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85句文案)

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

1、(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2、(出自):《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3、但他因少年得志,又有功劳,便产生了骄傲自满,结果与太仆长荣(长荣是宣帝旧友,最得信任)发生意见。

4、(解释):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5、(出自):《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

6、(出处)《国语·晋语》:“则恐国人之瞩目于我也。”

7、(解释):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

8、(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解释):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10、(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11、(出自):《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12、(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3、(出自):《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14、(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15、(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16、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17、(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18、(解释):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19、(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20、(出自):《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1、(解释):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22、(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23、(解释):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24、(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25、(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26、(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7、就是让你按图索骥的去等他的到来,到时候跟上去就成了。

28、(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9、书生来到集市,一个老农正在路边叫卖:“卖梨啦,又香又甜的脆梨,大家快来买啊!”书生一瞧,那梨又大又水灵,顿时馋得直咽口水。可是一摸口袋,一文钱也没带,这可如何是好呢?

30、(出自):《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31、(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2、(解释):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33、(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34、(解释):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35、杨震是东汉时华阴人,以教授学生为生,由于正直、博学,人称“关西孔子”。五十多岁杨震被逼但是,只得出来做官。他去东莱出任太守,飘过山东昌邑时,他以前推荐的秀才王密,正好担任昌邑县令。王密夜晚抱着十斤的?S金来要送给杨震。杨震说:“我深知你的为人,为何你对我却一无所知?”王密说:“放心吧,三更半夜的,没人明白这件事。”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样能说没有人知?”王密很羞愧。

36、忽然,书生一拍脑门,说道:“哎呀,我怎么把这么重要的宝贝给忘了呢?”说完,便掏出那片宝贝叶子,挡在自己眼前,大摇大摆地来到老农的摊前,伸手拿了一个梨扭头就走。

37、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38、(解释):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39、(解释):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40、(出自):《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41、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

42、(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43、(解释):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44、  “空中楼阁”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悬挂在空中的楼房亭阁。指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或虚构的东西。也可喻为高明通达。  这个成语来源于《百喻经.三重楼喻》,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  在很久以前,山村里有一位财主。他非常富有,但生性愚钝,尽做傻事,所以常遭到村人的嘲笑。  有一天,傻财主到邻村的一位财主家作客。他看到一幢三层楼高的新屋,宽敞明亮,高大壮丽,心里非常羡慕,心想:我也有钱,而且并不比他的少。他有这样一幢楼,而我没有,这像什么话呢?一回到家,他马上派人把工匠找来,问道:“邻村新造的那幢楼,你们知道是谁造的吗?”  工匠们回答道:“知道,那幢楼是我们几个造的。”傻财主一听,非常高兴,说:“好极了,你们照样子再给我盖一次。记住要三层楼的房子,要和那幢一模一样。”工匠们一边答应,心里一边嘀咕;不知这次他又会做出什么傻事来。可是不管怎样,还得照吩咐去做,大家便各自忙开了。  一天,财主来到工地,东瞅瞅,西瞧瞧,心里十分纳闷,便问正在打地基的工匠:“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造一幢三层楼高的屋子呀,是照您吩咐干的。”  “不对,不对。我要你们造的是那第三层楼的屋子。我只要最上面的那层,下面那二层我不要,快拆掉。先造最上面的那层。”  工匠们听后哈哈大笑,说:“只要最上面那层,我们不会造,你自己造吧!”  工匠们走了,傻财主望着房基发愣。他不知道,只要最上面一层,不要下面两层,那是再高明的工匠也造不出来的。

45、(出自):《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46、“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47、(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48、(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49、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50、(出自):《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51、(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2、(解释):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53、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54、(出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55、◆ 有这7个特质的老师,会越来越好!最后1个特别重要!

56、(出自):《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57、(解释):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58、(出自):《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59、(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0、(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61、(出自):《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62、(出自):《论语·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63、(出自):《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64、(出自):《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65、(解释):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66、(出自):《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67、(解释):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68、  蔺相如因为立了大功,被升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因此怀恨在心,想要报复,蔺相如知道以后,就处处避着他。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的望见廉颇的马车开过来,连忙叫人把车转到小巷子里避开,让廉颇的车先经过。随从们很不满意蔺相如这种处处忍让的行为,蔺相如解释说:“现在强横的秦国不敢侵犯赵国,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个人,如果我和他闹起来,秦国就可以趁机侵犯赵国了。我所以对廉将军处处避让,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安全。”这番话传到廉颇的耳中,廉颇十分惭愧,就脱去了上衣,背上绑着一根荆杖,步行到蔺相如的家跪着请罪,蔺相如见了,亲自为他拿掉荆杖,请他穿上衣服,两人谈得十分畅快,从此成了生死相交的好朋友。  这是一则出自“史记”一书的故事,司马迁在描写廉颇请罪时的情况,曾经用到“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这两句话,后人就引用“刎颈之交”,来说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这个故事也教育我们,必须要先顾到国家的利益,忘却私人的怨恨。像蔺相如这种顾全大局,和廉颇勇于改过的行为,都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69、(解释):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70、(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71、(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2、孔子是春秋时代的思想家。学生子路问孔子:“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是不是就应立刻去做呢?”孔子说:“家里有父亲兄长在,你就应先向他们请教再说,哪能立刻去做呢?”学生冉有也这样问,孔子说:“听到了就去做。”学生公西华就问孔子:“您老人家为什么给他两个不同的答复呢?”孔子就说:“冉有做事退缩,所以我要鼓励鼓励他;子路胆量有两个人的大,做事果敢,所以我要抑制抑制他。”

73、谷永向汉成帝上书说:“我听说对于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万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为不正的人蒙蔽。现在有些人大谈神仙鬼怪,宣扬祭祀的方法,还说什么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药,寿高得像南山一样。听他们的说话,满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马上就能遇见神仙一样;可是,你要寻找它,却虚无缥缈,好像要缚住风、捉住影子一样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贤明的君王不听这些话,圣人绝对不说这种话。”

74、(出自):《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75、(解释):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76、来源|诗词世界(ID:),转自中国教育报(ID:zhongguojiaoyubao)

77、(解释):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78、一到家,书生就迫不及待地把妻子拉进房间,拿出一片叶子挡在眼前,问妻子:“夫人,你能看见我吗?”妻子不明白缘由,老实地点点头说:“能看到。”书生扔掉这片叶子,又拿出另外一片挡在眼前,问:“夫人,你能看见我吗?”

79、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80、(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1、(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82、(解释):比喻众人拥护,围绕着一个他们所敬仰的人

83、(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84、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