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出自哪本书(精选70句文案)

一、草木皆兵

1、“草木皆兵”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把草木都当成敌兵。形容极度疑惧,惊恐不安。

2、尝试用“草木皆兵”造个句子吧!

3、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4、草木皆兵(cǎomùjiē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另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5、从中小学生耳熟能详的成语中

6、“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即把风声鸟叫声也当成了敌人追赶的异常声响,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敌人的军队,足见战败逃亡时惊吓恐惧到了什么程度!

7、⑤八公山:在今安徽省寿县西北。

8、②洛涧:淮河支流,在今安徽省寿县东。

9、然后再来说说“草木皆兵”。

10、经历上次的挫折,他整天草木皆兵,疑神疑鬼。

11、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败,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符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12、成语是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像“东施效颦”这类含有人名的成语在汉语日常对话中更是无处不在。我这里为大家带来了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13、草木皆兵”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把草木都当成敌兵。形容极度疑惧,惊恐不安。这则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苻坚,率领90成兵马,面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第一代迎战。

14、你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15、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16、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草木皆兵,汉语成语,拼音是cǎomùjiēbīng,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成语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近义词:风声鹤唳、杯弓蛇影。反义词:若无其事、稳如泰山、措置裕如。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会有它蕴含的故事,相信广大读者对草木皆兵和这个两个成语并不陌生,但是可能就不清楚它的由来吧,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来了解。

17、秦王苻坚. 草木皆兵,读作cǎo mù jiē 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另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18、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19、●成语话金陵|渐入佳境

20、同义词:杯弓蛇影、风声鹤唳、疑神疑鬼

二、草木皆兵出自哪本书

1、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2、两军对垒时,最怕草木皆兵。(拼音):cǎomùjiēbīng(解释):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草木皆兵释义: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3、晋军趁机设了一计,渡过淝水,奋勇进击。苻融阵亡,秦军大乱,日夜不停地逃走,不敢安营休息。晚上听得风的响动,鹤的叫声,也以为是晋兵追来了,吓得不敢走大路,倦了就在田野里露宿,加上又冻又饿,秦军死的总有十分之八。

4、苻坚登上寿阳城眺望,看见晋军阵容整齐,声势浩大,便有些畏惧。

5、译文:当时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大弓,(弓的影子)正好照在酒杯里,弓的形状就像一条蛇。杜宣害怕讨厌它,但是(县令赐酒)不敢不喝。

6、//文物藏于: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7、这波融资加杠杆推动的牛市在强行去杠杆之后,落下了一地鸡毛,融资余额也在下降,我在“我的艹盘小助手”加了个总体融资余额查看功能,目前两市融资余额大概是8500E的样子,跟14年12月初差不多的水平,不同的是那时候在上山现在在下山,爬过山的人都知道,那心气儿不一样。

8、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9、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10、谢邀,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帮助!

11、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近反义词近义词:风声鹤唳、八公草木、风兵草甲、杯弓蛇影、疑神疑鬼、满腹疑团、弓杯蛇影

12、这是个利空,虽然新三板的占用的资金、交易量跟主板没法比,但是全面展开以后,无疑会分流资金。

13、草木皆兵出处:晋书·苻坚载记。草木皆兵成语的意思是,把山上的野草和树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为对方的声势所吓倒而疑神疑鬼产生错觉。其本身结构为主谓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出处:“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晋书·苻坚载记》)

14、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15、·关于“木”的成语还有很多,你可以列举一下

16、三千年前一赵括,纸上谈兵惹大祸;

17、当然,这里面有偏颇的一面,还没到“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地步。

18、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淝水之战。

19、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个成语,八字连同可以,只用后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便紧张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里。

20、反义词:若无其事,镇定自若、坚如盘石

三、草木皆兵出自哪个战役

1、③谢石:东晋将领,字石奴,东晋名臣谢安之弟。

2、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公园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3、滔滔江水,连绵不绝,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一碗的月色端与谁?只能一个人就着月色饮下这惆怅的思念!

4、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5、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拼音:(cǎomùjiēbīng)。释义: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出兵攻晋,前锋在安徽寿春洛涧被晋军打败。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6、//成语难度:★★★★★//

7、④坚与苻融:坚,指苻坚(338—385年),十六国时前秦皇帝。苻融(?—383年),十六国时前秦将领,字博休,时任征南大将军。

8、泛滥这座城市黑暗的天空

9、孩子学习与家庭教育方法分享和研究

10、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

11、我只见昏黄的路灯下有拉长的寂寞

12、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精粹之我们每天用三分钟讲解一个成语,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在家轻轻松松每天学会一个成语,丰富其文化知识,出口成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13、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率领大军进攻东晋。

14、《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 。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15、●成语话金陵|青梅竹马

16、释义: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17、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18、狼狈逃窜的匪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被警车声吓得魂不附体。

19、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下面是我整理的草木皆兵的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草木皆兵的文言文翻译(原文)

20、“草木皆兵”的“兵”释义:战士,军队。草木皆兵,源出唐·房玄龄等《晋书·苻坚载记》。意思是把山上的野草和树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为对方的声势所吓倒而疑神疑鬼产生错觉。其本身结构为主谓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四、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是什么意思

1、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

2、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一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的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3、①梁成:十六国时前秦将领。

4、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5、是一个公益国学课堂,每周一至周五推出。

6、好吧,今天就写这么多吧,有点忙,就不跟大家互动了。各位晚安!

7、兴兵小挫自慌乱,草木皆兵怎能战;

8、秦军攻佔寿阳时,苻坚派被俘的晋将朱序到晋营向谢石说降。这朱序原曾固守襄阳,其母韩夫人也曾率城内妇女修筑“夫人城"以抗秦,致使襄阳城久攻不下。至今天,“夫人城"仍雄立在襄阳城西北角,成为旅游的景点之一。后来朱序以为秦兵己退,疏于设防,加上部将李伯护降秦作内应,秦兵攻破襄阳,朱序被俘。

9、⑥勍(qínɡ):强劲有力。

10、逃犯坦承在逃亡过程中,每天都心神不宁,草木皆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