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高中(精选103句文案)

一、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提问:为什幺高官厚禄诱惑不了?试举例说明。

2、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3、部编版初中语文8年级上册古诗文译文+赏析

4、《出师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图报的句子是: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5、(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6、提问:“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7、④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8、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9、(要点)“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1、《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1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13、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

14、译: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15、*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国。

16、《小石潭记》中描写潭周围树木的语句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7、本文采用对比的写法,请举出一例,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18、勿丧:不丢掉,丧:遗失

19、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和重音,要读得流畅,朗朗上口,读出语言的气势和感情。

20、*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二、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高中

1、《曹刿论战》中表明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人民的拥护上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鱼我所欲也》中,用“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强调“生命”固然重要,但若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义”),我是不会苟且偷生的。

3、表对象“对”如:万钟于我何加焉

4、译文: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5、(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6、鱼我所欲也配乐朗读

7、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9、辟:通“避”,躲避

10、玉不琢,;人不学,。(《礼记?学记》)

1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词《雨霖铃》中的名句。有的考生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岸误写成暗,残误写成惨。只要明白此名句是写词人设想酒醒后看到的情景:杨柳的岸边,杨柳依依,晨风习习,天空中挂着一钩残月;柳而未能留,睹柳令人伤感,月残人不团圆,令人倍感凄惨,就不会写错了。

12、⑦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13、第⑴句意思相反,第⑵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14、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5、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16、(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17、《曹刿论战》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彼竭我盈之时,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之时。

18、⑾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19、学习本文对人生的正确抉择。

20、10《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禅如果跟将军向宠商讨军队中的事情,就会有“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的稳定局面。

三、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文档

1、△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用呢?

2、夏完淳的《别云间》中,表现出诗人的英雄气节和豪迈情怀的句子就: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3、《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下列字词的解释: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6、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穷二白B.贤者能勿丧耳/丧尽天良

7、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8、《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了效果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9、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0、*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

11、2019年中考古诗文默写中考古诗文默写汇总

12、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13、河北省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21篇

1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5、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16、例如:从白居易《琵琶行》,柳永《雨霖铃》,姜夔《扬州慢》中各选一个描写月色的句子填在横线上.

17、《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8、是亦不可以已乎?

19、排比:强有力的批判了这种丧失本心、见利忘义的行为。

20、孟子认为“行道之人”不吃“嗟来之食”是“不失本心”的行为。但也有不赞同“行道之人”的做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汇总

1、“是心”指在生和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本心”指羞恶之心。根本原因是“失其本心”。

2、好啦,快来做一下下面的练习吧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4、《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①比喻论证。以鱼和熊掌比喻生与义。用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的事例比喻守义不辱。②对比论证。鱼和熊掌对比,生与死对比,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向和今对比。③举例论证。举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

7、△(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8、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

9、弟子不必不如师,。(韩愈《师说》)

10、秋瑾的《满江红》中“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11、《鱼我所欲也》一文,通过前文列举的鱼和熊掌的例子,表明作者关于“生”和“义”的观点的两句是:,。

12、②苦无名师引导,长趋百里外,从师叩问。

13、万钟:钟,古代的.一种计量器名,六斛四斗为一钟。本词是指很厚的俸禄。

14、译文: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15、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16、*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

17、二者不可得兼()故不为苟得也()蹴尔而与之()。

18、(2)蹴尔而与之(给予)

19、正反对比,说理透彻。为了让说理更具有说服力,作者还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使论述更严密、深刻、有力。如课文第二段,作者以乞人不受、不屑不义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了舍生取义是人人共有的天性;第三段又以不辨礼义而收万钟之禄,是失其天性,我对此不屑一顾;但世人却是为了“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苦苦追求。“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无论是“万钟”’,也无论是“一箪食,一豆羹”,与“义”字比较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进而论证了舍生取利是丧失本心。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五、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及答案20句

1、(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

2、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3、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

4、八下‖《苏菲的世界》全集

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6、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

7、*即使拿一千里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

8、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9、(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1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也这个我们做过理解默写的。我查过通过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

12、支:通“肢”四肢的意思汤:热水。

13、《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4、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附权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的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家,齐王托人挽留孟子,条件是准备在首都的中心地区建一座房子给孟子住,并送给孟子万钟粮食作为弟子们的生活费用,结果遭到孟子的严辞拒绝。(《公孙丑下》)可见,孟子在本篇中所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有所为而发的,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15、(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16、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17、《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18、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9、(2)第二段人应保有本心,不要见利忘义。

20、译文:曾快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也这个我们做过理解默写的.我查过通过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

2、提问:为什幺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