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精选142句文案)

一、动作电位

1、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2、 这是由于此时钠通道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关闭状态,可以接受刺激再次开放。但因钾通道仍处在开放状态,钾外流可对抗钠内流引起的去极化,所以要求刺激强度必须比阈刺激更强才能使膜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从而诱发动作电位。

3、Na+通道与K+通道在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的变化

4、大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

5、MS和GuillainBarré综合征的特征都包括,跳跃传导中断,反应时间明显减慢。

6、A动作电位上升支的形成过程中,当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对抗Na+内流时,Na+内流便停止,膜电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就是Na+的平衡电位。

7、终于搞完了,迟了一天,惭愧惭愧。最近又要上课,又要搞竞赛,感觉都没啥时间。不过我依然会坚持下去的,加油!

8、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由峰电位(迅速去极化上升支和迅速复极化下降支的总称)和后电位(缓慢的电位变化,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

9、摘要:动作电位有着相同的性质,比如其产生与电压门控钠钾离子通道有关;其传导速度与轴突粗细,髓鞘有关。但是不同神经细胞有着不同电气特点,究其原因是因为拥有着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离子通道,因此产生不同特点的动作电位。

10、膜上电导gk,正比于钾离子通道的数量

11、不同神经细胞,有不同去极化方式,也就是使膜内电压上升的方式。上面的例子是对细胞膜拉伸敏感的Na+门控通道,在中间神经元中,通常是对神经递质敏感的Na+门控通道打开产生动作电位。另外还可以使用微电极,人工注射电流的方式来产生动作电位。

12、科学家发现,动作电位的下降相,仅仅通过对Na+电导的下降是不够的,还有短暂的对K+电导的提高,来加速K+出去细胞进而降低膜内电压。于是他们假设除了钠离子通道,还有一种钾离子通道,在去极化1ms后打开。由于其延迟,以及恢复静息的功能,科学家称其为,延迟整流器(delayedrectifier)。

13、下冲(Undershoot)。由于更多钾离子通道打开,比静息时对K+通透性更大,电压更靠近K+平衡电位,直到这部分多出的钾离子通道关闭后,才恢复静息。

14、动作电位的形成完全是由于离子的被动扩散。然而, 在每个动作电位结束时,细胞质内的钠离子含量比静息时略高,钾离子含量比静息时略低。

15、③K+通道门缓慢开放,导致了动作电位从峰值返回到静息状态水平。

16、所引起的峰电位是相同的。

17、河豚,日本一道美味而又危险的食物

18、动作电位的传导为什么不能达到电流在金属导线中的传导速度

19、②阈电位:一个适宜的刺激使一些Na+通道的激活态门开故,此时Na+通道的两种状态的门都处于开放状态,Na+的浓度梯度(膜外高于膜内)和电压梯度(膜外为正,膜内为资)两种力都驱使Na+迅速向细胞内流动,引起膜两侧达到阈电位。

20、动作电位定义: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

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1、膜上电流与电导。钠钾离子泵没画出。(a)初始所有通道关闭,Vm=0。(b)K+通道打开,因为电导gk>0,K+净流出,形成电流Ik,直到膜电位=平衡电位。(c)Vm=平衡电位,即使电导>0,但是没有电场力,K+没有净流出。此时K+流入流出一样。

2、这时候钠离子通道有一部分已经恢复,但是还有一部分钠离子通道处于失活状态,因此需要阈上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因为有一部分的钠离子通道处于失活状态,这时钠离子内流的量比在静息状态下产生的动作电位钠离子内流的量要少,所以相对不应期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会变小。纯属个人理解。

3、激活态的门就像一个带合页的门,或处于开放状态,或处于关闭状态。失活态的门由一段氨基酸残基组成,犹如将一个球用链条连接在一起。当球自由悬垂在链条的下方时,门是开放的;当球与位于通道口的受体结合时,门将处于关闭状态。只有激活态和失活态2个门都处于开放状态时,通道才能允许离子通过。2个门中只要有任何一个处于关闭状态,离子将不能从通道通过。按此种模型,电压门控Na+通道门将在3种状态之间转换:

4、图1动作电位期间膜电位的变化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其离子过膜的基础是学生最难理解的,其实,这对教师也很难理解,主要是涉及的离子过膜种类太多太复杂。对中学教学而言,最好能在高中和大学教材之间平衡到一种最简单的理解方式。老师可以高要求,但落点要低,不要给学生增加负担。

6、峰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通常意义的动作电位主要指峰电位。

7、在细胞膜上任意一点产生动作电位,与周边的未兴奋区形成电位差,在局部电流的刺激下周边未兴奋区的Na通道开放,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1次完全相同的动作电位,其形状与幅度均不发生变化。(拓展资料)

8、答: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具有以下区别:

9、自然界中还有其他阻碍钠离子通道的毒素。比如蛤蚌毒素(saxitoxin),由鞭毛藻类产生,集中于其捕食者蛤、贻贝中。当鞭毛藻大量繁殖产生赤潮时,在甲壳类动物体内,这种毒素便会过多堆积,可达到致命程度。

10、动作电位: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11、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为()

12、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性,因此动作电位不可能产生任何意义上的叠加或总和;

13、一般来说,轴突膜上,每平方微米可能包含数千个钠通道。动作电位的产生需要许多离子通道的协同运作。同样的,离子通道的性质也能解释动作电位的性质。比如:通道的快速打开,解释了动作电位上升相很快;通道保持打开持续时间很短,解释了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很短;通道的失活,解释了绝对不应期,即通道被重新激活之前,不能产生另一个动作电位。

14、细胞膜受到外界刺激时,后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引起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这时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同时膜电导改变,产生动作电位。

15、利多卡因这样的麻醉剂,能和钠离子通道结合,阻碍动作电位的产生。具体的来说,是和通道第IV区域,S6α螺旋结合。利多卡因不能从外面直接与通道结合,需要先进细胞里,等钠离子通道打开后才能与其结合。因此,兴奋的神经元能麻醉的快一些。

16、皮肤上神经纤维的细胞膜被拉伸

17、当细胞受到刺激,首先引起少量Na+通道开放,使膜静息电位减少;当膜静息电位减少,达到某一电位水平(阈电位)时才引起电压依从式Na+通道大量开放,从而产生动作电位。

18、阈下刺激引起阈(上)刺激引起

19、局部电位具有以下特征:

20、有趣的是,轴突的大小和膜上电压门控通道的数量也影响轴突的兴奋性。较小的轴突需要更大的去极化才能达到动作电位阈值,并且对局部麻醉药的阻滞更敏感。

三、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还是外正内负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动作电位相同吗

2、上升(risingphase):从负的静息电位上升到0

3、①不是“全或无”的;②电紧张扩布;

4、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sclerosis,MS)患者常抱怨身体虚弱,缺乏协调能力,视力和语言能力受损。虽然具体病根不清楚,但是感觉和运动障碍的病根已经了解。MS会攻击大脑、脊髓和视神经中轴突束的髓鞘,使得传导速度下降。

5、(2)刺激的原因不同。

6、动作电位期间的离子的流动主要与2种离子的通道有关:即电压依赖性Na+门控通道和K+门控通道。可以将通道看作一扇门,它选择性地开放充许离子通过,或关闭阻挡离子通过。组成通道蛋白的三维结构的变化,决定通道是处于开放还是处于关闭状态。已知存在3种类型的门控通道:①电压门控通道;②化学门控通道;③机械门控通道。

7、(教材拓展)黑光灯诱捕法调查昆虫种群密度的几点释疑

8、③关闭态,无开放的能力(激活态门开放,失活态门关闭)。

9、能够触发组织或者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其强度称为阈强度与阈值。

10、相对不应期:失活的钠通道或钙通道开始复活,但复活的通道数量较少,此时刺激强度>阈强度,细胞膜可产生动作电位,此时兴奋性较低。

11、动作电位的分子基础。(a)动作电位的上升阶段来自于几百个Na+通道打开后Na+流入,下降阶段来自于Na+通道的关闭失活,以及K+通道打开后K+的流出(b)三个不同的Na+通道打开产生的Na+电流。电压达到阈值后,三者在不同延迟后打开,且保持打开时间均小于1ms,然后失活(c)从所有通道流入的Na+电流。(d)三个不同K+通道打开产生的K+电流。电压达到阈值后,延迟1ms,三者打开,直到去极化后关闭。由于关闭前对K+很强的通透性,膜电位超极化,在关闭后恢复静息电位。(e)从所有通道流出的K+电流。(f)净跨膜电流

12、 此时膜的兴奋性较正常时低。

13、答:Na+向内,K+向外

14、动作电位(AP)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扩布性电位的变化。其产生的机制原理是>去极化过程:动作电位的上升相相当于钠离子内流所形成,下降相是钾离子外流所形成。后电位基本恢复后钠泵运转恢复,膜内外钠离子、钾离子、钠泵平衡不均匀情况。

15、保持开启状态1ms,然后关闭

16、安卓端题库APP苹果端题库APP

17、答:因为有阈值,超过阈值后,Na+离子通道才会打开,才会形成动作电位

18、电流低于阈值,则无动作电位;电流高于阈值,则持续产生动作电位;更大的电流,产生更高频率的动作电位

19、动作电位(AP)是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的主要成份是峰电位。动作电位可以分成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三个过程。动作电位的产生符合“全或无定律”,即刺激只要达到阈值,就能引发动作电位。

20、Na+外面多,扩散作用沿通道进入细胞内,导致去极化,膜内电压上升

四、动作电位时程

1、如果给细胞膜一个较小的不能使其产生动作电位的电刺激,细胞膜将产生一个分级电位(gradedpotential)。不断增加刺激强度,则分级电位的幅值也逐渐增大,分级电位产生的是一种去极化的局部电位。

2、左:钠离子通道选择筛的大小。中:部分带水的Na+大小。右:部分带水的K+大小

3、钾离子通道对静息膜电位的特殊作用:调节电兴奋和终止动作电位

4、①具有“全或无”现象;②脉冲式传导;③时间短暂;④有不应期。

5、(关于高考)生物高考试卷是怎样岀的……

6、还有一种病,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会攻击支配肌肉和皮肤的周围神经的髓磷脂。这种疾病可能发生在轻微的传染病和接种后,似乎是由于对自身髓磷脂的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的。这些症状直接源于支配肌肉的轴突动作电位传导减慢或失败。这种传导缺陷可以通过通过皮肤的电刺激周围神经,并测量引起反应(例如肌肉抽动)所需的时间来证明。

7、因此,重要的神经通路,进化出了更粗的轴突。鱿鱼的巨大轴突就是一个例子,其直径为1mm,负责调节在强烈的感官刺激下的逃避反射。

8、因为动作电位是呈现脉冲式发放的,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由峰电位(迅速去极化上升支和迅速复极化下降支的总称)和后电位(缓慢的电位变化,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动作电位的其他知识。动作电位在传导过程中是不衰减的,其原因在于动作电位在传导时,实际上是去极化区域的移动和动作电位的逐次产生,每次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都接近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可见其传导距离与幅度是不相关的,因此动作电位幅度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动作电位的传导是通过局部电流实现的,轴突粗时,电阻明显下降,因而形成的局部电流强度较大,与邻近部位的电位差较大,可以较快地使周围部位达到阂值,所以传导速度快。

9、局部电位具有以下特征:①不是“全或无”的;②电紧张扩布;③没有不应期,可以叠加:包括时间总和及空间总和。

10、动作电位定义: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

11、想象有一条浇花的水管,水管上面破了小洞,但是因为水管很大,水更容易沿着水管流动,只有少部分水从洞流出去。但是如果洞很多,很大,水管却很小,那么水更容易沿着洞流出去。轴突也是如此,越粗的轴突,越少的膜上的洞,离子越容易在里面流动,因此,动作电位传导速度随轴突直径的增大而增大。

12、人们假设,当内部去极化,也就是电压上升超过阈值后,Na+电导升高,Na+迅速流入,快速产生动作电位;当需要静息时,K+电导升高,K+迅速流出,快速恢复静息电位。

13、扩展到其他离子ion,则为:

14、C.电位幅度与刺激强度成正比例

15、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快速的可传播的一过性电位波动。

16、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称为阈电位,即刚好能引起膜去极化与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大形成正反馈的膜电位水平。

17、为了验证这个观点,人们必须测量动作电位上升下降阶段膜上电导,由于动作电位变得很快,不好测。后来有人发明了电位钳(voltageclamp),它能够将膜电位固定在某个选定的值。

18、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抑制的区别

19、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20、1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

五、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吗

1、细胞膜的渗透性和离子移动的显著变化导致动作电位的发生

2、Na+通道有2种门控状态:激活态和失活态(图2)。

3、动作电位是短暂、快速的膜电位的变化(100mV),在此期间,细胞膜内、外的极性发生反转,即细胞膜由静息状态时的膜内为负、膜外为正,转变为膜内为正而膜外为负的状态。一个单个动作电位仅包括全部兴奋细胞膜的一小部分。与分级动作电位不同的是,动作电位从动作电位的起点沿整个细胞膜传导,传导的强度不随距离的变化而衰减。本文介绍动作电位发生期间,细胞膜电位和离子通透性变化的一系列事件是如何发生的。

4、局部电位是阈下刺激引起;而动作电位是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引起。

5、④动作电k的复极化阶段:在动作电位达到峰值后,失活状态的电压门控Na+通道关闭,电压门控K+通道完全开放,浓度梯度和电压梯度都促进K+流出细胞,电菏的减少使细胞内部积累更多的负电,膜电位逐渐恢复为静息电位。

6、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其大小和形状不再随刺激的强弱和传导距离的远近而改变,具有不应期,即使连续刺激,动作电位亦不发生融合。

7、试比较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不同点?

8、不同的离子通道决定了不同细胞的这种特性。比如有一种钾离子通道,打开的很慢。如果这种通道很多,那么就会产生适应性动作电位。因为给的刺激越长,开启的钾离子通道越多,恢复静息时向外流出的钾离子电流更多,电压下降更低,超极化。

9、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不同阶段离子通道开闭情况及离子通透性变化可结合图1总结如下(注:各种离子通透性大小用离子电导大小表示):①阶段代表静息状态时,只有非门控K+通道开放,K+通透性远大于Na+通透性。②阶段代表外界刺激使电压门控Na+通道开放,导致膜去极化至阈电位,继而激活电压门控Na+通道,Na+通透性超过K+通透性,发生快速的去极化与反极化。③阶段电压门控Na+通道失活,电压门控K+通道激活,K+通透性超过Na+通透性,此时即复极化时期。④阶段电压门控K+通道关闭,电压门控Na+通道恢复到备用状态,离子通透性恢复到与①阶段相同。

10、动作电位差:动作电位由峰电位(迅速去极化上升支和迅速复极化下降支的总称)和后电位(缓慢的电位变化,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

11、③有总和效应,多个阈下刺激可以在时间上(在同一部位连续给予多个刺激)或空间上(在相邻的部位给予多个刺激)可以叠加,如果总和后产生的去极化强度超过阈电位,则可诱发动作电位。

12、动作电位期间细胞膜电位的迅速反转

13、相对不应期(Relativerefractoryperiod)。直到K+通道关闭这段时间,膜电位保持超极化,需要更多去极化电流让电压上升至阈值。

14、(一轮复习)关于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15、把轴突想象成一根鞭炮的引线,你可以在引线任意位置点燃,引线会向两边传播。不同的是,引线只能点一次,而轴突能恢复原状,并点很多次。

16、20年后,由于新的技术诞生,这种解释被验证正确。

17、神经细胞很小,得用大一些的神经元,比如诸如章鱼的无脊椎动物神经元,就比脊椎动物的神经元大上百倍。

18、与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无关。“全或无”特性,即动作电位幅度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引起动作电位产生的刺激需要有一定强度,刺激达不到阈强度,动作电位就不出现;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就引发动作电位,而且动作电位的幅度也就达到最大值,再继续加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随刺激的加强而增加。动作电位产生后并不局限于受刺激部位,而是迅速向周围传播,直至整个细胞都依次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局部电位幅度与刺激强度相关,因而不具有全或无的特征;只在局部形成向周围逐渐衰减的电紧张扩布,而不能像动作电位一样沿细胞膜进行不衰减的传播;没有不应期,可以发生空间总和和时间总和。

19、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从0期除极化开始到3期复极化完毕而恢复静息电位的时间称为动作电位时程

20、②不是“全或无”式的,局部电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1、在大多数感觉神经元,峰起始区位于感觉神经末梢(sensorynerveendings),由感觉刺激导致的去极化能在这里产生动作电位。

2、动作电位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全或无”特性,即只有阈刺激或阈上刺激能够引起动作电位,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只要引起了动作电位,其强度、电位都是一致的。二是不可叠加,因为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故没有动作电位的叠加累积一说。

3、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是许多神经纤维活动的总和,要揭示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机理,最好能在单根神经纤维上记录电位变化,但人的轴突直径很细,只有0.01mm左右,直到20世纪3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枪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巨轴突,其直径可达1mm,肉眼可以分辨,加之微电极技术发展成熟,使直接测量单根神经纤维的跨膜电位变化成为可能。如用直径为100um左右的电极或更细的电极插入该轴突内部,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损伤。现代微电极技术可以将玻璃微电极拉制成尖端直径在0.5um以内基本解决了人类较粗大的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记录问题。

4、动作电位的幅度约为90~130mV,动作电位超过零电位水平约35mV,这一段称为超射。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一般历时约0.5~0ms,可沿膜传播,又称神经冲动,即兴奋和神经冲动是动作电位意义相同。

5、髓鞘和郎飞结。髓磷脂提供的绝缘层有助于加速动作电位在节点之间的传导。电压门控钠通道集中于郎氏结的轴突膜。

6、向神经元注入正电荷的效果。(a)轴突小丘被两个电极刺穿,一个用来记录相对于地面的膜电位,另一个用来用电流刺激神经元。(b)当电流注入神经元时(上图),膜充分去极化以触发动作电位(下图)。

7、反应随刺激改变“全或无”

8、(一轮拓展)遗传系谱图中的几种“怪”病

9、电信号的传导,也可以将它看作电流的!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由峰电位(迅速去极化上升支和迅速复极化下降支的总称)和后电位(缓慢的电位变化,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同样也是可以的,胞体(soma)表面有细胞膜,膜内有细胞质和细胞核。其细胞质又称神经浆(neuroplasm),除含有一般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器、溶酶体等外,还含有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等特有的细胞器。胞体是神经元代谢和营养的中心。突起(processes)分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两种。树突的机能是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并将冲动传到

10、图4动作电位期间离子流动和膜电位变化的关系

11、最大频率为1000Hz,也就是动作电位产生后,1ms内无法再产生动作电位,这里的1ms,被称为绝对不应期(absoluterefractoryperiod)。在度过这1ms后,便进入了几ms的相对不应期(relativerefractoryperiod),这期间阈值会比正常值高,也就更难产生动作电位。

12、左明雪(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3、答:轴突膜会被标记。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14、Na+—K+泵在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15、细胞膜是如何从一个相对平衡和稳定的静息状态转变成动作电位的?我们知道K+是维持静息膜电位最重要的离子,在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K+的渗透性要远超过Na+。然而在动作电位期间,细胞膜对K+和Na+的通透性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些离子按其电化学梯度迅速跨膜流动,由于这些是带电离子,因此这种流动形成了跨膜电流。

16、如钾离子一般,钠离子通道也有孔环,这使得它对Na+的通透性是K+的12倍。内部电压去极化超过阈值后,钠离子通道会扭曲,使得Na+与一个水分子的配合物能够通过。很显然通过通道是需要将离子周围的水去除只剩一个的。

17、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是一种剧毒,来源于河豚的卵巢。它能和钠离子通道外侧的某个部位结合,选择性的堵住钠离子通道,进而使得动作电位无法产生。

18、膜电位和钠平衡电位,在动作电位的过程中,哪个会变化?

19、动作电位由锋电位(迅速去极化上升支和迅速复极化下降支的总称)和后电位(缓慢的电位变化,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锋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通常意义的动作电位主要指锋电位。

20、动作电位中,哪个离子负责开始的向内电流,和后面的向外电流?

1、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是以“全或无”方式发生的。坐骨神经干是由很多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组成的,所以,神经干的动作电位是复合动作电位。

2、低常期:钠通道或钙通道虽已完全复活,但膜电位处于超极化状态,与阈电位水平的距离加大,需要阈上刺激才可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兴奋性较正常低。

3、绝对不应期(Absoluterefractoryperiod)。当Na+通道打开后,必须保持1ms才能关闭。

4、较小的轴突在较大的轴突之前就会受到局部麻醉药的影响,因为它们的动作电位的安全裕度(safetymargin)较小。更多的电压门控钠通道才能确保动作电位在传导到轴突时不会消失。小轴突对局麻药敏感性的增加在临床实践中是偶然的。正如我们将在第12章中发现的,正是较小的纤维传递了关于疼痛刺激(如牙痛)的信息。

5、理论上,简单的切换Na+通透性就能反转膜电位

6、从阈电位到峰值,然后回到静息水平这段迅速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动作电位的膜极性翻转部分(0~+30mV之间)称为超射(overshoot)。在一个给定的细胞中,动作电位的波形永远是相同的。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一般仅持续1ms的时间。

7、神经细胞动作电位是指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由原来的静息电位产生了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由峰电位和后电位组成。一般情况下,动作电位的幅度约为90到1动作电位超过零电位水平约兴奋和神经冲动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动作电位。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原理是细胞内外的钠钾离子泵,细胞外钠离子的浓度比细胞内高,受到刺激后钠离子便会从细胞外向细胞内扩散。

8、(关于高考)高考卷子是谁.谁.谁出的?是他们……

9、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阈上刺激。

10、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11、动作电位产生后,在不同神经元之间是如何产生的呢?神经元如何处理整合来自不同神经元细胞的信息呢?这就是下两章要讲的。

12、细胞静息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

13、下降(fallingphase):0以下到静息电位

14、有一种办法能取到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膜片钳(patchclamp)。将两个很细的电极,像钳子一样,夹下细胞膜的一小部分,幸运的话这一小块膜只会包含一个离子通道。

15、暂不译,见教材P

16、树突与轴突不仅形态上不同,分子特性也不同。膜上离子通道的种类,数量不同,解释了不同类型神经元的电学特性。

17、答:如神经元不同的电气行为中所讨论,神经元会产生适应性动作电位,即先快后慢。

18、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动作电位是细胞产生兴奋的标志。

19、一个动作电位。(a)示波器显示的动作电位。(b)动作电位的各个部分。

20、还有能让通道胡乱打开的毒素。箭毒蛙毒素(batrachotoxin),来源于哥伦比亚一种青蛙的皮肤,能使得离子通道兴奋阈值降低,且延长其保持打开的时间长度,从而打乱动作电位编码的信息。此外,百合的藜芦定、毛茛的乌头碱、蝎子的毒素,海葵的毒素,都有类似效果。

1、神经干在受到有效刺激后,可以产生动作电位,标志着神经发生兴奋。如果在神经干另一端引导传来的兴奋冲动,可以引导出双相的动作电位,如在两个引导电极之间将神经麻醉或损坏,则引导出的动作电位即为单相动作电位。

2、③没有不应期,可以叠加:包括时间总和及空间总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