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柱鼓瑟和刻舟求剑的区别(精选144句文案)

一、胶柱鼓瑟

1、“鼓”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2、成语辨形胶,不能写作“绞”。

3、意思是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

4、例句:他那人泥古不化,我都不屑教诲了。

5、(反义词)标新立异随机应变通权达变

6、十几年前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村委会来解决,可现在情况变了,办法也要改进,不能胶柱鼓瑟。

7、(解释):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8、(例题)国家的道德建设固然要有道德规范的制定和宣传,但是如果没有人民意志规定的法律,没有个人道德感的萌发和践行,那些有关社会公德、公民道德、家庭美德的规范就不能落到实处,无异于。道德行为选择是个人的,而且从特殊情况来说只有个人意志才能最终作出抉择。这种能力和权利不能被甚至替代,必须由个人对自己的行为选择负责。

9、胶柱鼓瑟,汉语成语。拼音是jiāozhùgǔsè,意思是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成语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10、柱:瑟上调节声音的短木。

11、从前有个齐人跟赵人学习瑟这种乐器,他不去刻苦钻研演奏瑟的技术,却依照赵人预先调弄好的音调,将瑟上调音的短柱用胶粘固起来,就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乡。齐人回家后,摆弄了多年,总是弹不出一支曲子。他还觉得奇怪呢!后来,有个跟赵国人学艺的人来到他这里,询问他埋怨的原因,才知道前面这个齐人的举动是多么愚蠢啊!。

12、点下面蓝字,复习部分往期成语

13、(语义说明)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贬义。(胶柱鼓瑟造句)做人不能够胶柱鼓瑟,要懂得随机应变,巧妙解决问题根本。哪有人如此胶柱鼓瑟,不知变通?十几年前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村委会来解决,可现在情况变了,办法也要改进,不能胶柱鼓瑟。要突破目前的外交困境,胶柱鼓瑟的政策是行不通的。这个时代环境瞬息万变,假如做人胶柱鼓瑟,因循守旧,就会被淘汰。古人之言固然有不少精采处,但到底时空不同了,一味执着就是胶柱鼓瑟。

14、(小知识)“杀妻求将”的是谁?

15、腰鼓:古乐器,两头粗,中间细。比喻兄弟辈里居中的的那一个较差。

16、赵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根据客观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是成功之道;教条主义、拘泥成法、墨守成规是不行的。

17、胶柱鼓瑟一词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柱可以扭动,并且由此调节瑟的弦音,如果把柱胶住,固定不动,那就无法调弦,不能弹奏千变万化、丰富多样的曲调了,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的人。

18、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虽微贱,却是有用的东西。

19、鼓、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两者不可分离,因以喻互相帮衬。

20、鼓吹:乐器合奏。特指听到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

二、胶柱鼓瑟和刻舟求剑的区别

1、成语解释胶:用胶粘住;柱:瑟上调音用的短木;鼓:弹奏;瑟:一种古乐器。用胶把柱粘住;再去弹瑟;比喻拘泥固执而不知变通。

2、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3、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间谍说:“秦军所厌恶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最终赵国惨败。

4、一:墨守成规:墨守成规,亦作“墨守成法”。战国时墨翟(即墨子)善于守城,世人谓之“墨守”。后以“墨守成规”指固执旧法,一成不变。二:胶柱鼓瑟:现含贬义色彩,指不能灵活变通。多用于书面语中。胶柱鼓瑟”,亦作“胶柱调瑟”。比喻拘泥成规,不知灵活变通。三:区别:墨守成规主要偏指用老的一套办事,保守思想,不肯改进。胶柱鼓瑟一般大多用于书面语,前者多重在说明按老的方法,后者多说明按老规矩。

5、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同“鼓唇摇舌”。

6、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7、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

8、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两部器乐合奏。特指蛙鸣。

9、于是赵孝成王派兵接收并占领了韩国上d郡。韩国的这一做法让秦国非常生气。赵孝成王七年(前259年),秦国与赵国军队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对抗作战,这时赵国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已患重病,赵王派遣廉颇带兵攻打秦军,秦军多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应战。秦军多次挑战,廉颇也不理睬。赵王听信秦国间谍散布之谣言。秦国间谍说:“秦国害怕的,就只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将军。”赵孝成王因此用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凭名声使用赵括,象是用胶水胶粘瑟上的弦柱来弹瑟,音调不能变通一样。赵括只会死读他父亲的书,不能随机应变。”

10、胶柱鼓瑟(胶柱鼓瑟)(出处)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释义)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固执拘泥(近义词)胶柱调瑟、刻舟求剑(相反词)随机应变、通达权变◎那些胶柱鼓瑟的老学究,那能知道这个新境界呢!知道意思后,就很好造句了。

11、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现在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缩。

12、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间谍说:“秦军所厌恶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

13、曳瑟知林,湘灵鼓瑟,泓峥萧瑟

14、以“鼓”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15、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16、第一空,由“无异于”可知,前文是对横线处词语的解释说明,表意为道德规范没有落到实处没有效果,B项“一纸空文”形容法律规范不被遵守则毫无用处,C项“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均符合文意;A项“海市蜃楼”指虚无缥缈、实际不存在的事物,文段强调的是规范不能落到实处,而非是规范不存在,排除;D项“胶柱鼓瑟”形容不能灵活变通,文段侧重离开实践而非变通,排除。

17、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的开头部分。也比喻一个事件的开头。

18、《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19、停止敲击锣鼓。比喻结束,结尾。

20、比喻失败后,整顿再起。

三、胶柱鼓瑟的意思

1、胶柱鼓瑟(jiāozhùgǔsè)释义: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例句:时代前进了,措施也得跟上去,~是不行的。

2、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3、成语历史故事,就是希望能构建这样一个有故事的世界,欢迎你的加入,在这里,你将听到成语背后的精彩故事,了解经典的历史趣事,还可以说出你自己的趣事,由我们记载下来,说不定就成了明天的历史哦。

4、佛寺晨撞钟,暮击鼓以报时。

5、鼓舞:振作,奋发。振奋人们的信心。增强人们的勇气。

6、争着出头;要冒尖,强出头。

7、赵孝成王听信了秦国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最怕马服君的儿子赵括担任将军。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蔺相如劝阻说:大王凭名声用赵括,就像是把胶把瑟上的弦柱粘住来弹瑟,音调不能变通一样,他不懂得随机应变。赵王不听。结果,赵军被秦军打败,40万大军被活埋。赵国几乎灭亡。

8、软外皮中塞得圆鼓鼓的;藏物凸起的样子。

9、(拼音):jiāozhùgǔsè

10、张:陈设,展示;旗鼓:旗帜和战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

11、我父亲曾在茶余饭后褒贬过:“你曹叔喜欢古诗古词,有点艺术家的作派,但未免胶柱鼓瑟,给女儿取名字选字过于生僻拗口了!

12、犹言摇唇鼓舌。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13、羯鼓:两面蒙皮,腰部较细的一种鼓。敲击羯鼓,使杏花早开。

14、湘妃鼓瑟,囊橐萧瑟,隐琴肆瑟

15、擂鼓:急击鼓。筛锣:敲锣。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16、每天七点半,虫在这里陪你上岸

17、锦瑟华年,和如琴瑟,瑟瑟失调

18、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19、比喻人失势受到大家的欺侮。

20、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同“对牛弹琴”。

四、胶柱鼓瑟的近义词

1、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让他做将军。”赵王说:“为什么?”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作朋友看待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东西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过向家事。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拾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王说:“您就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不受株连吗?”赵王答应了。

2、形容高兴而振奋。同“欢欣鼓舞”。

3、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4、当刚刚入学的孩子,向你炫耀他新学到的成语时,你是否很想向他解释成语背后的故事,从而让他体会学习的快乐?

5、(点上面蓝字链接看答案)

6、我们学习古代的东西不要泥古不化。

7、胶柱鼓瑟:又名"胶柱调瑟",是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灵活变通。含贬义色彩,多用于书面语中。

8、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9、布鼓:布蒙的鼓;雷门:古代浙江会稽的城门名。在雷门前击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

10、“鼓”字在第六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11、泥古不化。比喻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而不知变通。成语出自《宋史·刘几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12、成语例子情况变了,办法也要适应,不能胶柱鼓瑟。

13、鼓:战鼓;角:古代军队中的乐器,即号角。战鼓响,号角鸣。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

14、我父亲曾在茶余饭后褒贬过:“你曹叔喜欢古诗古词,有点艺术家的作派,但未免胶柱鼓瑟,给女儿取名字选字过于生僻拗口了!

15、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以为天下没人能抵得过他。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可是并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缘故,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

16、赵孝成王因此用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凭名声使用赵括,象是用胶水胶粘瑟上的弦柱来弹瑟,音调不能变通一样。赵括只会死读他父亲的书,不能随机应变。”

17、金钟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18、(小知识)“深厉浅揭”的近义词是?

19、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0、赵国的国君赵孝成王(赵武灵王之孙)和平阳君赵豹商议此事,平阳君主张不接受上d郡,他认为冯亭不将上d交给秦国,是想嫁祸给赵国,接受它带来的灾祸要比得到的好处大的多。赵孝成王又召见平原君赵胜和赵禹商议,二人劝赵孝成王接受冯亭的上d郡,他们说:“发动百万大军作战,经年累月的攻打,也攻不下一座城池。如今坐享其成得到十七座城池,这是大利,不能失去这个机会。”

五、胶柱鼓瑟成语故事

1、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2、成语拼音jiāo zhù gǔ sè

3、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4、眼睛张大、凸起的样子。指使眼色。

5、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6、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同“偃旗息鼓”。

7、周末学成语|空谷足音、屡试不爽

8、“鼓”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9、鼓:弹奏。喧天:声音大而嘈杂。弹奏着各种乐器,声响大得直冲云天。形容十分欢乐热闹。

10、渔阳:地名,现河北省蓟县,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有战事发生。

11、①指欢庆祝贺。②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

12、第一空,根据“创作是长途赛跑”可知,“抢跑”“抄近路”等都是不好的行为,对创作本身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故横线处表示这些行为都将被证明是种错误的、不好的行为,B项“枉费心机”指白白的浪费心思,意谓徒劳无功,可以形容错误的行为给创作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保留。A项“罄竹难书”比喻罪恶很多,难以写完,用在此处程度太重,排除;C项“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文中并无被他人利用之意,排除;D项“危言危行”指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用于此处感情不符,排除。验证第二空,搭配“文艺精品”,“洛阳纸贵”比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搭配恰当,且符合文艺精品的特点,当选。故正确答案为B。

13、形容欢乐振奋,感情激动。同“欢忻鼓舞”。

14、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15、成语注音ㄐ一ㄠ ㄓㄨˋ ㄍㄨˇ ㄙㄜˋ

16、有个齐国人跟赵国人学弹瑟,由赵国人先调好了弦,(齐人)就将调弦的柱子用胶粘住了回家。三年弹不成一首曲子,那齐人埋怨赵国人。有个跟赵国人学艺的人来到他这里,询问他埋怨的原因,才知道前面这(齐)人这么蠢。

17、一:墨守成规:墨守成规,亦作“墨守成法”。战国时墨翟(即墨子)善于守城,世人谓之“墨守”。后以“墨守成规”指固执旧法,一成不变。二:胶柱鼓瑟:现含贬义色彩,指不能灵活变通。多用于书面语中。胶柱鼓瑟”,亦作“胶柱调瑟”。比喻拘泥成规,不知灵活变通。三:区别:墨守成规主要偏指用老的一套办事,保守思想,不肯改进。胶柱鼓瑟一般大多用于书面语,前者多重在说明按老的方法,后者多说明按老规矩。

18、成语胶柱鼓瑟原意就是用胶把柱粘住,使音调不能调整,后用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19、《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因为赵括的名声就让他做将军,就像粘住了瑟上的弦柱之后再来弹奏琴瑟。赵括只能熟读他父亲的兵书,却不知道变通运用。”

20、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

1、原谓人民吃得饱,有余闲游戏。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

2、烽鼓:烽火与战鼓;息:停止。比喻战乱不止。

3、琴瑟失调,锦瑟年华,琴瑟和好

4、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5、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6、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哺:口中所含的食物。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7、犹偃旗息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8、赵孝成王七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对垒,这时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赵将廉颇坚守营垒。“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结果,“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9、偃旗息鼓、 一鼓作气、 晨钟暮鼓、 紧锣密鼓、 重整旗鼓、 旗鼓相当、 胶柱鼓瑟、 大张旗鼓、 欢欣鼓舞、 敲锣打鼓、 锣鼓喧天、 重振旗鼓、 布鼓雷门、 敝鼓丧豚、

10、时代前进了,思想得转变,胶柱鼓瑟是不行的。

11、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12、两军对敌;对抗。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同“旗鼓相当”。

13、《史记·廉颇蔺(lìn)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14、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15、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

16、柱:瑟上调节声音的短木。瑟:一种古乐器。是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亦作“胶柱调瑟”。

17、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18、胶柱鼓瑟: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刻舟求剑: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这是正规解释,但是从感情方面来看,后者更有讽刺意味,而且前者是形容做无用功,后者是无作为,前者痴,后者傻。

19、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20、第二空,由“甚至”可知,横线处词语与“替代”构成递进,程度较轻,C项“削减”指削弱减少,符合文意,当选。B项“剥夺”指用强制的方法夺去或依照法律取消,与“替代”程度相近,不能构成递进,排除。

1、qìngzhúnánshū

2、战国时期,赵国自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以来,国势较盛,军力较强,对外战争胜多负少。当时秦国也是十分强大的国家。秦赵两国军事实力不相上下,都是当时的强国。

3、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4、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5、(成语拼音)jiāozhùgǔsè

6、桴:鼓槌。用鼓槌打鼓,鼓就响起来。比喻相互应和,配合得很紧密。

7、赵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

8、瑟瑟缩缩,瑟瑟有声,琴瑟相调

9、《昆虫记》(普通的黄蜂):“结果,它们都由于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而命丧黄泉。”(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因循守旧、胶柱鼓瑟(反义词)勇往直前、一往无前、开拓进取(示例)在成绩面前,我们不能骄傲自满,~。

10、金:指锣。指战场上击鼓打锣,以壮声势。

11、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同“暮鼓晨钟”。

12、桩的形近字柱,组词:柱石,顶梁柱,柱子,偷梁换柱,中流砥柱,一柱擎天,棱柱,烟柱,矿柱,脊柱,江珧柱,支柱产业,台柱子,光柱,冰柱,胶柱鼓瑟,台柱,擎天之柱,柱国,冰弦玉柱,一柱难支,擎天一柱,强自取柱,壁里安柱,砥柱,天柱,柱脚,柱工,汞柱,鼻柱,煤柱,脊柱前凸,百达柱,玫瑰柱。

13、吃饱肚子,和乐相处。形容太平欢乐。

14、鼓点无力,旗帜歪倒。形容军队士气不振。

15、情况变了,办法也要适应,不能胶柱鼓瑟。

16、鼓动嘴唇,摇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17、于是赵孝成王派兵接收并占领了韩国上d郡。韩国的这一做法让秦国非常生气。赵孝成王七年(前259年),秦国与赵国军队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对抗作战,这时赵国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已患重病,赵王派遣廉颇带兵攻打秦军,秦军多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应战。秦军多次挑战,廉颇也不理睬。赵王听信秦国间谍散布之谣言。秦国间谍说:“秦国害怕的,就只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将军。”

18、赵孝成王不听,仍旧任命赵括为将。结果赵军在长平之战中遭到惨败,丧师数十万,赵括也被秦军射死。长平之战以秦国获胜而告终。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单独和秦国全方位对抗,此战后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见战国历史分期)。赵孝成王后悔没有听从平阳君赵豹的建议,又因为赵括的母亲先前阻止赵括出征时说的话,没有诛杀赵括之母。

19、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20、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

1、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d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于是,韩国的国君韩桓惠王让上d郡郡守冯亭把上d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冯亭不愿降秦,同上d郡的百姓谋划之后决定利用赵国力量抗秦,把上d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于是,冯亭便派遣使者通报赵国。

2、近义词:食古不化、一成不变、按图索骥、刻舟求剑

3、琴瑟之好,琴瑟不调,胶柱鼓瑟

4、(小知识)“半老徐娘”的“徐娘”指的是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