会到,一个人在他内在的黑暗中长得越大,他的外在形态就变得越小。读到这里时,我对弗兰茨这个一向软弱、被动、古板的男人,倒是有点刮目相看。

45、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46、昆德拉更关注人物的基本境遇--“哲学是在没有人物、没有境遇的条件下进行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开始就将托马斯的问题摆在那里:在没有永劫回归的世界里,生命存在之轻。

47、   “非如此不可?”这是一句在书中反复提到的话,却也是最触动人心的一句话。它总会在某个并不起眼的角落,浅浅地浮现在眼前,给温柔的心一次最致命的打击。它彰显着在强大的生命面前人类的弱小和无奈,使人无法不敬畏自然的存在与命运的安排。

4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本哲学小说,更确切说是一本存在主义哲学小说,而非一些人认为的小资情调,更不是言情小说。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49、《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米兰·昆德拉围绕着几个人物的不同经历,通过他们对生命的选择,将小说引入哲学层面,对诸如回归、媚俗、遗忘、时间、偶然性与必然性等多个范畴进行了思考,作者对人生的命运与价值的关注是该书的主题。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生命的存在与价值的问题,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50、而此时正是捷克政治动乱不安的时候而在苏黎世一位权威医生正好也非常希望托马斯去他那里发展,于是特丽莎和托马斯决定,去苏黎世生活。

51、所以小说中描述当特蕾莎和萨宾娜唯一一次的共处,以彼此心领神会的托马斯的妻子和情人身份出现的她们,赤裸相见的时候,空气都变得极其暧昧和吊诡,特蕾莎是深深被萨宾娜吸引的。

52、“看不见的女神萨宾娜,比陪他周游世界和他总怕失去的萨宾娜更能使他幸福。”

53、那我可否理解为,苏轼的那首词里写着的“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54、托马斯得出结论:同女人做爱和同女人睡觉是两种互不相关的感情。爱情不会使人产生性交的欲望(即对无数女人的激望),却会引起同眠共寝的欲求(只限于对一个女人的欲求)。

55、而萨宾娜作为女人的一切悲伤和柔弱,是在一次次渴望爱的获得中,被自行逼退了。和特蕾莎一直追求肉体的唯一性相比,萨宾娜在对精神桎梏的集中营中,反叛的舞姿显然更深情和忧伤。

56、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57、特丽莎甚至去见了托马斯最喜爱的情人——画家萨宾娜,在萨宾娜的画室里,托马斯的情人和托马斯的妻子在互拍裸照,最后她们放声大笑,穿衣离去。这就是托马斯的魅力,他能让他的妻子和情人不自觉的臣服在自己脚下,忠诚听话。

58、该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59、(本期话题):你是否执着于寻找人生的意义?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60、他认为,爱是通过和某个人共眠的强烈愿望来体现的,而绝非性欲。托马斯风流成性,以每年睡8个女人的纪录不断自我突破着。但是他从不和任何一个女人过夜,除了特蕾莎。所以当他有一天清晨醒来看到特蕾莎握着他的手还在沉睡的时候,他意识到必须重新界定彼此间的关系,或许“性友谊”是爱情、亲情和性欲之间更安分和懂事的存在。

61、在他看来,人生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人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择,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判断,世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孜孜追求,殊不知,目标本身就是一种空虚。

62、因而在萨宾娜的价值体系里,“公开的隐私”等于“重”,而“隐私”,既是“真实”,也是“轻”。这点和弗兰茨恰恰相反。对弗兰茨来说,“生活在真实之中就意昧着推翻私生活与公开生活之间的障碍。”,和萨宾娜偷情的这九个月,他持续地感受着生活的不真实。当他向妻子坦白,并和萨宾娜一起离开时,“他感到自己越来越轻。他终于对自己说,九个月之后他生活在真实之中了。”因而在弗兰茨的价值体系里,“公开的隐私”等于“轻”,而“隐私”,既是“不真实”,也是“重”。

63、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64、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65、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66、字义: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

67、托马斯由轻变重的过程,正是特蕾莎不自觉由重变轻的开始。

68、他需要为特丽莎在布拉格谋一工作时,正是转求于这位萨宾娜。萨宾娜答应尽力而为,而且不久也真的把特丽莎安插在一家周刊杂志社的暗室里。

69、托马斯之所以深深理解着萨宾娜,是因为他们都是媚俗的自觉抵制者。媚俗用作者的话就是“它是掩盖死亡的屏风”。托马斯,一个用外科手术的思维来对待人生的一生,他的生存目的就是要反抗从众。直到他被特蕾莎以爱之名的裹挟,不断缩小着生活的半径和精神驰骋的疆域,他垂老的手再也拿不住手术刀,他依然在抵抗,不是对特蕾莎爱的抵抗,而是对整个媚俗不堪的时代。

70、该书于1988年改编成电影《布拉格之恋》,由菲利普·考夫曼(PhilipKaufman)导演,丹尼尔·戴-刘易斯,茱丽叶·比诺什,和丽娜·奥琳(LenaOlin)主演。

71、没有比较的基点,因此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检验何种选择更好。

72、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

73、这天,她努力去相信托马斯的话(尽管只是半信半疑),努力使自己和平常一样快活。可白天平复了的妒意在她的睡梦中却爆发得更加厉害,而且梦的终结都是恸哭。

74、卡列宁是一只忠实的狗,它曾经产下两个羊角面包和一只蜜蜂。当然这是特蕾莎曾经一个荒诞也唯一快乐的梦。特蕾莎从小家庭不幸,童年的那些心灵创伤在成长的岁月中又逐一渗入经脉,不放过任何一个器官,细胞里都是羞辱和背叛的汁液。无论特蕾莎做什么,母亲都会讽刺嘲笑并恶言相向。家庭对于特蕾莎是一种从懂事起就想逃离,但无论逃到哪里,这层巨大的阴影都会罩在心上,无处可逃的咒符。她生命中所有失败落寞的时刻,母亲那种“我早就知道会这样”的脸总会准时挂在天边。

75、托马斯企图唤醒原来的特丽莎。终于他找到了一个机会,特丽莎想要搬离布拉格,去一个乡村。托马斯犹豫了,乡下意味着他不可能每周都能找到一个美丽的情人,他的性计划就会落空。而这时他明显感觉到了特丽莎的内心充满了心事。特丽莎还在介意他的出轨,特丽莎还是不能接受托马斯一次又一次的外遇,甚至比以前更严重了。

76、而特雷莎,这个男性话语笔下的女子,就是我,也是你。

77、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78、托马斯和特丽莎返回布拉格后,一直生活在绝望与沉沦之中。由于前苏联的占领,捷克似乎进入了一个“葬礼的时代”,绝望之感在整个国家弥漫着,渗入人们的灵魂和肉体,人们的生活如履薄冰,到处充斥着暗探、密告、监视。托马斯和特丽莎当然不能逃脱厄运。托马斯因为过去写过的一篇文章,而被解雇,失业后在郊外的一家小诊所找到了一份很差的工作,可由于托马斯拒绝与警察的所谓合作,去陷害一位编辑,连这份很差的工作也丢掉了,最后成了一名窗户擦洗工。

79、《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特里莎是爱着托马斯的,她无法理解托马斯在爱着她的同时与无数的女人做爱。这是特丽莎,她坚持着道德与良知,拥有生命的重量。托马斯同样是爱着特丽莎的,在他心目中特丽莎是与众不同的存在,所以他给了特丽莎婚姻。可他同样也很痛苦,他在有着妻子的情况下与情人做爱,这是对妻子的秘密背叛,可他又坚持灵肉分离,不谈爱情。

80、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谢靖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随笔吧

81、而不会照镜子、不寻求意义、每天重复几个简单动作就知足,遇到就会认定主人一生的动物,这种简单的二元论世界却可以有大把大把的幸福。而特蕾莎自己的一生,纵然一直为一个男人疯狂的费尽心机,辗转难眠,到头来真正完全拥有他的时候,却只能是坟墓那头的一堆尸骨。

82、征集原创稿件。以简述方式向听众介绍一本书的内容(PS: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名人著作或热门IP小说,非言情小说)

83、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生命的存在与价值的问题,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84、再回想到特丽莎,对她而言,保留隐私是她逃离母亲的阴影的唯一希望,在这一点上,她和萨宾娜对于轻重的定义,观点是相同的。有趣的是,两个人却分别是“重”和“轻”两个极端的典型代表。

85、特蕾莎把托马斯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但每一次逼迫托马斯的追随,其实不是因为深爱,而是出于考验。而托马斯总是在一次次想要彻底摆脱特蕾莎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她的同情之爱,已经彻底不能离开她。“他们的爱情是一座不对称的奇特建筑:它建立在托马斯对特蕾莎之忠贞的绝对信念上,就像一座庞大的宫殿仅基于唯一的一根圆柱。”

86、小说中的每个人都在背叛,或者是自己,或者是爱情,或者是自由,又或者是意义。而在所有背叛之途里,萨宾娜是走得最远的,这也是我觉得或许她才是小说主角的原因。其他人都不断追求生命之重,这会让他们难以意识到之所以无法停止,是因为害怕生命的无所适从和大段空白。而萨宾娜却一直执着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最终在一片寂寞和恐惧中坦然拥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87、小说的背景设在布拉格,内容涉及相当多的哲学观念。“米兰·昆德拉借此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纽约时报》语)

88、     在这本主人公甚至没有脸(书中未刻画)的书中,通过人物极富戏剧性的人生变化,揭示了人生的真谛:人生来都会有自己所追寻的目标,而目标本身就是一种虚无。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未来,把握好当下,执着于人生,勇敢地承担起生命之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追求真实的自我,走出困境,才是生命的最终意义。

89、“恐惧是一种撞击,是彻底失去理智的一瞬间。恐惧没有一丝美的痕迹。”但一直在托马斯这里追求美与爱的极致的特蕾莎,直到陪伴自己多年的卡列宁死在自己怀里,她才忽然顿悟,原来卡列宁才是自己生命中那束爱的强光。而托马斯是习惯黑暗的人,光对于他反而会尴尬不适,就像一个多年不照镜子的人,突然和镜子里那个自己迎面撞上,反倒成了最陌生的人。

90、显然对于特丽莎来说是非常大的伤害,而此时的捷克政治动荡,于是两人选择了离开祖国,去到安稳的地方生活,但是特丽莎面对这样陌生的环境下,而且丈夫还与情妇私通,一气之下又觉得回到祖国捷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