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践出真知的名人名言(精选127句文案)

一、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的名言

1、“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2、雪里头过来的百灵,知道春天的可贵。

3、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就不要安居高位,不去讨取丰厚的俸禄,就是当普通百姓也要推行正确的主张,挨冻受饿也要坚持仁爱,这就是君子的义。

4、不要担心犯错误,最大的错误是自己没有实践的经验。

5、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只有3条船,120个水手。

6、人越是在有成就的时候或做事顺利的时候越容易放松警惕,也恰恰此时最容易出现问题。因此,任何时候都要谨慎,越是有成就或做事顺利的时候越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善始善终。

7、上自天子下至普通百姓,都要以修身为做人的根本。如果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8、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

9、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决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歌德

10、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曹雪芹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列宁力行而后知之真。——王夫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释义: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13、建立正确思想的方法是什么?

14、从旁人的愚行中学到聪明。

15、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中)

16、近市无贾,在田无野

1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8、以爱心、善心待人,是儒家所主张的为人之道。

19、也就是说,儒家文化救不了今天的中国,必须毫不犹豫地走向工商业文明。你看,中国过去的170年,一定程度上我们的进步是因为“去儒家化”的结果。

20、一分学问,百倍工夫。

二、关于实践出真知的名人名言

1、“居上位而不淫,临事而栗者,鲜不济矣。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2、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廖沫沙

3、海有边山有路,学无涯不停步。

4、“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大学》

5、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

6、先愁于事的后安干事,先安于事的后愁于事。

7、格言大意:别人对我有恩德,是不能忘记的;而我对别人有恩德,则是不可不忘记的。这是我国古人推崇的一种与人交往的原则:从受恩的角度说,应该“有恩必报”;从施恩的角度说,却要“施恩不图报”。

8、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自吃一吃。——毛泽东(中)

9、格言大意:一根枝条成不了树,一棵树成不了树林。后人引用这两句诗,说明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必须善于团结人,发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

10、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维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在一个落后的思维模型里,即使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

11、“盛教如无”是有学识人的修养与胸怀,与大智若愚异曲同工,只有谦虚好学的人才能达到。

12、格言大意: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这是孔子劝人改过的话。它所强调的是,人不免犯错误,有了错误而不改正,就真的会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了。

13、格言大意:人都是会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司马迁的这句话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严肃思考,常被用于鼓舞人们为正义的事业而奋斗、牺牲。

14、格言大意:尺虽比寸长,但也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5、贫不胜忧,富不胜乐

1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7、我们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我们要向自然索取。——米丘林

18、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19、“唯义所在,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2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三、实践真知的名言警句

1、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2、格言大意:源头干净,水流就清;身形正,影子就直。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品格高尚,清白无瑕,就能时刻把握自己,堂堂正正地做人。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4、格言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这句话强调,我们在求知、求学中不要弄虚作假,不懂装懂。

5、科学不神秘,实践出真理。

6、不唱流言,不陈其能言必有主,行必有法

7、每一句话里面都要有逻辑推导,不然概念都没有了。

8、我曾听孔子说过什么是最大的勇敢:自我反省,正义不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是普通百姓,我也不恐吓他们;自我反省,正义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有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9、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竭尽全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了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10、生存结构:就是我们所生存的环境;

11、(译文)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处在上位而不放纵,地位高也不会出现危险;控制开支,节约费用,慎重地执行礼仪法度,财富充实也不会遗失。地位高却不危险,是长久高贵的保证;财富充实却不遗失,是长久富有的保证。

12、“宫中雍雍,外焉肃肃,兄弟憘憘,朋友切切,远者以貌,近者以情。”《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13、这是对“进则能达,退则能静”的进一步解释。

14、曾子为人们描绘出一条谨慎从事的路线图,实际也是决策和执行决策的路线图:行动前思考(思)、论证(论);行动中按计划行事(思言之);行动后检验(思复之)、总结(思无悔言)。这五个步骤规定了实践的全过程,与现代管理学的要求几乎完全一致,是我们做事仍应遵循的规律。

15、如果你不带偏见地去考虑问题,如果你思考一下这些准则的一般性质,你就可以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因为所有的准则事实上都是实践上的。——布拉德利

16、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车尔尼雪夫斯基(俄)

17、格言大意:恭谨勤劳,竭尽全力,直到死为止。这也就是后人所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常用以赞美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人。

18、路在人走,事在人为。

19、文艺复兴,复兴的到底是什么?真的是“文艺”吗?大错特错。表面上带来的结果是文艺,而实际上复兴的是“哲学”——将古希腊的哲学复兴到15世纪的欧洲,然后才开启后面的一系列革命。

20、文化一定首先具有遮蔽性。人类的任何文化都跟真理无关。也就是说,如果文化不发生外部对撞和交流,由于文化的内在模型的统一性和自洽性,你站在自己文化内部是绝然无法突破自己的文化坚壳的。

四、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的名言是

1、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有发生、发展、结束规律的,把握规律是为政治事的关键环节。

2、(启示)只有多了解人、能够识别多种人,才能有选择的因人因才而用。时至今日,“多知而择”仍是选才用人的重要前提。

3、在马克思的认识论中,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真理的准确性,在这句实践出真知中,真知就是真理的意思,正确的认识才能叫真理。

4、抓药三年会看病。

5、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德.费尔巴哈

6、大病三年,行医赚钱。

7、“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信矣。”《论语·泰伯》

8、此话显示出曾子高尚的思想境界。曾子以仁、义为立身标准,富贵与仁义相比,再高也高不过仁义。

9、在望眼镜发明以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第谷,用肉眼观察天象20年并做详细记录,但因为他怀揣的是“地心说”,所以他始终不能对自己的观察做出任何解释。

10、常言道,正人先正己,己不正不能证人,领导者必须先做出表率,群众才会跟着做。

11、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开花多结果少,这是大自然中常有的现象;说的多做的少,这在人类中也是常有的现象。

13、君子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探索真理严肃认真。

14、格言大意:富贵不能使心志迷乱,贫贱不能使节操改变,武力不能使人格屈服。这是孟子心目中有气节的人的形象。人不管是处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要有刚正不阿的精神,有自己的独立人格,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

15、养花知花性,养鸟懂鸟音。

16、古希腊人有一种很奇怪的想法,就是——眼前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流变的假象。在假象背后不变的是事物背后的支配力量,某种恒定的、不可分的东西,他们称之为“本体”,他们认为真正存在的是这个东西。这叫“眼见为虚”。

17、“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xié)矩之道也。”

18、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19、假如一个人尽想着我办不到,那他果然就会办不到。——车尔尼雪夫斯基

20、“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五、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的名言有哪些

1、人们如何和谐的相处?曾子以极其简短的语言说出了对不同的交往中应持的态度。突出了和顺、亲切、礼貌、真诚,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3、不假贵而取宠,不比誉而取食

4、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鲁迅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如果真理是名贵的珍珠,那么实践就是产生珍珠的大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杜甫
格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行先于知”意思是说我们只有先从事社会实践,才能获得知识,而“知先于行”是说我们首先有理论知识,才能指导实践,采取行动,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有片面性,我们要正确处理知与行的关系。

7、道理不求过快弄明,做事不求过快成功。自己说的话,要能够得到后人的赞扬;自己做的事,要能够成为后人的榜样。君子要终生诚实地坚守这一点。

8、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英.托·富勒

9、“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存往者,在来者,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

10、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颜元(清)

11、(译文)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末梢,如果把根本当成外在的东西而把枝末当成内在根本,那就是与百姓争夺利益。

12、数不尽的土粒,渡不尽的学海。(蒙古谚语)

13、“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己虽不能,亦不以援人。”《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14、从书本上得到 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15、格言大意: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过分苛求就没有同伴了。这句话说明,与人相处,要有宽容的态度。过于苛求,就难以发现别人的优点,不能与别人合作,最终导致自我孤立。

16、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bó)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17、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在农田里耕作,鲁国国君派人去赠送给他采邑,曾子不接受。再次前往,还是不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赠送的人往往害怕赠送人,赠送人往往对接受人表现出骄纵,即使国君赠送我采邑而对我不骄纵,我能不害怕吗?”

18、综上所述,“哲科思维”——是工商业时代指数级增长的动力因。

19、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

20、患难除之,财色远之

1、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李光地

2、兽类动物长毛以后才能生存,鸟类动物长全羽毛以后才能生存,兽类和鸟类动物是阳气所化生的。龟科动物长有甲壳以后才能生存,鱼龙一类动物长满鳞片以后才能生存,龟和鱼龙一类动物是阴气所化生的。只有人没有毛、羽、鳞、甲就能生存,人是阴阳两气的精华。兽类的精华是麒麟,鸟类的精华是凤凰,龟科动物的精华是龟,鱼龙类动物的精华是龙,人类的精华是圣人。龙不借助风力就不能腾空,龟甲不用火烧灼就显示不出卜兆,这都需要阴气和阳气的交合。麟、凤、龟、龙这四种动物,之所以都被圣人所役使,是因为圣人是天地的主管人,是山川的主管人,是四方百物的主管人,是宗庙的主管人。

3、火到猪头烂,功到自然成。

4、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5、但是西方,尤其是古希腊,那里都是群岛,一开始用的也是象形文字。但是他们需要密集的沟通,于是发明了拼音文字。

6、曾子以鄂鄂、战战形象的语言再次强调了说话正直、做事谨慎的重要性。

7、格言大意:古代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仅仅因为他们有非凡的才能,而且因为他们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这句话强调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敢于面对困难,顽强拼搏,坚持不动摇。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9、十艺半懂,不如一艺精通。

10、人非人不济,水非水不流

11、官怠于宦成,祸生于懈惰慎终如始

1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13、离开实际的理论是死理论,离开理论的实际是瞎实际。

14、(启示)“财聚民散,财散民聚”是财富分配、治国方略,涉及国家大局。

15、混沌研习社|一所全新的互联网大学,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国际化视野的创新人才。全年22堂大课,力邀全球顶级商学院教授、行业研究专家、实战企业领袖分享。

1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17、格言大意:大海不嫌弃任何水流,因此能成就它的大;高山不拒绝任何泥土石块,因此能成就它的高。这两句话说明,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不能计较细微小事,要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和高山一样的气度。

18、高而不危,满而不溢

19、王东岳:凡是感官和直觉得到的经验,都不能构成知识。不经过思想整顿的经验,全是假象。因此,思想清明是目光清明的前提。

20、千根柳条编成筐,不编不知编筐难。

1、格言大意:聪明而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而不以为羞耻。这句话表明,要想获得真知,好学和善问缺一不可,而要做到这两点为,都需要有谦虚的态度。

2、为什么在那个节点发生那么大的增长?指数级增长背后的动力因是什么?

3、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卢梭

4、这是一个交友原则问题。

5、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你接受了第二曲线理论(非连续性),就会知道中间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句话说起来很难受,但我们必须面对现实。

6、目者心之浮,言者行之指

7、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李光地(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