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经典语录摘抄(精选141句文案)

一、孔子名言经典语录

1、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2、0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这里说到的学生颜回可很不简单,看看孔子对他的评价你就知道他有多厉害了。

4、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5、十一月初据香港黄历记载是孔圣人诞辰纪念日!《小学语文》特发布孔子名言和经典语录123句,以志纪念!!!

6、孔子语录: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

7、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

8、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9、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10、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1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孔子语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

13、(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名句

15、·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有德行的人居住在那里,哪里还会简陋呢?

16、不迁怒,不二过。

1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8、译: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19、(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20、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二、孔子名言经典语录摘抄

1、以后我们也可以学习孔老夫子的腔调,骂自己不听话的宝贝儿子了。这样“训斥”孩子既显文明,又有教养,两全其美啊!

2、一直以来,孔子都把颜回作为学生的榜样,不止一次的表扬和称赞颜回,勤奋好学是颜回的最大的优点。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颜征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孔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儒略历公元前年;格里历公元前年月日。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一般依《史记·孔子世家》说。)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6、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

7、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释义)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8、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9、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忠恕之道

10、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d。

11、(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同上)

1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14、孔子语录: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6、·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仁德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1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8、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9、·生无所息。(出处)《列子·天瑞第一》(译文)人生是没有什么休息的。

20、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三、孔子名言经典语录大全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2、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3、不迁怒,不贰过——孔子名言

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错上加错了。

5、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6、翻译: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7、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交友之道

8、译: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9、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0、诚信需要自己内心对于某种价值的坚持。

1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这样就远离怨恨了。

12、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4、孔子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1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6、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

1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8、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20、·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天下有道就出来做事;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

四、孔子说的经典名言

1、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广泛地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有所领悟,又能吸收新的知识。能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3、zǐyuēsānrénxínɡbìyǒuwǒshīyānzéqíshànzhěércónɡzhīqíbúshànzhěérɡǎizhī

4、子路勇猛,颜回推让,子路冲动,颜回克制,子路进取,颜回无为,子路狂,颜回狷。

5、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我太不仁义了!你出生三年之后,才离开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三年之丧,是天下通行的丧期,宰我你给了父母三年的爱了吗?”

6、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8、zǐyuēxuéérbùsīzéwǎnɡsīérbùxuézédài

9、孔子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国的贵族,祖先是商朝的开国君王商汤。在三监之乱后,周成王为安抚商国的贵族及其后裔,周公奉周成王之名赐封商纣王的.庶出的兄弟微子启在商丘建立宋国,用来供奉商朝的宗祀。在微子启去世后,他的弟弟微仲登上了帝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称为孔父家嘉。孔父嘉是宋国的大夫,曾经做过大司马,有封地在宋国的夏邑。由于他不幸在宫廷的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为了躲避灾祸逃亡到鲁国的陬邑生活。木金父之子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生父,是鲁国的陬邑大夫。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1、一个人能不能守住信誉一定跟他的道德观相关。

12、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翻译: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16、孔子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17、孔子语录: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翻译: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19、翻译: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20、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五、孔子的经典名言名句

1、子曰:有教无类。

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推荐理由:每日分享精彩搞笑视频

4、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5、(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6、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7、君子成人之美。《论语·颜渊》

8、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9、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10、·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处)《论语·学而第一》(译文)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11、zēnɡzǐyuēshìbùkěyǐbùhónɡyìrènzhònɡérdàoyuǎnrényǐwéijǐrènbùyìzhònɡhūsǐérhòuyǐbùyìyuǎnhū

12、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13、0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4、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15、孔子语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论语》

16、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7、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隳三都的措施,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隳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

18、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理想之道

19、(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20、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

1、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3、宰我之所以受到这样的批评,是因为他跟老师孔子说,三年的丧期也太久了,礼坏乐崩,钻燧改火,日子也得正常过啊,守一年的丧足够长了。

4、·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如果父母心里不愿听劝谏,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5、(《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6、孔子语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7、孔子语录:《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8、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世界上不缺锦上添花,只缺雪中送炭。

9、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10、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11、(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12、投稿邮箱:1580575897@qq.com

1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聞;损者三友:友便辟(暴躁)、友善柔(优柔寡断)、友便ni(心怀鬼胎的人)。

14、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即使吃粗粮、喝冷水,弯过手臂当枕头,也乐在其中啊。

17、孔子语录: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18、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19、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20、孔子语录: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

1、·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爱别人、恨别人。

2、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经,如果把易经搞通,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4、与其与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名分不正,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言语不能顺理成章,事情就办不成。

7、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孔子《论语》(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安顿父母的方法。

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君子团结大多数而不与少数人勾结,小人与少数人人勾结而不团结大众。

10、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12、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1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4、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学习之道

15、表面上看来毫无价值的东西,会给人心一个淡定的起点。

16、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17、(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1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9、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1、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