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美学(精选91句文案)

一、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1、M:你是否同意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哲学传统的中心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知识问题:我们要知道什么?我们知道什么?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知道?我们怎样能确定等等···一直以来这些都是哲学史里的关键问题。但海德格尔关心的不是这些问题,他更在意何为存在,一切是怎样存在的?我们发现自己所在的那个存在又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问题,这让一些人着迷,但对其他人来说它们并不好把握。

2、读得越深似乎越是令人费解,反而越是抓住某一点将其理解为存在主义就越是“理直气壮”。当我再次试图深化对于海德格尔的理解的时候,我连他是一个存在主义者也不敢说了。因为可以发现,海德格尔与克尔凯郭尔、雅斯贝尔斯、萨特等权且称作存在主义的哲学又有较大不同,海德格尔自己也多次试图和他们撇清关系。他关注的不是某种生命哲学或人的哲学,或者说,他的目标,不是人,而是存在,或存在的意义,只是作为此在的人的存在同样在这样的内部之中而已。

3、例如,如果我们提问“什么是书”,可以回答说书是写满文字与信息的印刷物集合。可是,如果没有知识、阅读、写作、接受等一系列有关于书的意义理解的话,我们很难去区分哪些东西是我们所说的书。这就是说,存在的意义先于存在者,在决定某物是否存在时,首先要求助于存在的意义的问题。

4、“自由”是人先天固有的本质,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萨特回答说:表现为人必须每时每刻对于自己遭遇到的各种情况作出选择,即使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是“选择了不选择”,“无论我们的存在是什么,它都是一种选择,它依靠我们的选择使自己成为‘伟大的’、‘高贵的’或‘卑贱的’、‘屈从的’”。(3)(P472)正是在选择和选择之后的行动中,人造就了自己特定的本质。

5、现在人们谈到人文主义总是言必称希腊,言必称欧洲文艺复兴。其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同样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以个体自由发展为目的为价值追求的精神。其代表当首推老庄。比如老庄哲学中最基本的核心概念“道”:

6、B:从人是一种逃避真理的存在来看,这的确是人之境况的一部分。但我认为它是现代文化特有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建立了一个更为复杂精密的技术社会,我们比过去的人更多的被人造的框架所包围,我们生活在一个更为复杂的环境中,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人造的环境中。我一到伦敦就禁不住想

7、B:不过我想指出,知识问题在哲学中的捷足先登的中心位置,仅仅是笛卡尔之后的哲学的特征。笛卡尔之前的哲学也讨论知识问题,但没有把它放在如此绝对中心的位置。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回归,海德格尔在某种意义上认为自己是希腊人的追随者。

8、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现代性文明终结的开端。随着现代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此时,虽然人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但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个体的人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在个体迫切的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0、你知道笛卡尔是新科学(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他提出人的意识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着某种分裂:为了计量和操纵自然,心灵将自然图式化,同时,人作为主体又与自然发生对抗,由此便产生了心灵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二元论,在此后的两个世纪内,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没有脱离笛卡尔哲学设置的这套框架。

11、海德格尔生于十九世纪末,谢世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虽然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的政治、经济风云变幻,但基本上是出入于高等学府和书斋。学习、讲授、研究、著述终其一生,是一位典型的学者,深刻的思想家。其著作富于冷静的思辩、清晰的逻辑和完美的结构。读其著作常常为其内在的深邃思考和折服人心的逻辑力量所打动。萨特则兼具学者和斗士的风采。虽说在学理的深刻、观点的创新上很难说能超出海氏多少,但在存在主义的传播和引起的广泛影响方面却又是海氏望尘莫及的。

12、M:维特根斯坦说过:死亡不是生命中的一个经历,因为我们不会活着体验死亡,因此死亡不是一个你能拥有的经历。

13、“存在主义”这一称谓由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第一次提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活于其中是烦恼丛生,会感到忧虑与恐慌。恰恰是忧虑与恐慌证明了“我”是存在的,是在真切感受这世界。人是自由的有着自我选择权,而“存在”是做出选择的前提,是意识思想指导行动的前提。笛卡尔言:“我思,故我在”,这句“名言”几乎人人知晓,而海德格尔一举撕毁笛卡尔的哲学图画,认为人的基本特征是一个存在的场和领域,这场的中心不是“思想”般形而上的精神实体。“人诗意的栖居”,存在主义对抗世界的异化,引导人自由地选择,顺从自我意志,这种打破牢笼追求自我的勇气就是“诗意”,人活着就该如此“栖居”。

14、索伦·克尔凯郭尔,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他的思想成为存在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般被视为存在主义之父。反对黑格尔的泛理论,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不单单是客观存在。

15、M:巴雷特教授,节目开始时我曾向观众们保证我们会谈到萨特,在我们的节目结束前,我想问你,尽管萨特已经成为当今最著名的存在主义者,也是大多数人在提到存在主义是会想到的名字,但他并不是一位如海德格尔那样富有创见的思想家,不管怎样他的确作出了巨大贡献,你认为萨特对存在主义作出的贡献有哪些特点?

16、在得到布伦塔诺的论文《论“存在”在亚里士多德的多重意义》后,海德格尔说:“我开始了在哲学上第一次笨拙的尝试。”第一次开启了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莱布尼茨曾感叹道:“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这是多么令人震惊啊!”海德格尔显然也被哲学的发问震撼到了,并坚持着哲学就是对“存在”的追问。

17、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为人己愈多。

18、制片与市场5月10号直播第二讲

19、人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

20、马元龙(1910),四川石棉县人。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留基委评审专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评审专家,《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等学术期刊外审专家。2015年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杰出人文学者(青年学者),2016年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西方美学和文学理论,各种后现代哲学,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曾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奖。

二、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美学

1、巴雷特教授,假如我是一个对海德格尔的哲学一窍不通的人,而你又想使我对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稀及之。

3、但是必需指出的是,萨特并不是为强调自由而强调自由,他的目的是为了落实由自由选择而带来的后果,应承担的责任。康德曾经指出:没有自由意志就没有任何道德可言,而自由就意味着必须承担责任。萨特接受了这个思想并把它继续向前推进了一步;认为当自我一旦作了某种选择之后,不仅是在塑造着自我,而且也是在塑造着他人,因此不仅应替自己负责,而且也要替他人负责。“人,由于命定是自由,把整个世界的重量担在肩上,他对作为存在方式的世界和它本身是有责任的”,(3)(P708)显然其中贯注的思想和康德的“普遍道德律令”是一脉相承的。

4、亚理士多德认为,人的身体和灵魂,如同物质和形式一样,是不可分离地存在着的。灵魂有三种,而要使这三种灵魂得到发展,就需要有相应的教育,分别为体育、德育和智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这三方面,使之达到最高的程度,使体、德、智得到和谐的发展。

5、B:萨特反复强调的一点是通过假装我没有做这些事的自由,我实际上在伪造自己处境的现实,是的,这样我如同站在悬崖边,随时都能把自己推下去,在这个意义上,这种完全的自由是令人晕眩的,像站在悬崖峭壁上的这个比喻,感到晕眩的能够···

6、B:我会首先强调它们在学术上的意义,然后是更重要它们对人的意义。从思想史或哲学史的角度来看存在主义带来了我们对19世纪价值的重估,一方面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克尔凯郭尔,在此之前他几乎不为人知,将他视为一位重要人物。我不知道你是否称他为哲学家,但我认为他对19世纪来说很重要。实际上维特根斯坦认为克尔凯郭尔是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维特根斯坦比存在主义者更早地发现了克尔凯郭尔。我认为第二点是它们让人们意识到现代社会越来越“去人格化”,在某种程度上,社会变得越来越庞大且错综复杂,人作为一个独特存在,已经无法被任何框架完全容纳,无论是官僚的还是概念的或是系统性的框架,总有某个部分被遗漏了。我认为这些是它们给我们带来的最有力的东西。

7、B:是的,实际上“异化”是个不幸的概念,已经被人们抛弃了,以至于一用到这个词,人们就会说烦死了,但它确实是现代文化中最深刻的主题之黑格尔、马克思对此着墨众多,并且也是20世纪文学中的重大主题。事实上,我们的文明拥有如此丰富的处置信息的手段,以至于人们知道什么是入时的,什么是过时的,所以异化这个词被抛弃了,我们把这个词弄成了空洞的陈词滥调,某种意义上这反过来又加深了我们的异化。逃避忧虑的方法之一是不认真对待它,让它轻浮、时髦或异化了又怎样···在海德格尔那,异化有着不同的层次,一种层次是人在没有人情味的社会自我中失去自我——一个人把自己埋葬在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中,萨特从海德格尔这儿借鉴了这点,并作了精彩论述

8、M:“存在主义”这一名称是否暗示着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存在是一个问题?

9、存在主义的四个基本观点是:存在先于本质、自我意识、自由和责任、死亡;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索伦.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尼采的唯意志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等。存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海德格尔,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是萨特。

10、如此,存在论问题从事物是否存在的问题转换为事物的意义问题。对存在本身来说也就是存在究竟是什么意思的问题,这是海德格尔心中的基本问题。而对于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也就是说,人的存在行为,即他的"去存在",决定了他是什么。

11、存在主义认识到,人的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只有通过自己所选择的行动,人才能认识到自由,因为人的本质是由自己所选择的行动来决定的。

12、责任审核:徐彤彤肖志果

13、个人的自由首先表现在他认识到由于受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束缚而缺乏自由,因此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认识选择的重要性,并按照自己的选择去行动和承担生活的责任。

14、M:后期的海德格尔主要讨论的主题是什么?

15、所以,我首先试图在这样的哲学史框架中理解存在主义。

16、1943年《存在与虚无》一书的出版则宣告了作为哲学家的萨特的诞生,他开始运用自己独立的思想观点和哲学词语述说对世界的理解:人即自为的存在,具有超越的特性,他永远处在变化中,而且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实现的。

17、海德格尔哲学对于现代存在主义心理学具有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对L.宾斯万格心理学的影响尤深。他把海德格尔的世界之存在概念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以后心理治疗的发展,亦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18、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一个很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

19、“意义”不是对事物的主观定义,而是事物作为存在的事物通过它可以得到理解。即,只有在意义中才可以理解存在的事物,意义先于事物。我们将某事物理解为存在的那个事物时,总意味着我们理解了它的本质存在,即它是(存在)什么。想一想书是什么的例子,如果不理解知识、创作、阅读之于书的意义,我们也很难说理解了书。

20、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经恬然澄明了。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往下,海德格尔就谈论“我”的“在”就是世界。

三、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核心概念

1、B:我想我会先从海德格尔所处的历史背景谈起,不过涉及的范围比你刚才提到的要大,并且不是用几十年,而是用几百年来衡量,我打算把他放在由笛卡尔开启的整个现代哲学里谈起将。海德格尔置于这种背景下讨论是相当有趣的,因为它与他相关,并使得他与20世纪的其他哲学家区别开来

2、此外,海氏认为此在在世、存在不是指象桌子在房间里摆着,张三和李四都在教室里坐着那样的一种静态的空间形式,而主要是指一种“在起来”、“显现着”的动态过程。换句话说主要是一种动态的时间形式。既然在世的基本结构是“烦”,因此烦就包含有时间性结构,大致说来有三个环节:先行于自身的在,已经在世界之中的在,依附于其它存在者的在。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分别为此在的将来时态,过去时态和现在时态。“时间性自行表明即为本真的烦的意义”,(1)(P378)言下之意,有“此在”就有“烦”,有烦就有时间。此在、在世、烦,时间完全是同步的,“烦”从始至终贯穿于“此在”的整个在世之中。

3、M:他认为人本质上是一种不断运动着的造物。

4、第因为只有人是能够意识到自己当下存在着的存在者,而其它存在者却没有这种意识,没有对自我存在的领会和理解。“此在”的这种特性就为澄明,表达“存在”意义的问题提供了可能。而其他的存在者既然连自己的存在都意识不到,又怎么能够企求通过它去揭示“存在”的一般性、普遍性的意义呢?

5、B:是的,宇宙。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海德格尔是巴门尼德的追随者,这位希腊先哲提出“万元归一”的思想(allisone),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将所有存在视作一个整体,必须在我们的思考中与之相连,这是海德格尔写巴门尼德时所写到的,海德格尔感到现代文化所发生的是:我们失去了这些宇宙的根基,我们失去了与整体的联系。

6、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最有创见的哲学家,他宣扬无神论存在主义,是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1926)中第一次提出了存在主义这一称谓,并促使存在主义理论系统化、明确化。正是忧虑和恐惧,才揭示人的真实存在。人有自我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自由,忧虑、恐惧使人通向存在,只有存在,才谈得上自我选择的自由,它与光明和快乐相联系。

7、在传统哲学家对于艺术本质进行探索与分析时,通常需结合社会各要素例如经济宗教政治等社会性因素的考察来对于艺术自身进行掌握,但这种方式是将艺术视为时代背景下各类社会关系的产物,通过对时下创作出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比较来提取出艺术本质这一方法使得艺术自身处于客体的位置,呈现出一种被压抑的状态,因此二十世纪哲学家海德格尔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质问,当艺术剥去一切外在因素,艺术本身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横亘海德格尔整个存在主义哲学观,笔者将在下文分点进行列举。

8、在海德格尔看来,畏和“怕”不同。因为怕有确定的对象。或者怕某物,或者怕某人,总之是担心某一对象会给自己造成某种伤害。“怕”所表现的只是此在特定情况下的“当下状态”,而不是此在的“在本身”。畏与怕不同的是,不知道畏什么,“畏之所畏说明的是:进行威胁者什么也不是……但‘什么也不是’并不意味着无”。(1)(P23)这表明畏的对象不是现成的,而只是一种可能性。正是这种“畏”的情绪迫使此在去开展出在的整个境界,同时也使它有可能不受各种现成事物的制约,依照自己的意愿,处于本真的“在”之中。

9、B:我不想对哲学的状况作令人反感的评论,不过确实存在某种职业上的曲解,每个人都会有某种看法,使得他会对其他人的看法产生盲点,我认为原因之一是海德格尔的用词是让人不快的,但如果你读的是德文原著的话,他写的是相当通俗易懂的德文,如果你把他的文章同黑格尔的比较的话。

10、“此在”既然为“常人”所支配,个人不需要也不可能对任何事件作出自己的判断,更不需要,也不可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一切依“公共意见”、“公共舆论”为准绳,其结果必然使此在失去了自己本来真实的面目。对于此在这种“在的”状况,海氏取了个专有名称,叫“沉沦”。他还特别谈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为闲谈、好奇、两可等习尚所支配而处于沉沦的状况;“闲谈、好奇、两可,这些就是此在日常用以在‘此’,用以开展出在世的方式的特性……在这些特性中以及在这些特性的联系中,就暴露出日常生活中在的一个基本样式,‘我们把它称之为此在的沉沦’”。(1)(P219)

11、除沉沦外,海氏还谈到异化。实际上异化的本质仍然是沉沦,但相比之下它比一般沉沦的程度更深、更重,是说此在本己的在被完全掩盖起来的,甚至是走到与自我、本己对立的那样一种沉沦状态。

12、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该词最早由法国天主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提出。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并把它们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13、作者:王干才来源:《唐都学刊》

14、M:这不就引出了存在主义下一个主题——异化吗?我们无视自己存在中令人畏惧的现实,我们不再参与到这些现实中,这也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谈论得很多的一个主题。和“忧虑”这个概念一样,“异化”也被那些追热点的作家们滥用了,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15、其次,海德格尔认为要澄明,揭示“在”意义,必需通过“存在者”。问题是“我们应当在哪种存在者身上破解存在的意义?我们应当把哪种存在者作为出发点,好让存在展示出来?出发点是随意的吗?”。(1)(P1)对此他作了否定性的回答:出发点不是随意的,作为出发点的存在者只能是“此在”。

16、既然存在与存在者完全不同,存在又无法直接探究,那么两者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17、M:你刚才说海德格尔试图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进行明晰的描述,你说的突然出现的裂口是什么意思呢?你说的是死亡吗?

18、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

19、接着,那么意义又是怎么来的呢?海德格尔称作来自“世界”。书的意义不是固有的,而是先有人进行书写等精神劳动并有人进行了阅读体悟,才会把一些带着字体的纸张理解为书。在这样的生活世界的视角下才能理解书的意义。正因如此,意义问题比何物存在的问题更基本。世界就是作为整体的意义,它给予事物以意义。所以,意义并不在语词,也不在事物,而在于我们的世界。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意义的结构整体。海德格尔关注“存在”,即是如此从根本上颠覆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他的目标,不是人,而是一般存在,或存在的意义。

20、人本主义的另一位代表人物罗杰斯在教育上的影响更直接。他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主张,就是以学生的自由发展为中心,为此他发明了“非指导性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完全不干预学生的思想,只起一个组织者的作用,学生自己表达,自己指导,自己评价,自己创造,自己选择,成功的教育就在于学生学会了自我表现和自我选择。

四、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

1、(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出版社,19

2、在弗赖堡大学时期,海德格尔在一些哲学杂志发表过论文(《学者》),与当时著名的教师交往密切,例如施耐德和李凯尔特,毕业时海德格尔的考虑过专攻数学争取教师资格和专攻哲学留校工作或者继续哲学,最终还是进了哲学系,并倒向胡塞尔。

3、存在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盛行于40至60年代。存在主义的先驱者是丹麦哲学家基尔凯戈尔,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等哲学家亦是该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存在主义并非要使得古典哲学死灰复燃,而是在尼采的意志主义、胡塞尔(海德格尔是胡塞尔的学生)的现象学等学说的基础上建立的。

4、索伦·克尔凯郭尔,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他的思想成为存在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般被视为存在主义之父。反对黑格尔的泛理论,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不单单是客观存在,更重要是从个人的“存在”出发,把个人的存在和客观存在联系起来,哲学的起点是个人,终点是上帝,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历程。

5、在海德格尔看来,形而上学的缺陷正在于它的“形而上”,即完全脱离真实的生命,脱离人生存的事实性。形而上学要追求“客观的”“绝对知识”和“绝对真理”,这就使它眼睛只盯着纯粹现在和非个人的普遍性王国,而无视生活在特殊、有限的时间和处境中的个体生命,也就是海德格尔称为“事实的生命”。此在、时间、情绪、生命等诸多理解都建立在这种存在论的基础上。

6、不过,要明确的是无论是沉沦还是异化,都并不是指此在道德上的堕落,也不是此在的偶然属性、偶然特征,而是此在内在的先天结构。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此在在世不是离群索居,孤寂一人,总是要与其他存在者打交道,总是处于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体现“常人”统治的政治制度、法令法规、社会舆论、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的约束,如果自我对此没有高度的自觉,自然会陷于沉沦与异化之中。

7、烦有“烦心”与“烦神”之分。前者是指此在与他物发生关系时的存在状态;后者是指此在与他人发生关系时的存在状态。要说明的是“烦心”中的他物主要不是指与此在发生关系时的某种事物,而主要是指此在藉以与他物发生关系的“用具”。某种用具(即工具)的存在以它们为“此在”所用这种活动为前提。此在使用用具既揭示了“此在”本身的“在”,也揭示了用具的“在”,同时也揭示了用具所及对象的在。以此类推,通过用具的使用就揭示了与此在有关的其他存在者以及整个世界的“在”,由这里就不难引申出其他存在者“存在”的意义正是在烦心这种活动中由“此在”赋予的。

8、再者,传统形而上学认为认识存在必须通过理性而非感性,但是海德格尔否认了这一点,认为我们对存在的认识不是通过理性。

9、西蒙娜·德·波伏瓦,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存在主义学者、文学家,19岁时,她发表了一项个人“独立宣言”,宣称“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波娃头脑明晰、意志坚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好奇心。西蒙·波娃一生写了许多作品。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称她为“法国和全世界的最杰出作家”。

10、与此不同的是萨特却把“自由”看作“自为的存在”之在的根本方式,有“自为的存在”在,就有“自由”在,想逃避也逃避不了,并由此确立起颇具特点的自由观。

11、还是以“存在”指代。在德语中的“sein”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词,以至于使人习以为常,相似于中文中的“是”,因而在海德格尔之前人们很难去问“是本身是什么”这样看起来奇怪的无需证明的问题。Sein可以作名词也可以做系动词,更多的我们从动词角度理解其意义,即“去存在”。这可以看作一个存在主义的核心主张:人的存在行为,即他的“去存在”,决定了他是什么。

12、更重要是从个人的“存在”出发,把个人的存在和客观存在联系起来,哲学的起点是个人,终点是上帝,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历程。

13、M:在确立了他与传统哲学之间的区别之后,海德格尔是如何往前推进的?他是如何着手制定他的问题的?

1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存在主义的中心便由德国转移到法国,主要代表人物有萨特、马塞尔、梅洛一庞蒂等人,其中以萨特影响最大。

15、艺术基础理论5月9号直播第五讲

16、B:一旦你根植于这个世界上,我们都存在于世这个事实得到确认,那么哲学的首要任务便成了一个描述性的工作,哲学家的任务就是要去描述存在于世的各种形式。在这方面,海德格尔与其他的反笛卡尔主义者有所不同,比如说G·E·摩尔和维特根斯坦,他们从非常明确的知识和感知的问题入手——我们是如何知道外部世界的。从这方面看来,当你提出一个认识论的问题时,你已经存在于这个世界,然后才能提出问题,而不取决于你解决了这个难题,你才能获得进入普通世界的门票。

17、M:有一个我认为之前的哲学没有充分考量,而海德格尔和存在主义者给予正视了的是,我们对死亡的思考会引发忧虑(anxiety)。当我们试图正视我们会死这一事实时,我们感到惊恐万分,这种人面对生命的有限或必死性时的忧虑,成为了存在主义哲学的中心主题之一。

18、我们以海德格尔为代表探究存在主义的“存在”的内涵。海德格尔哲学分为前期(或称海德格尔Ⅰ)和后期(或称海德格尔Ⅱ),前期将存在和时间联系起来,后期则从不同方向探讨存在。

19、电影表演创作5月21号开课

20、可以后台给我留言,直接加我也行

五、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意义是呼吁

1、(2)萨特.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M).上海:译文出版社,19

2、最后,海德格尔并不像传统形而上学那样将存在理解为不动的,他认为人区别于万物的特点在于人始终处于“tobe”之中,始终处在存在的过程之中。

3、存在主义代表人物包括但不限于:

4、直到本世纪初,一些哲学家开始难以接受这套理论,我们发现各种反笛卡尔主义的哲学流派开始出现,在英国、欧陆以及美国的实用主义者当中,海德格尔就是笛卡尔的反对者之我认为从这个反叛中,我们能悟出海德格尔哲学的关键所在,我打算从这里开始讲授海德格尔的哲学。

5、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到其存在的能力。他们不作为与外部世界有关的自我而存在,也不作为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本体而存在。

6、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现代性文明终结的开端(文明繁荣的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近代国家壮大后向外扩张造成地盘抢夺的战争,两次战争后,现代性实现了在全球的高度发展,带来全球繁荣)。随着现代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此时,虽然人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但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个体的人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在个体迫切的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7、M:当你说“认识论”,你指的是?

8、我知道这可能还是根本无法使大家明白“存在”,很多事情确是徒劳,但却不能因注定徒劳而不去尝试,或许文尾我看的这几本参考书能够有所帮助。最后,可能我们还是不得不回到文学领域,回到具体的使用存在主义分析文本的开始。正好最近有一位同学写到了一篇文评,是用存在主义分析贾平凹的《月迹》,感兴趣可以同样试着分析。下一篇计划试着写一下这具体的分析。

9、M:自然世界,物质世界?

10、M:正如华兹沃斯的诗句:“世事纷繁,久远的眼前的;得来失去,耗人心神。”

11、如果说海德格尔只是把“自由”看作是他的基本本体论的一个有机环节,一个构成要素的话,那么萨特则是把“自由”看作是他的整个学说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存在主义本体论只是为其存在主义自由观服务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