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全文在线阅读(精选133句文案)

一、曾国藩家书全文

1、人需要不时跳出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新的看法,也能有更正确的自我批评。

2、我的益友,如倭艮峰的鲜明端庄,令人肃然起敬。吴竹如、窦兰泉的精研究义,一言一事,实事求是。吴子序、邵蕙西谈经、深思明辨。何子贞谈字,其精妙处,与我无一下合,谈诗尤其意见一致。子贞很喜欢我的诗,所以我从十月以来,已作了十八首,现抄两页寄回,给弟弟看。冯树堂、陈岱云立志,急切而慌忙,也是良友。镜海先生,我虽然没有拿着礼物去请求授业,而心里早已师从他了。

3、昨廿七日接信,畅快之至,以信多而处处详明也。四弟七夕诗甚佳,已详批诗后;从此多作诗亦甚好,但须有志有恒,乃有成就耳。余于诗亦有工夫,恨当世无韩昌黎及苏黄一辈人可与发吾狂言者。但人事太多,故不常作诗;用心思索,则无时敢忘之耳。

4、 这是他的读书经,他是一个有后劲儿的“运动员”,他依靠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终于打通了科举之路。

5、曾国藩如果生在今天,大概能算个大书法家了;但在历史的长河里,就像“半个圣人”的评价一样,或许,他只是半个书家。

6、英夷之事,业已和抚。去银二千一百万两,又各处让他码头五处。现在英夷已全退矣。两江总督牛鉴,亦锁解刑部治罪。

7、治军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8、一个人妨碍别人,不一定是因为本性坏,往往是因为头脑不清,不知利害轻重。所以你在这些方面没有认清一个人的时候,切忌随口吐露心腹。一则太不考虑和你说话的对象,二则太不考虑事情所牵涉的另外一个人。

9、强字须从明字做出

10、命中丈夫有灾,晚年易孤独的女人

11、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12、点评:曾国藩在家书中引用朱子的名言:“悔字如春天,万物蕴藏积蓄的生机开始生发。吉字如夏天,万物藏盛已极。吝字如秋天,万物开始败落。凶字如冬天,万物开始凋谢。”悔改、悔过,像春天一样藏着无限生机。说的太好了。人生如果能时常对自己错误的行为进行反思反省,时常悔改、悔过,那么他的人生也必然充满生机。

13、精神教育是曾国藩终身事业的基础,也是他在我国近代史上地位的特别。他的行政用人都首重主义,他觉得政治的改革必须先有精神的改革,前清末年的官吏,出自曾文正门下者皆比较正派,足见其感化力之大。

14、有德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熄

15、东方版《曾国藩家书》为全新整理本,方便阅读,是家庭教育必备书。

16、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

17、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8、《曾国藩家书》按照主题选辑了曾国藩的部分家信,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是曾国藩一生为政、统兵、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他的家书用语平实,讲理绝不空谈,处处体现对自身及朋友、后辈在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期许,是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

19、名者,造物所珍重爱惜,不轻以予人者

20、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二、曾国藩家书全文在线阅读

1、观四弟来信甚详,其发奋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较清净耳。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教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

2、②致奇:这时指命运不好,遇事不利。

3、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

4、我从十月初一日起,也照艮峰一样,每天一个念头一件事情,都写在册子上,以使随时看见了加以克服,也写正楷。冯树堂和我同日记起,也有日课册子。树堂非常虚心,爱护我如同兄弟,敬重我如同老师,将来一定有所成就。我向来有无恒心的毛病,从写日记本子开始,可以保证一生有恒心了。明师益友,一重又一重挟持我。只能进不能退。

5、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

6、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7、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

8、我每次写信与诸位弟弟,不觉得写得长,我想诸位弟弟厌烦不想看。但弟弟们如有长信给我,我实在很已快乐,如获至宝,人真是各有各的性格啊!

9、不过,曾国藩同时认为,虽太和絪緼之气流行不止,天地万物最初所得之气“均耳”,但人与物、圣人与常人实所禀有之气并不相同。就人与物相对而言,人得气之全,物却仅得气之偏;

10、作者:(清)曾国藩著,闫林林注

11、在治军用人方面,曾国藩对于武器和人的关系,认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杀之要,在人而不在兵”。在军队治理上主张以礼治军,“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我辈带兵勇,如父兄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他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材”。为使官兵严守纪律,爱护百姓,曾国藩亲作《爱民歌》以劝导官兵。

12、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3、蔡锷将军对曾国藩以爱兵来打造仁义之师的治兵思想推崇备至:“带兵如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

14、所以他所忧虑的,是因自己不如舜皇帝,不如周公而忧虑,以德行没有修整、学问没有大成而忧虑。所以,顽固的刁民难以感化,则忧;野蛮的夷、狡滑的夏不能征服,则忧;小人在位,贤人远循,则忧;匹夫匹妇没有得到自己的恩泽,则忧。这就是通常所兑的悲天命而怜悯百姓穷苦,这是君子的忧虑。如果是一个人的委屈和伸张,一家人的饥和饱,世俗所说的荣与辱,得与失,贵与贱,毁与誉,君子还没有功夫为这些去忧虑呢。

15、点评:曾国藩认为,无论是古代的帝王将相,还是圣贤君子,都离不开自强之道。一个人懂得自强,能够自立,才不会随波逐流,不会轻易被别人“搞定”。他说自己在京城做官,与很多高官有嫌隙,但是自己从不怕他们,靠的就是自强自立的精神。

16、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7、有个段子说,曾国藩写字成癖,尤其喜欢写对联,包括挽联。他写完了死人的挽联,就给活人写。有一次他给同僚写挽联练字,碰巧那人进门撞个正着,梁子可就结下了。

18、首先承认自己没有智力的资本,不能急于求成。

19、九弟劝我治家之法,甚有道理,喜甚慰甚!自荆七遗去之后,家中亦甚整齐,待率五归家便知。书曰:“非知之艰,行之维艰。”九弟所言之理,亦我所深知者,但不能庄严威厉,使人望若神明耳。自此后当以九弟言书诸绅,而刻刻警醒。季弟天性笃厚,诚如四弟所云,乐何如之!求我示读书之法,及进德之道。另纸开示。

20、以方寸为严师,左右近习之人,畏清议

三、曾国藩家书全文多少字

1、禀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2、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处之完满乎?

3、六弟委屈于一次小试,自称数奇,我暗笑他所忧的东西大小了。

4、君子大过人处,只在虚心而已

5、至于宝贵功名,都由命运决定,一点也不能自主。入学迟、早,入学时间都是生前注定。考的方面虽尽其在我,但取的方面听其在天,万万不要产生妄想。六弟天分比诸位弟弟更高些,今年没有考取,不免气愤埋怨。但到了这一步应该自己将自己衡量一番,加强卧薪尝胆的功夫,切不可以因气愤而废弃学习。

6、自九弟出京后,余无日不忧虑,诚恐道路变故多端,难以臆揣。及读来书,果不出吾所料。千辛万苦,始得到家。幸哉幸哉!郑伴之不足恃,余早已知之矣。郁滋堂如此之好,余实不胜感激。在长沙时,曾未道及彭山屺,何也?又为祖母买皮袄,极好极好。可以补吾之过矣。

7、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8、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9、家书涉及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内容,这些家书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是一部真实而又生动的生活宝鉴。

10、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十月廿奉到手谕,敬悉一切。郑小珊处,小隙①已解。男人前于过失,每自忽略,自十月以来,念念改过,虽小必惩,其详具载示弟书中。

11、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

12、同乡的京官还是那些。郑莘田给谏服阙来京城。梅霖生病势严重,很是可虑。黎樾乔老前辈那里,父亲没有去辞行,儿子已代为致意。广东的事,四月十八日得捷报,现将抄报寄回。

13、成大事半是天缘半是迁就

14、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GXe7KsyEWFRUUKgyCu1XA提取码:FXMX书名: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

15、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

16、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

17、《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曾国藩传》是曾国藩的生平事迹。曾国藩家书给其子弟和后人们以学习和教育,受到人们很好的评价,值得我们学习。曾国藩传阐述了他出生到去世这一生如何一步步走上官道,又怎么和太平军对战,其艰难与辛酸!讲述了他的整个过程。

18、金竺虔报满用知县,现在小珊家,喉痛月余,现已全好。李碧峰在汤家如故。易莲舫要出门就馆,现亦甚用功,亦学倭艮峰者也。同乡李石梧已升陕西巡抚。

19、 而“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句话,让我突然想起王熙凤的那句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太锋芒毕露、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反倒不如那些看似笨拙的踏踏实实做事的人,而走到最后的往往也是那些聪明人眼中的“笨人”。

20、“国藩以谨慎胜,宗棠以豪迈胜。”

四、曾国藩家书全文译文TXT下载

1、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毫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

2、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

3、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4、立身以不妄语为本

5、危急之际,惟有专靠自己,不靠他人为老实主意。

6、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用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7、根好株好而后枝叶有所托;柱好梁好而后椽瓦有所丽

8、第八章病患•医药•养生

9、而且真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可以读书,就是旷野地方,热闹场所,也可以读书,背柴放牧,都可以读书。如不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不宜读书,就是清净的地方,神仙的环境,都不宜读书,何必要选择地方,何必要选择时间,只要问自己:自立的志向是不是真的。

10、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11、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12、违逆命运而测推疑妒;

13、妄下议断,强化皂白。 “亿数” 亿:通“臆”。臆测,预料〖conjecture〗 数: 数:列举。(如数家珍)

14、虚心实力勤苦谨慎八字,尽其在我而已

15、ISBN:9787506833646

16、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而轻重乖矣

17、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8、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19、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20、求友匡己之不逮——交友篇

五、曾国藩家书全文及译文

1、译文:真诚胜过虚伪的,脚踏实地做事,胜过偷工取巧。

2、《论语·宪问》记载孔子感叹: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周游列国,四处碰壁,若丧家之犬,但他始终没有抱怨过。不怨天,不由人,而知修身立德,完善自我。

3、在战斗中,他屡败屡战;在书法上,他写了又写。所以,最后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不是最能干的,而是最能坚持的。世上任何事情,恐怕都是如此。

4、禁大言以务实。

5、本想抄我的日课册给弟弟们看,今天镜海先生来,要将本子带回,所以来不及抄。十一月有通信兵,准定抄几页寄回。

6、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7、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8、命运预测·婚姻·财运·名字·风水

9、这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流传最广泛的书信作品,集结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撰写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小到家庭生计,大到治国带兵,涵盖修身、为官、处世、教子、养生等方方面面。

10、学问之道无穷——勤学篇

11、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12、十月二十一日,接到九弟在长沙所发的信里面有路上日记六页,外药子一包。二十二日接到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一切聊以自我慰。

13、曾国藩在家书中不只一次反思自己的不专,他告诫子侄,一书不尽,不读他书。从他的家书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来:专注就是力量。

14、行事则不激不随,处位则可高可卑

15、《文白对照曾国藩家书全编》(全4册),共收录了曾国藩从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至同治十年十一月十七日写给父母、兄弟、子女等人的一千二百五十余封家书。

16、在战略战术上,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在用人上,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选人标准是“崇实黜浮,力杜工巧之风”,因而石达开说“曾国藩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曾国藩的幕府就是一所人才培训基地,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华蘅芳等都在其左右共事。

17、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18、家道之所以可久——治家篇

19、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故愿与诸弟共相鉴诫。

20、耳鸣近日稍好了些,但稍微劳累一点便又响起来了。每天除应酬外,不能不略为自己用功,虽想节劳,实在难以再节了。手谕训示儿子节劳,节欲,节饮食,我一定时刻牢记遵守。

1、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2、儿子等在京城,自己知道谨慎从事。堂上各位老人,不必挂念。家里的事,兰姐去年生育,是男是女?楚善的事怎样成全?儿子希望大人告诉一下。儿子谨禀,即请母亲大人万福金安。(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3、艺术的事,不是光靠努力便能成就的。曾国藩凭借努力,虽未形成独到的自家面目,但已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了最好。

4、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5、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缺一不可

6、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

7、甲三于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须扶持,尚未能言,无乳可食,每日一粥两饭。家妇身体亦好,已有梦熊之喜,婢仆皆如故。

8、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强自立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俱,确乎不拔。余往年在京,好与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

9、八字面相交流QQ群:344392863

10、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11、余自十月初一日起记日课,念念欲改过自新。思从前与小珊有隙,实是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即欲登门谢罪。恰好初九日小珊来拜寿,是夜余即至小珊家久谈。十三日与岱云合伙,请小珊吃饭。从此欢笑如初,前隙尽释矣。

12、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3、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14、翻译:有志向,则绝对不甘心处于底层。有识见,则知道学问是没有穷尽的,不敢以一点点所得为满足;比如用河伯的眼光看大海,用井底之蛙的角度来窥测天空,这都是没有见识的原故。有恒心,则绝对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方面,缺一都不行。

15、故人有知性,而物仅得物性。就人类而言,圣人所禀之气清且厚,常人所禀之气却浊而薄。

16、吏治不分皂白,使贤者寒心,不肖者无忌惮

17、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18、百年国学,沧海桑田;沉浮升降,几盛几衰。国学之知识,不可不知;国学之魅力,不可不悟;国学之精髓,不可不察。学国学,可明得失、鉴是非、知兴替、辨善恶,提高人文修养和德性素养。为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学国学,特建此公共平台,旨在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对国学的温情、敬意、尊重和认同,知古鉴今,温故知新,彰往察来,见微知著,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尽绵薄之力。

19、点评:要求业精,没有别的办法,要专一罢了。谚语说:“技艺多了不能够养身,说他不专一。”我挖井多而没有泉水可饮,是不专的过错。

20、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1、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2、在曾国藩家书首次刊印一百四十年之后,“有来有回”的曾国藩家书终于面世了,全书增补曾国藩家人回信213封,26万多字。

3、点评:曾国藩在沅甫九弟的书信中说:长傲、多言两个弊病,以前的世卿大夫的兴与衰,以及近来官场祸、福的原因,未尝不是看这两个关键。

4、 “尚拙”就是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它看起来很慢,但其实越是走到最后就走得越好,就像是盖房子,虽然用了很长时间打地基,但是这样的房子盖得就是比别人高。

5、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我想到这些,我十分忧郁了。生命原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用对自然倾心的眼,反观人生,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我生平只见过一回满月。我也安慰自己过,我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该为自己庆幸……

6、第一章读书•文章•学问

7、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8、相传汉代函宫一边放猪。同时还在听讲解经书。

9、第七章自立•无意•功名

10、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

11、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PFGLoWuG60PDQ2GMKR76Q提取码:jwpk主讲人郦波,1972年4月17日出生,祖籍江苏省丹阳市,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曾受邀在《百家讲坛》主讲过《曾国藩家书》等。

12、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唯胸次浩大,真正受用

13、买书不可不多,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