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啦网 > 诗歌散文 > > 正文

诸葛亮借东风概括50字精选103句

诸葛亮借东风概括50字

1、曹操亲督五十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扫平江南。曹仁率十万先遣部队向新野开来。孔融劝阻曹操伐刘备,操杀孔融并其二子。刘表病死,蔡瑁与蔡夫人立幼子刘琮为荆州主。

2、舌战群儒

3、草船借箭。

4、诸葛亮则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良辰,沐浴斋戒,登坛祭法。每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到三更时分,旗幡转动,霎时间东南风大起。

5、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6、俗语言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此语出自三国演义之中。

7、曹操和孙刘联盟要于赤壁大战,周瑜设计了一系列计谋让曹操中计准备火烧曹操战船最后却发现没有东南风无法借助风势,于是诸葛亮施展法术借来东风使得孙刘联盟打败曹操~

8、周瑜承认自己的心事被诸葛亮猜中,便问诸葛亮有何办法。诸葛亮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

9、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10、实际上诸葛亮并不会借风,但他知天文地理,通过观察地态和生物的变化,推算出十一月二十甲子日有东南风,因此自已到七星坛上装模作样地比划了几下。实际是想逃跑。到了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当天,果然刮起了东南风。这是天气现象,不是什么新鲜事。

11、鲁肃十分担心。孔明却一点也不着急,他请鲁肃秘密借二十条船给他,每个船上都要三十个人,还要扎草人一千个,并排列在船的两侧。

12、查看全部6个回答

13、大意是说,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打败曹操。但周瑜忙中出错,竟然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风,没有东南风。如果就着西北风放火,曹军处于上风头,刚好烧了自己,根本烧不到曹军。周瑜想不出办法,一下子病倒了。诸葛亮当时在周瑜军中帮着出谋画策,他知道周瑜的病因,便给周瑜开了一个“药方”:“欲破曹军,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让诸葛亮想办法“搞”来东风,诸葛亮当即答应:“可以借。”于是周瑜让人建起一座七星坛,诸葛亮装模作样地上坛作法,要“借东风”。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击攻了曹军。其实,诸葛亮是善于预测天气,他是通过预报知道这一天有东南风的,根本就不是“借”来的。

14、简介: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15、下载个变声器-新版下载

16、孔明借东风读后感2

17、诸葛亮故事简短概括20字可以这样写三顾草庐诸葛亮他很拽,刘备前两次去都不在家,第三次到他家才把他盼来了,说明这个男人,他不顾家。赤壁之战众所周知的赤壁之战,本来是孙权和周瑜的功劳,可是就因为诸葛亮的所谓“借东风”不用一兵一卒,独占了这个功劳,最后还“气死”周瑜。

18、孔明面见江东众谋士,诸葛亮和众人展开舌辩,驳得众人无话可答。东吴粮官黄盖和鲁肃引孔明见孙权,诸葛亮用言语激孙权,孙权变色入后堂。

19、答:诸葛亮故事简短概括,草船借箭,周瑜妒忌诸葛亮,让其三天造十万只箭,诸葛亮借东风,搭草船驶向曹营,曹军疑惑放箭,草船收到了箭。

20、三气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辅佐幼主,九伐中远,为了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1、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其实挺简单的。

22、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军师,他有着超人的才智,在他的身上,有很多的故事,最有名的是三顾茅庐,刘备为请诸葛亮,曾经三顾茅庐才得见

23、诸葛亮当时在周瑜军中帮着出谋画策,他知道周瑜的病因,便给周瑜开了一个“药方”:“欲破曹军,须用火攻。

24、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5、这是诸葛亮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6、诸葛亮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外交家,他和关羽一样,在老百姓的心里,同样有名,他谋略过人,深谋远虑,是一个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借东风」故事。这个故事非常证明了诸葛亮的才智。

27、周瑜刁难诸葛亮练,要10天内造十万之剑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第1天他按兵不动。第2天要鲁肃准备大船20条各扎草人千个。第3天四更,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欲作佯攻。曹军见大雾弥江怕中计。乃令弓手向江中射箭。箭矢都射在了草人上。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完成了任务。

28、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击攻了曹军。其实,诸葛亮是善于预测天气,他是通过预报知道这一天有东南风的,根本就不是“借”来的。

29、读到这我觉的:诸葛亮他深谋远虑、机智过人、神机妙算,别看他没有周瑜的英武、文武双全,但他却有一个聪明过人的脑子,机智勇敢,大家知道为什么周瑜斗不过诸葛亮吗?以为聪明机智,遇事冷静,总能转危为安,在中国的名著《三国演义》上,他的名字会永远记载青史之上,他的智谋会不断地传下去,总会在浩瀚的历史星空上闪烁星光,他在中国有着不可灭的伟迹,他也对中国的贡献也是很大的,他虽说离我们有一千多年,但是他和我们没有代沟,因为只要知道些三国的人,心里都会装着这样的一个伟大的丞相——诸葛亮。

30、草船借箭: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表示只需要三天。之后,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诸葛亮借东风概括50字

3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机会总是选择有准备的人。人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仔细,做好充足准备,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32、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其实挺简单的。大意是说,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打败曹操。但周瑜忙中出错,竟然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风,没有东南风。如果就着西北风放火,曹军处于上风头,刚好烧了自己,根本烧不到曹军。周瑜想不出办法,一下子病倒了。诸葛亮当时在周瑜军中帮着出谋画策,他知道周瑜的病因,便给周瑜开了一个“药方”:“欲破曹军,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让诸葛亮想办法“搞”来东风,诸葛亮当即答应:“可以借。”于是周瑜让人建起一座七星坛,诸葛亮装模作样地上坛作法,要“借东风”。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击攻了曹军。其实,诸葛亮是善于预测天气,他是通过预报知道这一天有东南风的,根本就不是“借”来的。

33、诸葛亮猜得周瑜心思,欲破曹军,要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4、诸葛亮故事之【草船借箭】。

35、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火烧曹军战船,获取赤壁之战大捷。

36、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打败曹操。但周瑜忙中出错,竟然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风,没有东南风。如果就着西北风放火,曹军处于上风头,刚好烧了自己,根本烧不到曹军。

37、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打败曹操。但周瑜忙中出错,竟然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风,没有东南风。

38、周瑜想不出办法,一下子病倒了。

39、建兴三年(225年)5月,诸葛亮大军渡过泸水,进入益州郡。在克服了气候、地形、运输等困难后,在味县(今云南曲靖)以北地区追上了孟获的部队,经过激战,击败了孟获的部队,生擒孟获。接着,诸葛亮大军南下到达味县地区与李恢的部队会师。随后,大军向西挺进,进兵滇池(今云南晋宁东),并分兵平定了四周的部族。

40、功盖三分国,名成八卦图。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

41、《三国演义》中借东风的主要内容:赤壁之战,孙权刘备两家联军共抗曹操80万大军,两军兵力相差十分悬殊。周瑜,诸葛亮决定用火计对付曹操。在黄盖的苦肉计,庞统的连环计之后,准备实行火攻来打败曹军,但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没有东南风,火计无法施行。而诸葛亮说自己能够借到东风帮助火计成功施行。于是在总攻的当夜,诸葛亮在祭坛上借东风成功,火攻达到了的成效,大败曹军。扩展资料:《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军战船,孙刘联军以弱胜强,大败曹军,三国鼎立由此确立。诸葛亮借东风这个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人们在茶余饭后常常津津乐道。但只要冷静细想,人们不禁要问,诸葛亮真能借东风吗?如果不是,那么这里面到底有何玄机呢。其实,“借东风”完全是诸葛亮玩的把戏。诸葛亮自无通天彻地之能,当然也不能借来东风一用。

42、《三国演义》中借东风的主要内容

43、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顺利地完成了他的火攻计划。

44、刘备得徐庶举荐诸葛亮,便求教于水镜先生。水镜曰:诸葛亮尝以比管仲乐毅,奇才不可限量。刘备等皆不信。水镜又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吾以另二人比之,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45、两天过去了,到第三天四更诸葛亮突然派人来请鲁肃了,说他一定要同去取箭,鲁肃将信将疑地和诸葛亮一起出发了。五更时分,船队接近曹军水寨。

46、第三天一早,大雾漫天,诸葛亮又请鲁肃一起坐船出发,鲁肃不知去哪里,后来得知去曹军水寨,十分惊恐,诸葛亮说大雾天里,曹军不敢出来的。

47、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

48、周瑜大喜,在南屏山为诸葛孔咱搭建一坛,台高九尺,分三层,精装军卒一百二十名,才有火烧赤壁的胜利。

49、孔明令船只一字排开。军士擂鼓呐喊。曹军水军都督听到战鼓声和呐喊声,心想一定会有埋伏,便让万余名弓箭手在江边一字排开,向江中放箭。

50、如果就着西北风放火,曹军处于上风头,刚好烧了自己,根本烧不到曹军。周瑜想不出办法,一下子病倒了。

51、【火烧新野】孔明建议刘备趁刘表病危,取荆州为安身之地以拒操,备不为。

52、周瑜让诸葛亮想办法“搞”来东风,诸葛亮当即答应:“可以借。”

53、诸葛亮与周瑜共同制定了火攻曹营的计划。但连日来江上一直刮西北风,周瑜为东风之事闷闷不乐,病倒在床上。诸葛亮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

54、周瑜设计害诸葛亮,要诸葛亮一个月内造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却说只需三天就能造出十万支箭。

55、诸葛亮答应周瑜借东风,让人搭建一座七星坛,诸葛亮装作上坛作法,借东风。

56、借东风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借来东风于周瑜打败曹操的故事。正史上诸葛亮并没有参与赤壁之战,也并没有呼风唤雨之能,指挥赤壁之战的人是周瑜,东风是长江上的一种自然现象,长期在当地操练水军的周瑜和黄盖对什么时候起东风非常清楚,他们聪明地抓住了这一战机打败了曹军,此外周瑜心胸也非常宽广,与演义描写不同。

57、诸葛亮随鲁肃过江,准备游说孙权联合抗曹。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

58、蒯越等人劝刘琮投降曹操,曹操因此得到了荆州。刘备不愿诱杀刘琮以夺荆州,在诸葛亮的指挥下,刘备率领军队和新野百姓弃新野而移兵樊城,新野成了空城。操兵至,诸葛亮诱操兵入新野以火烧之,又用白河水淹之,击退曹仁军。

59、诸葛亮号伏龙,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刘备三顾茅庐才把诸葛亮请出,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后,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军,后刘备与东吴联合抗曹,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南屏山借东风,为获胜起到了关键作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辅佐刘禅,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病死在五丈原。

60、刘备西征四川,诸葛亮镇守荆州刘备征讨四川不利,诸葛亮去四川,关羽镇守荆州诸葛亮帮助刘备夺得了四川刘备夺取汉中,诸葛亮镇守成都刘备夺取汉中后,自称汉中王,不久称帝,诸葛亮为丞相关羽被杀,荆州失守,刘备东征,全军覆没,诸葛亮镇守成都

诸葛亮借东风概括50字

61、孔明借东风读后感1

62、关注荣耀的

63、七擒孟获: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口服。

64、这正是周瑜一筹莫展之时,然而,诸葛亮答应为周谕借三天三夜东南大风,可否够用?

65、诸葛亮早在渡泸讨伐南蛮前已经发明诸葛连弩,这项连司马懿都闻之色变的武器即是出自诸葛亮之手。诸葛亮改良当时只能连续射击三发的“三连弩”,改造成一次能够连射十发的“诸葛连弩”,可谓是魏晋南北朝时代军事的进步里程碑。而诸葛亮还在北伐前有思考过粮草供应问题,所以在北伐前发明了“木牛流马”这项粮草供应工具,以解决前线粮草供不应求的窘境与危机。

66、亮怪孙权不问己破曹之策,肃又引孔明入后堂叙话。孔明向孙权说明操兵弱点、孙权联合可破敌曹操的道理,孙权信其言。

67、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68、草船借箭,赤壁大战前夕,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三天之内,做十万只箭。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诸葛亮最后想了一个主意,他趁大雾天,驾船假意攻打曹营,曹军不敢出战,就用工箭射杀。通过草船借箭完成了任务。

69、张昭等人又力主投降,提醒孙权不可中孔明之计,孙权最终还是犹豫不定,只得请周瑜(字公瑾)从柴桑回来商议对策。

70、让借来东风的读后感,50个字。诸葛亮借东风,小时候听特别神奇,觉得他是一个神仙。其实诸葛亮是一个天文学家。是利用啦天气的变化来借了东风。所以生活中只要你仔细的去观察,仔细的去感受。一些事情,其实是很奥妙的。所以我看了这一篇文章后,觉得古代的人的智慧真是伟大。

71、诸葛亮的才能、品格倍受后世敬仰,故常被尊称为武侯、诸葛武侯。后民间小说、戏曲谓其通晓阴阳,料事如神。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之代表。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所刻画者,流传众口,最为著称。与汉昭烈帝刘备在统治蜀汉期间,提拔诸多名将与能臣,并奠定基础。

72、诸葛亮当时在周瑜军中帮着出谋画策,他知道周瑜的病因,便给周瑜开了一个“药方”:“欲破曹军,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73、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74、诸葛亮算准日期,让周瑜安排人在南屏山建七星坛。方圆24丈,高九尺。下一层插二十八宿旗,第二层布黄旗六十四面,上一层用四人站立四个角捧剑招风。

75、诸葛亮出身于琅琊望族,父亲早亡,依托叔叔长大成人,在荆州卧龙岗隐居,受先主刘备三顾出山辅佐,为刘备制定了发展战略隆中对,使刘备奠定了蜀汉基业。刘备之后,他又一心辅佐幼主刘禅,精心治理蜀汉,严明法纪,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他多次兵出祁山,屡有斩获,使曹魏被迫长期处于防御状态。他成为人后世忠臣与智慧的化身。

76、巧借东风的情节:赤壁之战前夕,周瑜作好火烧曹军战船的准备,但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方,没有东南风。

77、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让军士打锣呐喊,果然,曹操命令军士放箭。这下,船上的草人都插满了箭。

78、赤壁战前万事俱备,只是此时最关键的风向由东南风转成了西北风,周瑜由于此事而忧愁成病,诸葛亮因此许他借来七天七夜东南大风助他破曹,同时诸葛亮也要借此离开东吴回到夏口刘备军中,因为他料定借风成功后周瑜定不会容他,因而在南屏山七星坛仗剑祈天,终于借来了东南风,诸葛亮也在周瑜派来追晒他的人之前一步离开了。

79、于是周瑜让人建起一座七星坛,诸葛亮装模作样地上坛作法,要“借东风”。

80、诸葛亮又与周瑜共同制定了火攻曹营的计划。但连日来江上一直刮西北风,用火攻不但烧不着北岸的曹兵,反而会烧到自己。周瑜为东风之事闷闷不乐,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知道后,给周瑜开了个药方,周瑜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欲破曹兵,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81、斩马谡因为自己的用人失误,拉不出屎怪茅坑,把马谡砍了。

82、三顾茅庐

83、诸葛亮最终借来了东南风,以致将曹操水军打败,尽显诸葛亮之神机妙算,还有些许被世人流传得神乎其神的文学形象。但我们后人学习历史,要从更宽广的角度去研究历史。

84、诸葛亮在执政期间,仅为完成“先主之心愿”和他自己的“隆中对”的策略而不顾国力民力,六出祁山。由于力量相差太远,无法收复中原,反而令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并直接影响他的继承人姜维,令北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85、借东风主要内容是:

86、周瑜想杀掉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内造完十万支箭,否则就杀了他,面对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说不须十日,三日便可完成,并立下军令状。

87、为了促成孙、刘联合大业,诸葛亮跟随鲁肃来到江东。孙权邀文武百官商议,东吴张昭等力主投降,鲁肃不同意,孙权倾向于鲁肃。

88、舌战群儒:故事为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反驳,哑口无言,后同意了联刘抗曹的计划。

89、赤壁大战之前,因天气原因,西北风不停的刮,周瑜担心会烧到自己,闷闷不乐,因此卧床不起,脸色青蓝,名医一个都没瞧好周瑜的病,诸葛亮在一张纸上写了两句话:“欲破曹兵,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一心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想加害于他,于是给诸葛亮修了一个高为九尺的七星坛,孔明早就预测到今天一定会有东南风,胸有成竹地走向七星坛,坛下24人身穿落袍,手捧香炉,手持宝剑、带有八卦、玄武、朱雀、苍龙之势,在七星坛上借起了东风,正在借风之际,吴军早已得令,个个摩拳擦掌,准备杀死诸葛亮,周瑜想,东风一定来不了,正准备要杀诸葛,谁知东风呼啸,周瑜说道:“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徐盛、丁奉,各带一百兵马,追杀诸葛亮,谁知,诸葛亮以派赵云接应,赵云一下射中船帆,再加上是轻舟,早已无踪无影。周瑜最终以失败告终。

90、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诸葛亮借东风概括50字

91、周瑜让诸葛亮想办法“搞”来东风,诸葛亮当即答应:“可以借。”于是周瑜让人建起一座七星坛,诸葛亮装模作样地上坛作法,要“借东风”。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击攻了曹军。

92、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诸葛亮南征南夷,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诸葛亮结合大军,进行北伐,总共五次,称为五出祁山以失败告终诸葛亮五丈原病逝

93、诸葛亮小时候,老爸死了,和他叔叔去了荆州,在荆州过隐居生活、诸葛亮成年后,刘备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请了去当谋士诸葛亮帮助刘备联合孙权,进行赤壁之战,打败了曹操诸葛亮帮助刘备夺得荆州。

94、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95、火烧新野

96、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号卧龙。曾经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死后被封为忠诚武侯,诸葛亮也是一名文学家,代表作《出师表》《诫子书》等。

97、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98、我读完《借东风》,认识到这阵东南风对于刘备与东吴联手打败曹操水军至关重要,从中可以看出,事物总是被某个关键性的因素所主导,抓住了关键点,也就抓住了胜算;我同样意识到,只有思维缜密,面面俱到,做事才可能取得成就。赤壁之战是刘备与东吴联手才取得的胜利,这让我领悟到团结一心,互相帮衬,才能其利断金,打败劲敌。纵然,历史是青史的执笔者撰写出来的,会有它不太现实的一面。如果孔明当年没有借到东南风,可能当年赤壁之战,肯定是要被打败了。东吴被破,刘备也要被打败。这个历史片段还警示着后人,做事要脚踏实地。虽然有捷径可以走,但那并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想有真正的成功,就要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行。

99、诸葛亮让鲁肃拨二十只快艇,船舷两边都安置了草人。

100、巧借东风:曹操伐吴,兵扎长江。庞统献连环计,诱曹操钉锁战船,以利火攻,曹操中计。时值隆冬,难将火势引向曹营,诸葛亮料定甲子日东风必降,因借探病之机向周瑜建言,自称能借得东风,东风果然如期而至,大破曹军。

101、三顾茅庐是诸葛亮的故事。先主刘备得知诸葛亮的才华,想让他出山辅佐自己,前两次去,都被诸葛亮拒之门外,第三次才得以和诸葛亮见面,诸葛亮答应为刘备效力。这就是著名的三顾茅庐。

102、三国时代,在赤壁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当时魏军的曹操拥兵百万,想吞并南方。吴、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魏。

103、第一次去,诸葛出门,刘回。第二次去,诸葛出外。第三次去,已经是中午,诸葛眠,刘一直站到诸葛醒来,诸葛见到刘有志,且诚恳求助,就出山助刘建立蜀汉皇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