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原因是什么?(精选82句文案)

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原因是什么

1、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大军驻守祁山,扬言要从斜谷进击郿县。派遣大将赵云、邓芝作为疑兵出箕谷,分散曹魏的注意力;命令马谡督率诸军作为前锋,与张郃战于街亭。

2、这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北伐的重视,以及面临着的压力。

3、虽说是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但诸葛亮如此大的战役行动,放在了投机取胜上,显然不符合用兵之道。

4、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斩掉是诸葛亮与马谡的“恩若骨肉、情同兄弟”的私人感情,续接是统治者与民众的“兴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国家理想。诸葛亮的挥泪,有不舍,有失望,但没办法,作为政治家,只能做这样的选择。

5、由于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节度,举动失宜,被张郃大败。

6、挥泪斩马谡寓意:纪律是一切制度的基石,组织与团队要能长久存在,其重要的维系力就是团队纪律。要建立团队的纪律最首要的一点是:领导者自己要身先士卒维护纪律。

7、首先,马谡是荆州襄阳人,马家兄弟五人都是人才,才能最高的是马谡的大哥马良,其次就是马谡,诸葛亮本人很小的时候就跟随叔父生活在襄阳隆中,因此大概率与马谡是认识的,尤其是与马良关系较好,马良在刘备时代已经做到侍中的官职,这可是刘备的近臣,说明马良很得刘备常识。

8、但是大家认为吴懿也是能够守住街亭的将领,这就值得商榷了。这是因为吴懿此人虽然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主要是因为妹妹当了刘备的皇后。此人没有在军事上有很高的造诣,唯一的优点就是久经战阵,沉稳持重。在魏延死后,他接替魏延镇守汉中,险些遭受司马懿的攻击。

9、原因: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在山上扎营,是丢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丢失,让蜀汉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陕西的最好时机,作为将领,马谡需要负主要责任。马谡(1)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2)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3)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

10、对马谡不争气很生气。

11、第诸葛亮没有多少兵力,十几万大军那是扯淡。

12、可是,大家只是看到了马谡打败仗的事实,却忽视了他逃避责任的事实。在街亭之战失败后,马谡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那就是他不敢回到诸葛亮的大营,而是私自逃回了蜀中。直到诸葛亮回师,才将马谡抓了回来。这件事犯了诸葛亮的大忌,是他一定要杀马谡的原因。

13、再就是赵云、邓芝作为疑兵,没有任何不同。

14、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却不是唯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

15、诸葛亮方面,参军马谡自告奋勇要求前去守街亭。并且信心满满,跟诸葛亮签下了军令状,自以为饱读兵书,小小街亭万无一失。

16、其实第一次北伐失败后,有一些对诸葛亮及蜀汉政权不满的人在背后看诸葛亮的笑话,或者努力在这事上抓住诸葛亮的把柄,同时又有不少将士因为马谡的错误感到愤怒,诸葛亮并不是只有杀马谡一条处理方法,至少还可以戴罪立功或者贬为庶人或者打入监狱等等。

17、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派马谡去守街亭。这个任务完成难度不高,但是战功却是很大。虽然诸葛亮有培养栽培马谡的意图,想要为蜀汉造就一位人才。但是,由于诸葛亮与马谡的私交,难免会让人有任人唯亲的看法。

18、这就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

19、挥泪斩马谡为平内乱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三国中著名的段子,但在易中天看来,其中疑点重重。“如果说一个将军打了败仗你就要杀他,你有多少将军杀?蜀国人才本来就少,这不是让亲者痛、仇者快吗?”易中天说。易中天表示,蜀国内部政权很不稳定,荆州集团、东州集团、益州集团三股力量相互抵制。为了平息内乱,诸葛亮实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绝不徇情枉法。对于马谡的处理只能是四个字:从重从快。

20、诸葛亮大军以姜维为先锋,兵出斜谷,这是给诸葛亮一个面子,替他解脱。

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原因是什么?

1、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马谡一时大意失守街亭,使西蜀丢失了一个重要据点,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扩展资料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结果:

2、传记明确记载,马谡是违背了诸葛亮的部署,行动适当。而不是马谡不熟悉地理环境,安营扎寨不当导致的失败。

3、不过,这都是演义的说法,可以做个故事随便听听,不必当真。

4、其北伐之初,许多臣僚、将领不同意诸葛亮的军事战略,但他一意孤行。

5、同时,诸葛亮又派遣高翔带领一万人马,去街亭东北方向的列柳城驻扎,以防万一。

6、从上面的分析,就会看出,马谡失街亭不仅仅是马谡战术的失当,还有许多问题存在。

7、但诸葛亮也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弊病,唯一的解释就是,诸葛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手上并没有多少兵力可用。

8、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9、因为要平定将士民愤。

10、诸葛亮总结此战失利的教训,痛心地说:“用马谡错矣。”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丞相待我亲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这次我违背节度,招致兵败,军令难容,丞相将我斩首,以诫后人,我罪有应得,死而无怨,只是恳望丞相以后能照顾好我一家妻儿老小。这样我死后也就放心了。”

11、把马谡杀了也就杀了,没必要挥泪。

12、我想反问您个问题,马谡因战场指挥失利就被杀,这样的处置合理吗?那诸葛亮本人该承担什么责任,受什么处罚呢?

13、马谡同样在刘备时代得到重用,先后任职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绵竹和成都可是蜀汉的重镇,但是刘备在临死前对诸葛亮说过马谡的才能有些言过其实,刘备得到这个结论也是根据自身对马谡的观察,但是,马谡在诸葛亮时代,仍然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

14、传记还记载,20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之后,后主刘禅专门下诏,说:“街亭战役,罪责属于马谡,而您却把罪责加在自己身上,深深的贬低压抑自己。我不便违背您的心意,听从了您的要求。现在天下还不安定,您这样一直贬低自己,对光复大业不利。现在恢复您的丞相职务,希望不要推辞。“

15、类似的书还有二月河的《雍正皇帝》等书,抽离其残酷、自私的封建帝王特质,刻意塑造其朝乾夕惕的勤政一面,都快把他塑造成无产阶级革命家了,也不过是作者在编织自己的圣君梦而已。

16、诸葛亮是丞相,负有全面责任。虽然犯错的是马谡,但是用人不当的却是诸葛亮。

17、或许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原因,《三国志》记载的比较详细。

18、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

19、诸葛亮出兵攻魏,马谡主动请缨,立下军令状。带兵去占领军事要塞街亭,但马谡刚愎自用、照搬兵书,把大营扎在缺水的山上,被司马懿夺了街亭,导致诸葛亮最有希望取胜的一次北伐完全失败。班师回朝后,诸葛亮为明军纪,将马谡问斩。而马谡素来是诸葛亮看重的人才,在南征孟获时出了很多有用的计策,并且两人私交甚好,所以行刑时诸葛亮泪如雨下......这就是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之后诸葛亮上表要求降职处分自己,也承担了部分北伐失败的责任。

20、如果马谡能够在街亭顶住张郃,战事进入胶着状态,曹魏自然会增加兵力增援街亭。

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原因是什么一事

1、因此,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将这个比较简单而收获巨大的任务交给他,是有着一定的私心的。这是因为马谡与诸葛亮的关系很好,诸葛亮和马谡谈论军国大事,能够谈到很晚。马谡对诸葛亮十分尊重,把他当作父辈一般。而诸葛亮器重马谡,认为他是当世之英才。所以,诸葛亮对马谡有栽培提拔之心。

2、《诸葛亮传》尽管是仅仅“戮谡以谢众”五个字,却大有深意,这就是诸葛亮挥泪的原因。

3、传记只说马谡督率诸军,演义具体到了高翔、魏延一起在街亭方向用兵,这没有大的疑义。不管是否是这几位大将,总之不是马谡孤军前往,而且都以马谡为首要。

4、可莫名其妙的是,马谡迟迟不见诸葛亮大军的踪影。这就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诸葛亮用兵之道。

5、马谡本来是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人。诸葛亮本来准备对其委以重任。

6、西苑屠宰场,这个可以指斩马谡的刑场,也可以指天下大乱。世道人心冰冷。

7、于是,派遣大将欲先行占据街亭。

8、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

9、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在《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占有很大的篇幅,占据大半个标题。马谡伏法归咎于犯法,按法当斩。诸葛亮执法根据于军法,依法追究。所以,挥泪斩马谡,不仅刹时刻画出马谡狂妄自大、恃才自负、言过其实的丑陋性格,还瞬间成就了诸葛亮有情有义、执法严明、严于自责的光辉形象。特别是诸葛亮斩马谡时“三哭”将诸葛亮的内心思想透露得淋漓尽致。

10、诸葛亮深知街亭的重要,派遣马谡带领二万五千精兵前往的同时,再拨上将王平协助。

11、刘备临终前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诸葛亮并未听取。北伐时期,诸葛亮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先锋,结果蜀军在街亭惨败给魏将张郃,诸葛亮退军汉中,马谡下狱后死亡(一说是军法处死),终年39岁。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12、熟读兵法,长期追随诸葛亮左右的马谡,很可能误以为诸葛亮很快就会率领大军跟随上来。只要能坚守个十天半月,大军到达,也就啥问题没有。

13、挥泪斩马谡的读音:huī lèi zhǎn mǎ sù。

14、后人有为诸葛亮辩解的,说诸葛亮是信任马谡的才干,在这场决战中,他要让马谡勇挑重担。可是,我们如果从大家的看法中,可以感觉到一丝端倪。那就是如果任用魏延去守街亭,还可以说诸葛亮把马谡当作魏延一流的人物。

15、从中看出诸葛亮作为政治家的深谋远虑,这是他高明的地方。

16、诸葛亮之所以斩马谡,是因为马谡在镇守战略要地街亭的时候,没有听从指挥,最后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为了让人信服,免去了自己的丞相职务,还将马谡等主要责任人斩首。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17、因为国家缺少人才。

18、由于诸葛亮选择的战场在陇上,这给曹魏出了一个难题。如果曹魏派出援军,就必须千里迢迢去赴援。诸葛亮在自己选择的战场,以逸待劳,占有主场的优势,这对魏军极端不利。但是如果不派援军,曹魏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诸葛亮将陇上收入囊中。当时的陇西郡守将就对蜀军说,如果一个月内曹魏的援军不能赶到,就投降蜀汉。曹魏君臣经过商议,最终曹睿决定派出援军。

19、更重要的一点,是诸葛亮想要破除刘备对马谡评价的影响。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专门提醒刘备,说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并不认可刘备的评价,但是这个评价也给马谡带来了心理阴影。在街亭之战中,他将军队拉上南山,就有在南山借助山势歼灭张郃的打算。他想要用奇功来证明自己,可是弄巧成拙,反而遭受了惨败。可见刘备的评价给他造成的负面影响。

20、其更莫名其妙的是,既然诸葛亮大军是从斜谷进军,街亭重要,但没有重要到能左右全局的地步。从以后历次北伐看,诸葛亮再也没有去守过街亭,为何第一次就会如此重要哪?

四、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是因为什么?

1、因为对自己用人不当感到后悔,所以才会“挥泪”。

2、对于蜀汉主力究竟要从街亭还是斜谷出兵,诸葛亮在等待一个结果,就是看曹魏如何应付他派出去的两支人马。

3、在日常使用中,“挥”也常做动词,表示弹奏,如挥弦、挥手。

4、不管有没有军令状,打了败仗,总要承担责任,否则就没法管理部队。

5、街亭之战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隐痛。在诸葛亮带兵打仗的戎马生涯中,这一仗是他最大的败仗。按照诸葛亮的布置,这一仗是不应该失败的。即便是失败,也不应该失败得这么惨。而造成这一切的人就是马谡。

6、在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中,马谡作为蜀军守街亭的主将,打了败仗。这一仗后,诸葛亮由于前无所据,只得被迫退回汉中。诸葛亮最有希望的一次北伐就此黯然收场。在战后,诸葛亮为了平息众怒,挥泪斩了马谡。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斩马谡,马谡又犯下了什么样的罪名呢?

7、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的原因。

8、刨除空城计这个桥段,失空斩的确是一出戏,是一出好戏。

9、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0、马谡打了败仗,却不敢承担责任,临阵脱逃,这不但引起了公愤,也触碰了诸葛亮的底线。诸葛亮因此只有杀掉马谡以平民愤。为此,诸葛亮还处分了马谡的好友,对马谡逃亡知情不报的向朗。诸葛亮将向朗免官,送回成都。我们从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对马谡逃亡这件事的气愤程度。

11、魏延以为没有得到重用,很不高兴。诸葛亮做了细致的思想工作,反复强调了街亭乃阳平关的要道,其重要性很大。魏延听了很高兴,才领本部人马愉快的接受了任务。

12、马谡在街亭之败后,诸葛亮为了严明军纪,尊重法律,挥泪斩杀了马谡。这里面有着马谡战败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马谡为了逃避责任,私自逃亡。这种行为引起了蜀军上下的义愤。诸葛亮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挥泪斩马谡,来平息民愤,振作士气。在诸葛亮的激励下,蜀军在短时间里恢复了战斗力,再次投入到北伐中去。

1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14、从这方面来看,大家普遍认为守街亭并非难事。只要有个有一定经验的老将就能够万无一失。那么,诸葛亮让马谡守街亭就不是让他勇挑重担,反而有故意让马谡占有功劳的意味。其实,现实也就是如此。

15、两人联手的是赤壁之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马谡熟读兵法,却没有过实战经验,大意失了街亭。诸葛亮六出祁山而不得,估计也是天意吧。

16、坚决杀掉马谡也是杀一儆百,树立他的权威、军威。

17、诸葛亮的整个如意算盘,都彻底泡汤。无论从哪个方向出兵,都失去取胜的机会。

18、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

19、因为按照军法,他的的确确是犯了他不应该犯的错,所以他必须被斩。因为他立了军令状,输了就得死。诸葛亮哭是因为他不想杀他,但军令如山。所以哭咯。而且,诸葛亮明明给了他作战计划,他不跟从,也不听诸葛亮特地为他安排的副将王平的劝告。还有,刘备死前就跟诸葛亮说了不能用马谡,但诸葛亮却不以为然。咳。

20、现在马谡犯了错,诸葛亮想起刘备,感到伤心所以“挥泪”。

五、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什么

1、这个看似是马谡战术的错误,本质而言,是诸葛亮战略部署的错误。

2、如果马谡能够占据上风,击败了张郃,而且曹魏并没有大军援助街亭。诸葛亮大军趁机兵出街亭,从这个方向突破,进击并占据关中,凉州、雍州收归囊中,兵临长安城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