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四首古诗(精选109句文案)

一、端午节的古诗20首4句

1、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2、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3、——宋 文天祥《端午感兴》三首录二

4、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5、——宋 文天祥《端午》

6、谁言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7、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8、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9、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10、旅居的客舍就好像乡野山村一样,有了喜悦的事情也没有人共饮一杯。这种没有知音好友分享陪伴的遗憾,只有黄莺的啼鸣了解,所以才殷勤的鸣叫安慰着我,就好像往日美好时光中在梦中、枕上听到的一样。

11、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12、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13、俗语有云:“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在古代,端午这一天大人常饮雄黄酒,而小孩则用雄黄酒点涂于额头、手心等处,用以除虫辟邪。

14、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5、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1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17、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18、《五丝》唐·褚朝阳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9、家乡的节日丰富多彩,而我非常喜欢过端午节。

20、一年之中,我最期盼的就要属家乡的端午节了!它在每一年5月初5等着我们呢!

二、端午节的四首古诗

1、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

2、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3、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4、端午节那天,妈妈都会用根根细绳细致地编成筐,按以往的习俗,编8个层,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个最光滑的。底层放一个,接着是桃子。每种都是3个,用了6层。第2层就是一个步老虎,是看护这些东西的。最后挂在门口,按照长辈说的,纪念屈原。取下来时,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与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团聚。

5、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6、——宋 陈与义《临江仙》

7、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8、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9、作者的这首词,血泪相和,精美绝伦,堪称千古名作。是南唐后主,与其说他是一代君王,不如说他是著名词人。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意思是说,李后主作为一个王国之君,没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是作为一个词人,他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千古传诵不衰。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一篇。相传后主在生日那天让歌女唱这首《虞美人》被宋太宗听到了,大怒,于是便赐毒药毒死了他。所以,这首《虞美人》可以说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10、——唐 刘禹锡《竞渡曲》

11、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2、又是端午来临,又是一段回忆,我放下了笔,继续沉思着,母亲在我的记忆里,是亲切的,是温馨的。河下镇在我的记忆里,是一幅版画,在我的脑海里永不磨灭。

13、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4、诗人作客在外,偶然与同乡聚会,竟怀疑是在做梦。诗人对秋夜萧疏景物的描绘,烘托了旅况的凄清。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其诗多写农村生活,构思新颖。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讲究韵味,为后世神韵派诗论先导。

15、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16、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

17、《念奴娇》宋·张榘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18、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19、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20、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三、端午节的古诗大全四句

1、人烟寒橘柚(yòu),秋色老梧桐。

2、然后是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

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4、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5、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间!

6、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7、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8、和端午(宋张耒)

9、农历五月初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10、久为簪(zān)组累,幸此南夷谪(zhé)。

11、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12、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13、端午 唐 · 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译文: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可笑汩罗空自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14、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译文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15、《端午》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6、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

17、——宋 黄公绍《潇湘神 端午竞渡棹歌》十首录三

18、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19、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译文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青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们的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午日观竞渡边贡〔明代〕

20、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四、端午节最简单的诗4句

1、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2、《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3、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4、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5、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

6、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7、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8、打马球: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关于打马球,古代有诸多的诗文与画作,三国曹植的《名都篇》中便有“连翩击鞠壤”之句,而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则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

9、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10、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11、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12、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14、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15、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6、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17、——宋 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8、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

19、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20、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五、端午节的古诗10首四句

1、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2、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4、端午节的粽子真是让人惊讶不已,芦苇的长叶,江南的糯米,还有蜜制的大枣。包制成一只只粽子,开水一煮,苇叶清爽的香气,糯米浓腻的粘香,还有蜜枣的甘甜,混在一起是怎样的享受啊。什么样的人会有如此的妙构,让千古的人们都为之沉醉。

5、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

6、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7、——宋 卢祖皋《小龙吟 淮西重午》下阕

8、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9、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然后在妈妈和阿姨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10、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11、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12、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13、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14、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15、(你我)分离时春潮初涨,水波平齐栏杆,到如今蝉声止歇寒露满林。这时节最易勾起我对您深深的怀念,凭栏眺望长久凝神沉思。北斗七星同春光一样遥远,南陵寄来的信迟迟才收到。多少次占问梦境,莫不是才结识新的朋友便忘了故人?

16、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17、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

18、端午感兴宋文天祥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宋黄庭坚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端午感兴宋文天祥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19、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20、赠友诗无数,陆凯这一首以其短小、平直独具一格,全诗又似一封给友人的书信,亲切随和,颇有情趣。诗的开篇即点明诗人与友人远离千里,难以聚首,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而这一次,诗人传送的不是书信却是梅花,是可见得两个之间关系亲密,已不拘泥形式上的情感表达。一个“逢”字看似不经意,但实际上却是有心;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殷殷挂念。

1、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2、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3、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译文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4、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5、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6、(七律)重回知青插队村庄

7、——宋 刘克庄《贺新郎 端午》

8、——宋 杨无咎《齐天乐 端午》

9、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