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李大钊文写的名言青年(98句文案)

李大钊文写的名言青年

1、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

2、7)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航;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而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流沙河。

3、冰雪沍寒之天,一幻而为百卉昭苏之天矣。每更节序,辄动怀思,人事万端,那堪回首,或则幽闺善怨,或则骚客工愁。

4、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5、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6、中国的文人,历来重气节。一个画家如果不爱民族,不爱祖国,就是丧失民族气节。画的价值,重在人格。人格——爱国第一。——李苦禅。(李大钊文写的名言青年)。

7、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李大钊

8、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罗素

9、7雄鹰勇于搏击,才更丰满有力;青春奋斗不止,才更精彩纷呈。

10、一个人的一生,包含无数的新纪元,才能完成他的崇高的生活。人类全体的历史,联结无数的新纪元,才算能贯达这人类伟大的使命。

11、青年永远是革命的,革命永远是青年的。——闻一多

12、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13、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实,你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

14、2)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筹于有了灵魂。一一吴运铎

15、航海远行的人,比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恐怕永无达到的日子。

16、本题体现了明显的立德树人导向:一是选用了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选用伟人毛泽东的话为写作材料,在选材上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性;二是选中了“体育”这个近年热议的话题。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体育的作用:本材料中,毛泽东论及“体育之效”;国家文件《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也明确提出,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等。

17、李大钊号召青年: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

18、爱国主义也和其他道德情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他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凯洛夫。

19、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20、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21、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22、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23、尤其全国新高考I卷中所引毛泽东《体育之研究》里的话,即便不作引申,就谈体育与健康,考生仍有话可说,这样的话题贴近个人的生活,不太容易写成大话、空话、套话。

24、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贝弗里奇

25、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玉,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26、两性相爱,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应该保持他的自由、神圣、纯洁、崇高,不要强制他,侮辱他,污蔑他,屈抑他,使他在人间社会丧失了优美的价值。

27、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28、6)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平凡的人因理想而伟大;有理想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一流沙河

29、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30、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刘宝琴苏海森综合厦门晚报、海峡教育报、海峡都市报、新浪微博、南方都市报

31、人类的生活,必须时时刻刻拿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衍,流转无穷,把那陈旧的组织腐滞的机能一一的扫荡摧清,别开一种新局面。

32、陈独秀:干革命哪有不苦的。可这苦是我自找的,我情愿的,乐在其中。

33、毛泽东自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经常洗冷水澡,晚年还能横渡长江,这就是从他身体方面说的从弱到强;再结合他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也是从弱到强的一个过程。如果将这个过程讲精彩了,展现出自己丰富的党史知识,得分点肯定也不少。

34、世界上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容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宝贵。

35、若能关注毛泽东作此文的1917年的时代背景与现在做一个对比,甚至将这段话与梁启超的“新民”说联系起来,这比单论文本“体育之效”,视野也会开阔得多。熟悉《新青年》杂志的人都知道,发表毛泽东(当时他用的笔名是“二十八画生”)此文的当期杂志上还有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文章,所论皆与青年、革命、觉悟有关。这是比较专业的视角了。

36、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37、有几个关键之处是需要大力着墨的:强者滥用其强,然后转为弱,那么就要有特别准确的例证,比如纳粹、日本军国主义;弱者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也会变强,如何展现出弱者变强也需要用历史事实来充实,估计很多考生都有政治敏感,会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来写。但大家都这样类比,如何写出个人视角、成一家之言,就需要深思了。

38、人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

39、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塌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40、孙绍振教授点赞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今年的高考作文出得挺好的,而且符合这几年大的潮流——抒情的文章渐渐衰退,理性的文章成为趋势。”

41、过去与将来,都是那无始无终永远流转的大自然在人生命上比较出来的程序,其中间都有一个连续不断的生命力。一线相贯,不可分拆,不可断灭。

42、 (1)青春,是人生的花朵;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青春,是时代的精神;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青春,是创造一切的希望。

43、当然还可以讨论得深入一些。强者可以变弱,弱者也可以变强,抓住这个辩证法思想做更大的文章。若能结合东西方哲学来加深论述,内涵就更广了。如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刚”,马克思认为,“事物在一定条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44、人之生也必有死,固非为死而生,亦未可漠然断之曰为生而生。人之动作必有其的,其生也亦然。洞明此的,斯真吾人最后之觉悟也。——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45、“今年福建高考作文,考生要想拿高分,就要写好‘强与弱’和‘可为与有为’两篇文章。”李建明说,处理好强与弱的关系,以及强与弱转变的过程,重在阐述自强不息的精神;可为与有为则是阐述在时代的大潮中如何完成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使命。

46、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47、英雄不仅比普通人有勇气,而且能把五分种勇气无限期地延长。

48、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茅盾

49、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50、青年呵!你们临开始活动之前,应该定定方向。譬如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一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只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才能有达到目的地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随风飘转,恐永无达到的日子。

51、能够献身于自己祖国的事业,为实现理想而斗争,这是最光荣不过的事情了。——吴玉章。

52、11)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的有意义,死的有价值。一一邓中夏

53、凡事都要踏踏实实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54、2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李大钊

55、过去与将来,都是那无始无终永远流转的大自然在人生命上比较出来的程序,其中间都有一个连续不断的生命力。一线相贯,不可分拆,不可断灭。

56、总之,本题做到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机融合。

57、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塌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58、钟南山院士年过八旬,依然坚持锻炼,“一身腱子肉”,照片早就在网络爆红;而目前很多年轻人却选择“宅”“葛优瘫”“躺平”——这两个最新的现象也能完美契合毛泽东的观点。倘若以此对比为切入点,估计也不会得分太低。

59、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其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60、3)威武不能挫其气,利禄不能动其心。—一李大钊

61、8)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一一萧楚女

62、人生的努力,总向光明的方面走,这是人类向上的自然动机……

63、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实,你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

64、陈独秀:天下的路是留给天下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

65、求乐的人生观,才是自然的人生观,真实的人生观。我们应该顺其自然,立在真实上,求得人生的光明,不可陷入勉强虚伪境界,把真正人生都归于幻灭。

66、原来的理性思维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但现在这种理论已大大落伍了。“题目提出的问题是强者与弱者的转换,转换需要一定条件,强者滥用了强,就会变成弱——这本身就不是固定的‘一点论’,而是‘两点论’、‘转化论’,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的对象就是矛盾,不会分析矛盾就没有了‘灵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包括文本分析都必须把矛盾的分析,对立、统转化作为‘活的灵魂’来贯彻到底。”

67、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俞良弼

68、而且,毛泽东的论述带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发展观、辩证法等思想,考生同样可以将材料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启示”,结合自己的经验与学识展开自己的分析。

69、在全人类之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

70、其次,在材料中,毛泽东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71、不少福建网友感叹:《觉醒年代》简直是行走的素材库!前段时间,CCTV1《开讲啦》发布一段视频,也成了不小心押中高考作文题的节目。节目中,撒贝宁预测:《觉醒年代》里的史料,高考一定会有相关题目。他还放话:得不了高分找我!或者编剧龙老师。

72、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李大钊

73、最后一句话是材料的“文眼”,需要注意。毛泽东说自己“弱”,一方面指的是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也是一种谦虚、谦卑的态度,更是指中国当时的状态,而“天之诱我以至于强”,这就是他的理想追求,他的气势与气概。天,其实是天道,就是奋斗历程与历史规律的结合。这样的思考,可导向对生命哲学本身的思考,也可以以身体隐喻国体,导向对国家、世界局势,对政治哲学本身更深的思考。

74、最后,毛泽东同志结合自身的切身体会谈及“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这里所说的“天”,就是指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变弱为强的重要因素。

75、其次,强与弱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变化”与“发展”的外因是体育锻炼,这也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76、作文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作文之道是语言之道,也是人生之道,它不仅是一种技能,一种字词教学的延伸,更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备健全的理智与情感最直观而雄辩的方式。从传统上说,无论汉代的贤良方正还是始于隋朝的科举制度,几乎都是一篇文章定终身,这种选才方式是中国所仅有的,虽然后来英国的文官考试也学中国,但远没有中国彻底。

77、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补何及!——权德舆

78、王老师表示,首先,材料明确提示,“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考生们如何选准角度,用真挚朴实的语言抒发感情、写出思考呢?要杜绝假话、套话,就不妨打开联想之“窗”,由此及彼,联系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或古今中外有哪些典型例子,快速准确地举出两三个典型事例,有力论证自己的“启示”角度。

79、他表示,今年高考作文谈“体育之效”,蕴含辩证哲理,很有启示意义,考生要想拿高分就不能仅仅谈体育,而是要结合当下各行各业中一些契合主题的事例,从体育入手,谈人格健全,进而升华到国家层面,譬如谈中国梦,由小到大,层层递进,这样才更有说服力。

80、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

81、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人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宋庆龄

82、吾人在世,不可厌今而徒回思过去,梦想将来,以耗误现在的努力,又不可以今境自足,毫不拿出现在的努力,谋将来的发展,宜善用今,以努力为将来之创造。

83、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可以宝贵。

84、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定,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

85、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

86、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知识是引导人生的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昧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我们应该顺应自然,立在真实上,求得人生的光明,不可陷入勉强虚伪的境界,把真正人生都归幻灭。

87、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斯大林

88、本题在选材和话题紧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材料的内涵是关于“强”与“弱”的辩证思考:“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要清醒看待“天生”的强与弱,强不必“自喜”,弱也不必“自悲”;“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关注弱者,引导弱者抓住时机变成强者。这种哲思、“启示意义”,正是语文学科基于语言的思维素养;这种思维素养,还有望借考生的才华,继续推广到文化素养和审美素养上。

89、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90、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91、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及之忧哉?——摘自李大钊《青春》

92、要想做一个真正的英雄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往往是要么成功要么成仁。

93、青年应当接替我们老年人。青年应当举起我们的旗帜直到胜利的终点。——斯大林

94、“写体育话题还行,虽然体育不是我擅长的领域。”有考生表示,今年高考作文立意难度不大,“我往体育精神方面写,从个人层面写到了国家层面”。

95、谁对时间越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要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96、从开始有人类社会以来,没有哪一个社会能与共产主义社会相比。什么理想也不能同共产主义这一更崇高更伟大的理想相比。——陶待

97、自觉者何?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而自视不可卑也。奋斗者何?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视之若仇敌,若洪水猛兽,而不可与为邻,而不为其菌毒所传染也。——摘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