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的佛经(精选132句文案)

一、佛经经典大全

1、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2、2)佛与众生不众生自作分张。

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4、律藏:梵语音译“毗奈耶藏”,意译“调伏藏”,是佛陀为调伏弟子心性,对治众生恶习所制定的教团生活规则。

5、土宗法门,就读净土五经,持弥陀圣号;

6、契经:又称长行,是以散文方式直接记载佛陀的教法,通大小乘经典,也包含律和杂藏。

7、《大佛顶首楞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妙法莲华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佛说地藏菩萨本愿经》、《楞严经》、《金刚经》、《心经》等

8、佛经有三个作用,一是诱你起信,二是据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9、佛说过,鲜少善根的人,连经的名字都闻不

10、无尽佛藏大慈尊 南方世界涌香云

11、如果有幸深入三藏十二部,尚未入门之时,已感觉到无尽浩瀚之学海,一片璀璨的宇宙有无数珍宝,任我们选取。

12、有空的话可以去看看《西藏生死录》据说翻译了很多外国的版本。很有知名度。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13、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14、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依慈父悲母长养之恩,一切男女皆安乐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

15、但根据天台宗的说法为《华严经》,所谓“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磐共八载”。

16、掌上明珠。光摄大千世界。智慧音里。

17、15)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18、自古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19、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20、普贤王菩萨这个偈子,多读会惊醒自己珍惜光阴,也会渐渐放下一些对俗乐的沉迷,而注重于思想和心灵上的成长,加强对修学领域的专注与奋进。

二、最经典的佛经

1、你想学禅宗,可读维摩伽经,金刚经,

2、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佛曰:“寻找自我。”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3、28)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4、《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5、吉祥云中。为阎浮提苦众生。

6、报君今日是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8、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9、佛教最早的经典是《阿含经》。

10、万四千法门,门门可达心本。你想修净

11、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非物,则物可物。以物非物,则物非物。

12、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13、20)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佛学经典语录集锦:1)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4、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15、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

16、末后一句,始到牢关。锁断要津,不通凡圣。

17、本生:记载佛陀过去世种种大悲行。

18、2)无心之心如恒河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尿臭秽,沙亦不恶。

19、21)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

20、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三、佛教经典佛经

1、自说:是佛陀不待他人请法而自行开示的教说,如《阿弥陀经》。

2、十方菩萨共归依 我今宿植善因缘

3、譬喻:以譬喻来宣说法义,如《法华经》中的火宅喻、化城喻等。

4、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5、10)法性本无青黄,众生谩造文章。最新经典佛经语录1)对境心常不起,举足皆是道场。

6、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7、1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8、13)心心作佛,无一心而非佛心;处处认真,无一尘而非佛国。

9、22)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10、为祥为瑞遍庄严 天人问佛是何因

11、18)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12、起码是发过菩提大心的人!

13、14)言穷虑绝,何果何因;体本寂寥,孰同孰异。唯忘怀虚朗,消息冲融。

14、4)此灵觉性,不可以智慧识,不可以言语取,不可以境物会,不可以功用到,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槃性。

15、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槃。这是佛经中的一句经典语录,想了解更多吗?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经典佛经语录,希望你喜欢。经典佛经语录1)如如者,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菩萨于诸见而不动。

16、10)悟寂无寂,真知无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融之中道。无住无着,莫摄莫收,是非两忘,能所双绝,斯绝亦绝,般若现前。

17、3)法性本来空寂,不为生死所绊。

18、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卷50

19、6)心本无作,道常无念。

20、19)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四、佛经100首经典

1、《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va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梵文释义:以能断金刚的智慧到彼岸),简称《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法本是最早也流传最广的译本。

2、讽颂:又称孤起颂,全部以偈颂来记载佛陀的教法,因非重述长行,故称孤起颂。

3、7)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4、观音菩萨相关的经文有:

5、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6、8)赵州:「佛之一字,我不喜闻,自性无名,心佛众生,皆是假名。」

7、淫心不除,尘不可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8、10)真性空寂,本自不生,今则不灭。

9、《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

10、不会读(地藏经),不会念地藏王菩萨圣号的人,多念这个偈颂也非常好。能和地藏王菩萨结下很殊胜的缘分。而且(地藏经)有云,但凡对三宝,对地藏王菩萨,一偈一颂,一颔首,一合掌,甚至一念敬重心,后世都将获得无量无边的果报。感恩三宝无限的慈悲。华严颂偈:

11、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12、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13、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14、字是玑珠,句句是摩尼妙宝。

15、在我们看来,有许多对佛提持心印的经文的解读文章,大多是从义理到义理的东西,可能会误人子弟。怪不得声闻乘的人要讲,不提倡读经书,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可。

16、现在一般作为达摩学说的有《少室六门集》上下二卷,即︰〈心经颂〉、〈破相论〉(一名〈观心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六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一名《大乘法论》)等,以及朝鲜梵鱼寺所刻《禅门摄要》上下二卷,日本·铃木大拙校刊《少室逸书》所收关于达摩诸论文

17、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

18、4)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19、26)不着能行所行之相,是即我法双空,并空亦空。由凡夫至究竟觉,其功行唯一离相而已。

20、希法:记载佛陀及诸弟子等希有殊胜之事。

五、经典的佛经有哪些

1、你选择经书,看你与哪种法门有缘。八

2、3)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3、25)当令心如虚空,超然尘表。虚如空者,不住相是也。施不住相,福如虚空。

4、18)马祖云:「悟自本性,一悟永悟,不复更迷,如日出时,不合于暗,智慧日出,不与烦恼暗俱,一心境界,妄想即除即是无生。法性本有,有不假修,禅不属坐,坐即有着,若见此理,真正合道,随缘度日,坐起相随,戒行增薰,积于善业,但能如是,何处不通。」

5、语言朴实却富有哲理。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心态,是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6、13)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7、9)司空本净禅师:「佛是虚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实,总是假名。」

8、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9、归元性无方便有多门。——《楞严经》卷6

10、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11、《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

12、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13、如来证涅槃,永断于生死。若有至心听,常得无量乐。因得此偈,世尊发大宏愿未来成佛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世尊为此偈,舍身饲罗刹

14、论藏:梵语音译“阿毗达磨藏”,意译“对法藏”,是佛弟子将经典教义加以论议、解释、整理,而成组织化、体系化的典籍。

15、香雨花云及花雨 宝雨宝云无数种

16、知见立知,即无名本。

17、本事:是叙述佛陀及佛弟子过去世的因缘事迹。

18、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19、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0、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1、佛教中最长的经典是《大般若经》,共六百卷,内容是阐述“空”的道理;所

2、22)嗔心暴烈,不发则已,发则虽尽反以前所为,亦不暇顾及。

3、有许多佛经表达的是佛之“心印”,故达摩把《楞伽》付与慧可(神光),说可以“印心”。至黄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刚经》印心。对照《楞伽》,则认为香严击竹后是“自共相建立。”

4、十大经典佛语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5、称扬地藏真功德 慈因积善。

6、经藏:梵语音译“修多罗藏”,意译“契经藏”,凡所有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根机的佛陀教法,都属经藏。

7、7)参禅人须下大疑情,心中有不决了处,须力争不可少存情面。

8、一生一半在于自修,另一半则听命自然。

9、四 赞地藏菩萨偈 稽首本然净心地

10、经,一般被认为是佛说过的话的汇编,它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

11、23)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12、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13、6)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14、真正的文化在佛家。一偈一颂,往往包含了无尽真理。一字一句里,后面都是精彩典故。

15、24)能悟自性无字真经,即一切经论皆成注脚矣。

16、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7、论议:记述佛陀论议、抉择诸法体性,并分别明了法义,是一切论书的通称。

18、人在荆棘中,不动不刺;心在俗世中,不动不伤。

19、13)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20、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1、拓展: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2、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3、※但无生死烦恼等心,即不用菩提等法,故佛言:佛说一切法,度我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若欲无境,当空其心;心空境空,自性现前。※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4、律:《四分律》、《梵网经》,《菩萨戒本》。

5、28)舍一切烦恼是布施,与诸法无所起是持戒,与诸法无所念是忍辱,与诸法离相是精进,与诸法无所住是禅定,与诸法无戏论是智慧。

6、受苦众生令得解脱,怖畏众生令得远离。如此法门能示法藏,灭诸烦恼,然大法炬,降诸恶魔,照明一切菩提萨埵之舍,说一切法——《僧伽吒经》若有善男子,书写此经,四十八恒河沙诸佛如来,说其功德不能令尽——《僧伽吒经》经典相关《僧伽吒经》是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早于另一个宋朝施护大法师所译译本《佛说大集会正法经》六百多年,这部经书,从某种意义上讲述了自性十方诸佛安心之处,自性诸佛古劫大小乘根本。

7、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有些不是佛经中的

8、9)语默不失玄微,动静岂离法界。

9、《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

10、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它的基本原则一般被认为是佛所确定的,而系统化的佛教戒律是后来才逐步形成的。

11、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

12、11)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来具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