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十五夜月二首(精选122句文案)

一、八月十五夜月二首解析

1、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2、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涤荡污秽瑕垢,改革弊端清理朝班。

5、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6、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7、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8、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9、(解析)用典的作用:①引前人之言之事,使立论有根据②诗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借典故的暗示,委婉道出作者的心声③减少语词的累赘,使语言更精练(近体诗有字数限制,诗句应力求经济)④使文辞典雅,加大历史的纵深感,丰富诗歌内涵(充实内容,美化诗句)

10、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1、D(“就在诗人眺望时,林中跳出一只白兔”不正确,诗中的“白兔”指的是月宫中的玉兔。诗人说,此时仰望月中玉兔,简直能数得清它的毫毛。以此形容月色明亮。)

12、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13、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14、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15、C.第四部分中引用茨威格和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描述,从不同侧面突显出托尔斯泰善于观察并能够看透事物本质的特点。

16、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17、B.博士,古代学官,负责保管文献档案,培养人才,也指当时最高级别的学位。

18、家鞑子比自家的老祖宗还有尊贵,好东西得尽着他吃他用,稍不顺心,不是打就是骂,甚至处死你都无处伸冤。平时三朋四友在一起聚会,或者两个在一处说悄悄话,你要惹着他,他诬赖你想谋反,连命都没有了,所以那时候,天黑就吹灯,谁也不敢胡遛乱逛,免得祸从天降。

19、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20、B.何执中洞察力强,且有创举。他任吏部尚书时发现官员把档案藏于家的弊端,建议放置在朝廷的架阁库,让官员管理,此后六曹都效仿这一做法。

二、8月十五夜月二首

1、A(老百姓给何执中记“十大功绩”是在海盐县,并非“台、亳二州”)

2、但恐佳景晚,小令归棹移。人来有清兴,及此有相思。

3、CD(答对一项得2分,两项得5分。C项,没有表达回归朝廷的愿望;D项,不是把“霜露”比喻成“雪”,而是把“月光”比喻成“霜雪”)

4、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实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5、金句来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6、但以传统村落占比是全国第一的云南为例,旅游开发的比例不足10%,开发尚可的古村落比例不到1%。下一步保护工作的难点在于,云南、贵州等西部地区的基础较差,在保护、修缮中不仅要提升卫生、餐厨、通风等传统民居的性能,还要与扶贫工作结合,而这些工作的关键是地方政府要重视。

7、“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8、D.赠,朝廷封典的一种,赠予死者官爵或授予封号,多用于已故官吏或其父祖。

9、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苏轼《念奴娇·中秋》

10、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11、D.孔子认为,中行氏尊重贤明的人却不能任用,轻视不贤明的人又不能斥退,以致于贤明的人与不贤明的人都对其怨恨仇视。

12、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1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14、由上可见,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中秋来源也不一定为真实,只是某些故事在民族矛盾严重时期被搅局着利用,来传播其思想主旨、蛊惑民众心理。凉山八月十五杀蛮子的传说,大概也是这样来的吧。有关月亮的思乡诗,加赏析望月怀远

15、(2)(5分)疏奏没有受到重视,皇帝反而更加爱重他。起初,赐给他信陵坊的住宅,觉得不宽敞,又迁到金顺坊的豪华宅第。

16、C.颈联描写中秋夜色,运用侧面衬托手法,虽无一字写月而处处可见月光的皎洁。

17、B.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18、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19、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漏、多字,该句不得分)

三、八月十五月夜月二首

1、(5分)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

2、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佳句(带赏析)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3、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

4、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5、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6、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雍陶《天津桥望春》

7、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

8、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

9、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贺铸《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

10、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1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13、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4、尾联的含意是: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时间已久,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苍老了,树皮都像龙鳞一样。(2分)这两句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吕逸人淡定洒脱、精神自足的人生境界的赞美之情;(2分)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意。(2分)

1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6、(2)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初,赐第信陵坊,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5分)

17、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18、诗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辛酸。这无尽的思念与盼望能双照泪干的愿望正揭示了离乱带给人们的痛苦。

19、D.“善哉乎鼓琴”与“素善留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相同。

20、意为世俗之人满眼看到的只是艳丽的桃杏,却不识凌寒独放色香俱佳的梅花。(2分)诗人把世俗之人对桃杏和梅花的态度作对比,讥讽世俗之人的浅薄与庸俗。(2分)借梅花自喻,暗示自己的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2分)

四、八月十五夜月二首答案

1、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2、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3、范仲淹:《御街行》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词:《蝶恋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4、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5、张泌:《寄人》照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词:《苏幕遮》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6、楚雁飞说:“我跟您一起去!这些王八蛋!”

7、(答案)本联写作者“脱下官服,换来隐士们所居商山处的酒,独自笑吟《离骚》中的诗句”,用了秦末唐秉等四学者隐居商山、屈原被放逐写出《离骚》的典故,表达被贬愁绪中自我排遣、寻求旷达洒脱并享受隐士生活的心境,含蓄深沉,耐人寻味。东坡《江城子》中亦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冯唐持符节到云中郡对魏尚赦罪复职之典,表达自己希望被重用之意。这同样反映了用典在古诗词中传达诗人情感,使诗意深厚含蓄、深远隽永的作用。

8、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9、bāyuèshíwǔyèyuèèrshǒu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mǎnyuèfēimíngjìng,guīxīnshédàdāo。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zhuǎnpénghángdìyuǎn,pānguìyǎngtiāngāo。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shuǐlùyíshuāngxuě,línqījiànyǔmáo。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cǐshízhānbáitù,zhíyùshùqiūháo。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10、①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②端午节的起源也说法甚多③“纪念屈原说”影响最广最深/“纪念屈原说”占据主流地位

11、鸟世界在楚雁飞的眼里,变得越来越奇瑰和壮美。每晚回到小砖房,先和吴远征一起做饭、烧水、打扫卫生,然后,在昏暗的电灯光下,写他的《水鸟观察日记》。他决定了,要留下来,和班长一起,守护着斑头雁。

12、元顺帝末年,颍州刘福通及各地老百姓纷纷揭竿起义,闹得朝廷老心神不宁,坐卧不安。为了巩固反动统治,他们一面派兵血腥镇压起义军,一面派家鞑子到各家各户进行控制,大伙儿被卡得苦不堪言。

1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和译文水调歌头

14、“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15、这首中秋怀人词,久负盛名,横绝今古。开头一句虽在用李白诗句,而举止超逸,气韵终高一筹。人间天上,连通情感脉络。接着以浪漫瑰伟的想象,集中描写自己与朝廷的微妙关系,突出“去”与“留”的矛盾。下阕实写中秋赏月,写与弟的离别相思之苦,由怨而转入彻语,足见作者不为环境所拘束的豁达品格,“但愿”二字,忧患俱释,惟以善保天年,藉明月而寄相思互相劝勉。

16、但在本地并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倒是在中国广大地区流传着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或许这是旧社会民族关系紧张时期,同源故事的异流演绎罢了。

17、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18、楚雁飞看了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他搓了搓手,说:“吴班长,我们该睡了。”吴远征支楞着耳朵,不作声。过了一会,说:“湖边有盗贼。我听到了他们的脚步声,是两个人。”

19、雪里已知春信至。——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20、“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五、《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C.作者笔下的吕逸人所居之境,青山妩媚,流水多情,身处自然,充满隐逸生活的情趣。

2、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似乎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带给人以美的联想。意境悠远,耐人寻思。“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3、觉罢揽明镜,鬓毛飒已霜。—— 唐 · 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4、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6、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0、楚雁飞打开门,借着灯光,他看见吴远征的额头上沁出鲜红的血。“吴班长,您受伤了?”

11、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12、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1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4、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中秋节李白古诗词赏析2(月下独酌)

15、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16、春节过去了,春天阳气不断上升,南去的大雁,一群一群回家了。没想到“倒春寒”说来就来了,一夜北风紧、雪花狂,到处银妆素裹。

17、李白一生写了无数的秋月,那是心中如成熟秋天的秋气,吐出的皎洁。在文学上,李白和唐朝互相成就。

1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9、赏析: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20、(1)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接”,交接;“无以”,没有用来……的人;“奚由”,宾语前置句,“由奚”,从哪里,通过什么途径。)

1、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2、B(A.语序不当,应将“不仅”“而且”后面的内容互换;C.句式杂糅,“大多是……”和“以……为主”两种句式杂糅;D.搭配不当,“数量”和“票房”不可用“增强”搭配,另外,“和”改为“还是”。)

3、还有一种观点也是不能使人认同的。那就是拘泥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即没有见到完整的实证材料,就认定事物的不存在,就对没有被认识或没有被发现的甚至对理应存在和实际有过但已消失的事物持一完全否定的态度。这种实证主义的方法并非是科学的态度。比如说,在中国古文字起源的研究中,很多人认定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是最古老的汉字,可在甲骨文被发现以前,人们长期认为商周时期的金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这些一见实物就动辄定论的习惯,一直妨碍了对文字起源的系统地、理论地探讨,也难以形成一个科学的客观的明晰结论。

4、④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刘蓉)

5、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6、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

7、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8、“盗斑头雁!母雁和幼雁的翅羽还没长好,正栖息在窠巢里,每到这时候,有胆大的盗贼就来张网盗捕,然后卖给饭店酒楼。”

9、C.面对身边人的质疑,子罕指出因为不能重用子韦,才导致逃亡;现在再次回来,是因为子韦曾教导他,所以子罕重用子韦。

10、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12、(句意3分。第,1分;徙,1分。)

13、①引人入胜②循循善诱③热火朝天

14、A.第一部分中,先后用“难道,他就在这里”和“我只能相信,就是这里了”,表明自己由惊疑到不得不相信的心理过程。

15、《相见欢》(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16、(3分)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17、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白居易《微雨夜行》

18、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19、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赏析)公元七五五年,安禄山勾结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

20、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