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名人名言和翻译(精选130句文案)

一、老子的名人名言

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德经》

3、老子说过的励志名言推荐

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

6、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7、1“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8、简简单单五个小道理,小故事大道理

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10、感悟:这里所列出的三“宝”其实是接近“道”的方法和途径。

11、夫唯不争,故无尤。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12、老子名言: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3、老子名言: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4、老子在哲学上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的理论,在政治主张无为而治,而在人生观上表现出一定的消极态度,使他对外界物质生活的接触持否定态度。他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就是说过多地追求物质生活,享受各种颜色、声音等,会使人眼瞎耳聋,口味败坏。这种情况反映在老子的认识论思想上就是排斥感性认识。老子认为对事物的认识不应到客观世界中求去,认识不是从实践中来的。他说“不出户知天下。”这是属于闭目塞听的神秘主义的认识论。老子把这种神秘主义的内心直观比喻一面最深的镜子,他称之为“玄览”。通过“致虚”、“守静”人们达到与万物同体融合,平等观照的大智慧,即与“道”合一的境界。故,致虚,守静,观复等,是修养功夫,亦是人生境界。

15、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译文:不只是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更能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长期有所长进。自己不要别人争利,那么所有人都会为你让路。)《道德经》

16、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二章》。当人民不怕威胁的时候,那么对统治者的大的威胁就要来了。

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8、老子说过的励志名言经典

19、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2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二、老子的名人名言和翻译

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道德经》

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5、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7、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8、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9、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

10、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上善若水。

11、匹夫不可夺志也。

1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4、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5、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16、解读: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有了节俭,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爱戴。

1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8、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9、慈善之人,才能够勇武。简朴之人,才能够心胸宽广。

20、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三、老子的名人名言福祸

1、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关于老子的名言警句(经典)3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老子名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

5、不敢为天下先,谦卑处下,无智无欲,与物无争,不炫己长,置身于后,不为人先,此为水性,此性虽不为器用,而无器能与之争,此不争之器,无器能比。

6、老子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

7、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老子名言: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9、老子名言: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0、1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11、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12、1天下唯有不争而莫与之能争也.《道德经》

13、老子名言: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4、老子名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5、夫唯不争故无忧.《上善若水》

16、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

1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8、释义:不尊重老师,不借鉴得失,自以为聪明,其实却是已经迷失了自己,这就是奥妙要诀啊。

19、(译文)这句有两个关键词“不仁”与“刍狗”,“不仁”不能理解成“不仁慈”,这里的“不仁”指的是无所偏爱;“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祭祀完就会扔掉,没人拿它当宝贝,所以天地、圣人对万事万物都一样看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20、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四、老子的名人名言英语

1、大音:美而宏大的音乐,比如天籁。 希声:老子曾说“听之不闻,名曰希”,这里的“希声”和“此时无声胜有声”中的“无声”类似。 大音希声:那种宛如天籁一般美好宏大的音乐,总在似有似无、无声胜有声的境界里。

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道德经》

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

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

5、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6、老子名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7、《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养生主》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8、老子名言: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0、老子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1、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2、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道德经》

13、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14、老子名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5、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在古代是十分可贵的,对于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他的辩证法思想还是有很多错误的地方。老子所讲的对立面的变动,也都只是指一些具体事物的暂时现象。老子提出了居弱守雌的方法,从而使自身在万物轮转之必然中立于不败不衰之地。老子主张不能忽视细节、小事,“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16、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

17、这是告诉人们适可而止本事天然法则,不能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但要注意,此处“身退”并不是要人作隐士,只是要人功成而不有,不自我膨胀,不把持,不露锋芒,不咄咄逼人。

1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9、慈性自然,以仁慈之心善待天下万事万物,以己之慈,感化万物,万物受感,自亦归慈。若天下人皆慈,百姓自安,国家自治,慈焉能不勇。

2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

五、老子的名人名言短句

1、★老子道德经中的励志格言警句

2、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道德经》

3、人其生虽同,其死则异,其异有三:

4、后一句讲老子对万物的观察,他说:“万物的蓬勃生长,我看到的是循环往复的道理。”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7、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不尚贤,使民不争。

8、1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1、1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3、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个很重要,老子的无为思想)

14、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

15、(《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17、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8、无:没有,不存在;未曾发生或出现过的事物。 有:存在,发生过或是出现过的事物。 无中生有:天下所有的事物,都是从无中来。后被人们用以形容那些本来没有,却凭空编造出来的事物。

19、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20、此处原是老子“小国寡名”的政治理想的体现,从中也可以看出老子的人生哲学,即顺从自然。他认为在当时,自给自足的田园式生活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所以描绘出一幅各家各户自得其乐的美好图景

1、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2、老子道德经经典句子

3、最方正的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没有音声,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象。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为的美。

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

5、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遂,身退,天之道。

7、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8、1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道德经》

9、1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道德经》

10、老子名言: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1、第一种“宝”,叫慈爱。慈爱就是对宇宙里所有的众生无差别的热爱。这种热爱是宇宙中最伟大的感情,能产生出宇宙里最伟大的动力,甘愿为众生奉献自己的一切,是牺牲小“我”而成就大“我”的不二法门。

12、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13、老子名言: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4、“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中国人对“私”、“欲”斩尽杀绝,西方人对“私”、“欲”正确引导,建立起市场经济。

15、1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道德经》

1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17、译文: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18、人身和谐,阴阳平衡,百脉畅通,身康体健,心旷神怡,颐养天年。

19、道的这些特征,反应在人的行为上叫做德。

2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2、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3、老子名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行:路程。 始:开端,起始。 足: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哪怕一千里那么远的行程,也是从脚下开始起步的。比喻无论多么大的事情,都得从头实施,循序渐进来完成。

6、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m.taiks.com)

7、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8、天地造化万物众生,虽生生不息,循环不止,其不外乎一阴一阳之道,人得阳而生,阳尽而死,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此乃天地自然之道,无人能逆。

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0、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