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啦网 > 名言 > > 正文

苏格拉底先生在线观看完整版【文案72句分享】

苏格拉底先生在线观看完整版

1、  窃.格瓦拉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2、纪念杨绛先生诞辰110周年全新改版中英对照特装典藏版(书口喷绘)

3、  今天的教师和家长都特别自信,在学生或孩子面前个个貌似无所不知的智者,无所不能的圣贤。苏格拉底则不同,他在学生面前是一个一无所知、勤思好问、既可恶又可爱的糟老头。苏格拉底说自己无知,宣称学生的知识不是他教的而是学生自己的,与其说是出于谦逊,不如说是出于懒惰,出于害怕自己受累而学生却可以不假思索地轻松学习。所以,他不得不想点偷懒的法门,刺激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苏格拉底平生最大的本事就是敢跟别人讨论连他自己都不懂的学问。追问学生的过程,也是追问自己的过程。学生在思考,苏格拉底也在思考。师生在质疑问难、共同探索、共同回忆中,逐渐接近真理。即使对某些问题有所思有所得,他在弟子们面前也喜爱装糊涂作菜鸟状,把弟子们忽悠得才思翻滚。

4、所以我想,至少我希望,这本书能带动读者和我一起响应苏格拉底先生的号召,去实践这样的人生态度:不被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这句话山寨版的说法是:没有无聊的人生,只有无聊的人生态度。(苏格拉底先生在线观看完整版)。

5、德国菲舍尔袖珍出版社授权,全面展示一代文学巨匠、现代主义文学先驱弗朗茨·卡夫卡生平日记。三卷本《日记》,揭开卡夫卡诸多人生与创作谜题!

6、而苏格拉底的行事风格更是树敌不少。苏格拉底经常走到街上与人讨论哲学。他用独特的“苏格拉底式对话”提问,步步使对方答案破绽百出。他认为:“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对一切皆无所知。”他用这种方式揭露人们认识上的无知。但大多人讨厌这种被骚扰、最后逼迫承认自己无知的方式。以下是“苏格拉底式对话”的例子:

7、苏格拉底:对作家来说,写得少是这样的有害,就跟医生缺乏诊病的机会一样。

8、西元前430年,希腊城邦的雅典与斯巴达两城邦为争夺希腊世界的霸主,开启了波罗奔尼萨战争。斯巴达以精强的方阵兵闻名,雅典则拥有剽悍的海军,双方周旋战斗了九年,两败俱伤的双方于西元前421年缔结尼西阿斯和平条约。

9、这篇中对手“波鲁斯”是一位辩士的名字,而“阿尔西比亚德思”则是柏拉图在〈会饮篇〉中的人物,因为这篇该人物曾提到苏格拉底在战争中的勇敢表现。关于苏格拉底的结局,请参考接下来的故事:〈苏格拉底的最后一天〉。

10、  没有理性探究爱好的人,或者说,不喜欢思考和讲理的人,对苏格拉底法是不会有好感的。苏格拉底跟美诺及其童仆扯淡时,美诺的朋友阿尼图斯(Anytus)也在场。美诺跟苏格拉底聊得津津有味,阿尼图斯却如坐针毡。他和苏格拉底也有一段交锋,但他招架不住石匠咄咄逼人的发问,话不投机,中途愤然离场。阿尼图斯耿耿于怀,一直到苏石匠古稀之年,也没有不放过这个讨厌的话痨。他跟两个伙计联手,利用一部有关苏格拉底的喜剧,指控苏格拉底蛊惑青年,把他告上了典雅法庭。(12)虽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在他那部夸张搞笑的喜剧中有丑化甚至污蔑他老师的嫌疑但是法庭以苏格拉底蛊惑雅典青年判他有罪并不冤枉。这个该死的老石匠不解风情,不识时务,经常用反讽术和产婆术,刺激年轻人主动运用理性进行思考,怀疑一切,检验一切,不但为独裁者所不容,也让民主专政的拥趸们暗中不爽,心惊肉跳。苏格拉底最后被判死罪,毒杀在狱中。这个说了一辈子废话的大师居然就这么死在了他引以自豪的反讽术和产婆术上,不能不说是教育史上的一大悲剧。但我个人隐隐觉得这更像是一出喜剧——苏格拉底以自己的死,最后一次践行了他一生孜孜以求的反讽艺术。这个空前绝后的行为艺术创意十足,惊天动地,令人感佩!

11、  苏格拉底边说边比划,在沙地上将原来那个1呎见方的正方形的边长延长到2呎。小朋友一看这个大正方形包括4个1平方呎的小正方形(如图1),脱口而出:这个正方形有4平方呎大。

12、男子冷冷道:“我们第一次见面。我只听过你,从没见过你。”

13、路人:这些都是正义的,而只有对朋友这样做是非正义的。

14、《卡夫卡日记:1912-1914》,本卷记录了卡夫卡在这三年间的工作、阅读、社会活动与社会交际的各个方面生活及其他的思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卡夫卡对于其日常生活的描述,同时感受到他紧张而敏感的内心世界、对自身荒诞处境的出离、投身写作却往往不得的痛苦和对于婚姻、情感上的纠结与矛盾以及对父母亲人关系带给他的束缚与痛苦的深刻体察。

15、杨绛先生的译本可以让人一口气连读两遍。杨绛先生别有韵味且极其通俗的译文随处可见,比如:“冲突呀,分帮结派呀,战争呀,根源在哪里?不都是出于肉体和肉体的贪欲吗?为了赚钱,引发了战争;为了肉体的享用,又不得不挣钱。我们都成了这类事情的奴隶了。因此我们没有时间研究哲学了。还有最糟糕的呢。我们偶然有点时间来研究哲学,肉体就吵吵闹闹地打扰我们思考,阻碍我们见到真理。这都说明一个道理:要探求任何事物的真相,我们得甩掉肉体,全靠灵活用心眼儿去观看。”

16、波鲁斯顿了一下后答道:“苏格拉底,如果你想引诱我说准则本身也有对错可言,你就太小看我了。强者订立的准则本身没有对错,反而是,一切的规范与价值都是从这些准则而来,一般人相信的规范与价值都出于强者。”

17、“很有道理。而且,仲尼与我还存在的不同之处是,我们是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思索。仲尼从人的群体意识,呼唤人们之间的仁爱;我从人的自我意识,唤醒人的反思,仲尼从人的外在的行为方式,躬行‘仁’与‘礼’,而我从人的内心的思想核心理性思维,去求得对普遍概念的认识;仲尼实行‘仁’与‘礼’的融合的尽善尽美,在对人之为人的的追求中,开始了对自己的塑造,而我则追攀心灵的真善美,认识自我,张扬个性。”苏格拉底仍是一副波澜不惊的语气,唯有那双睿智的眼睛,仿佛可以看穿人的心灵。

18、“所以在这些问题上,您的意见是?”为苏格拉底的聪明所折服,波鲁斯连语气都开始恭敬起来。

19、然而,聪明的希腊人非常清楚这个条约只是暂时性的。雅典与斯巴达依然各怀鬼胎,正蓄积力量等待时机一口气打倒对方。这是个和平如泡沫的危险时代。战争让雅典人在一方面失去了自信,另一方面又盲目地崇信力量。

20、这个 是 (甜蜜人生)韩国黑道片......

21、“既然强者有这能力,表示除了他所制定的一切之外,还有一些关于好坏的准则,这些不但不是他订的,还是他利用的工具。一个人是强者正因为他追求的是原本就有价值的事物。”

22、然后她听到“叮”的一声,系统提示:成功完成主线任务你不再是没有来历的虚拟数据,你的生命有了历史的温度。

23、苏格拉底的声音有些尖锐刺耳,口气却诚挚动人。路人不少,有人放慢脚步打量著,却没人真停下来与他对话。

24、  苏格拉底在天有灵的话,肯定很难接受上述批评。他可能反驳说:我也想少花时间多教知识,可是我没知识,没文化呀!8平方呎大小的正方形边长究竟是多少,还是那个小孩子告诉我的呢!就算我事先知道答案,那也是我的知识,我没办法从外部把知识灌进那个小朋友的心灵或头脑当中。小杜说得好,知识不能像砖块那样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手里,也不能像馅饼那样切成小块让大家分享。同样的道理,信仰不是钉子,不能用榔头敲进人的脑子里;态度不是膏药,不能贴在人的心上(10)知识和美德就在人心之中,所需要的不过是在对话中进行回忆和追索。对话、回忆、追索是一个个的过程,当然需要时间。不花时间,不折腾,怎么可能有充分的思考、深入的探究?怎么可能唤起内在的知识和美德?真理就是折腾出来的,好学生也是折腾出来的。何况,我折腾学生,学生乐意。实际上,学生们被我折腾得乐不可支,折腾得热爱思考,热爱智慧。说一千,道一万,教育就是一项消磨时光的事业嘛!

25、  Abstract:TherearetwocasesofSocraticMethodinMeno,oneofPlato’sDialogues.SocratespretendedtobenaiveandstupidandaskedMenoandhisservantmanyquestionsbywhichtheyweretormentedcontinually.Ironywasappliedtomakethosewhoconsiderthemselvescorrecttofindtheirignorance.AndMidwiferywasappliedtomakethosewhoconsiderthemselvesignorancetodiscovertheirknowledge.ButnowadaystheSocraticMethodislabeledwithteacher-centered,judgedasanineffectivemethod,andincompatiblewithpresentneedsofeducation-modernizingChina.

26、“那我问您,强者能身居此位,必定是因为他本身有优越之处,比方说思考、口才、或魅力,对吗?”

27、“那波鲁斯先生,请问您听见的是什么样的趣事呢?”苏格拉底寻找轻松的开场。

28、苏格拉底此问让波鲁斯呆了数秒。他没意识到“强者”的“强”本身就代表了某种好的价值,所以不可能一切价值都是强者订立的。

29、正如卡夫卡所说,在艺术创作中,这种灭绝人性的严肃感在任何地方都感受得到,尤其在那种极度注重实际的、以非常隐蔽的方式藏于细节描述之中的、深具讽刺意味的准确性当中,它不仅出现在短篇小说中,也出现在日记里。

30、  中国的老师尊孔夫子为鼻祖,西方的先生拜苏格拉底(Socrates)为宗师。殊不知孔夫子乃是世上最懒惰的老师,苏格拉底则是史上最无知的先生。苏格拉底也很懒,跟孔夫子一样述而不作,一辈子光说不写,更不用说出专著。要不是徒子徒孙们勤于记录他们的言论,今天我们甚至不知道两千多年前东有孔子、西有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比孔夫子更过分。他从不怕在学生跟前丢尽颜面,毫不掩饰自己的无知,不停地向学生提问请教,整堂课都让学生发言回答问题。更过分的是,他一旦逮住人家回答中的毛病,就会没完没了地追问。咄咄逼人,令学生难以招架。孔夫子则不同,他一贯懒于主动施教:你不愤,他就不启;你不悱,他就不发;他举一隅,你不以三隅反,他就懒得跟你再啰嗦。苏格拉底倒是蛮积极,长于用反讽术令学生难堪,发现自己的无知。人家好不容易承认自己不懂,他还不放过,穷追猛打,不停地发问,折腾学生,直至学生穷尽平生所学将这个愚笨的老师教会。这伙计竟然脸都不红,给这套忽悠术不正经地取名为“产婆术”,还自称是“知识的产婆”。虽然有人怀疑这是柏拉图给他取的绰号但不管史实如何,苏格拉底都因为他那套雷人的忽悠术而载入了教育史册。

31、  童仆自信地说:先生,这个我也知道。面积大一倍,边长也要大一倍。这个正方形边长是4呎。

32、卡夫卡的心思细腻,思想深邃,日记中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是他当下身心状况的体现,因此译文尽可能在选词、语序和标点符号上尊重原著,仅在个别不利于理解的部分对标点(极少)、语序做了调整,所以读者也许会看到有些段落突然中断,或者结束时缺少标点符号,这是卡夫卡日记原本的样子。或许这缺失的结尾背后有当时的创作环境、思路、情绪、身体状况的影响,或许只是单纯的忘记,无论如何,这就是卡夫卡日记的本来面貌。

33、“不要排斥思考,懂得分辨好坏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辩士们藏私让人们不去追求有价值的事物,不再深入思考,结果反而更愚蠢浅薄。我与他们的见解刚好相反,我希望透过对话启发人思考,让人更有智慧。”

34、波鲁斯过去一直抱着能说服别人就是一切,却反而掌握不到说服的方法。他没想过原来是因为自己根本不在意进步,苏格拉底的话启发了他。

35、很多时候,我们希望,或者我们习惯了,想找到成功的参照。某个人他走出了一条路,他的思考、探索和行动,最终被确认了有一个好的结果,我们很自然地希望了解这些,作为自己的参照。这很正常,人都希望可以看到一条有希望的、有保障的道路。但成功的样式是很多样的,尤其是成功的定义也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去信赖和模仿某种看似可行的样式,但自己面临真实处境,可能还是会迷茫。所以人生的道路是靠自己去滚打摸爬,经历痛苦挣扎走出来的。我们不要将名气大,有头有脸的人看作是别样的人,他们其实和平常人一样,有痛苦、迷茫、欲望、孤独。——我的意思不是要把人拉低,恰恰我们要因此而明白敬重。这敬重也包括对自己,我们要带着这种平等而敬重的眼光来看待生命,看待自己和别人的命运。当有这样的眼光,会有一番不同的视角看到人世。

36、  (关键词)苏格拉底法,反讽术,产婆术,《美诺篇》。

37、  苏格拉底:那么,这个大正方形是4平方呎大的正方形的几倍?

38、在伯罗奔尼撤战争(431–404 BC)中雅典败于斯巴达,接着斯巴达亲近派组成的新政府统治雅典的约一年间,杀害与驱逐了大量的异见人士,试图废除雅典民主建立寡头政治。这个政权被推翻后,雅典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去修理因战争与“劣等文化统治”留下的创伤。而曾亲斯巴达派的苏格拉底本来就不遭人们待见。

39、本系列译自菲舍尔袖珍出版社1994年版的卡夫卡日记三卷本,分别是《卡夫卡日记:1909-1912》《卡夫卡日记:1912-1914》《卡夫卡日记:1914-1923》。这三卷内容取自《卡夫卡日记》,第一版出现在马克斯·布罗德(MarxBrod)1937年于布拉格出版的《日记和书信》中,第一个完整版是马克斯·布罗德1951年在S.菲舍尔出版社(S.FischerVerlag)出版的《日记1910-1923》。

40、是这样,绝对是这样!与其他人相比,这位神奇的天才看到的更多,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更深刻,更像天堂,也更像地狱。但是他最终看到的是什么?却只有自己。

41、在你们听着我说话的时候,同时能感受到我们身处的楼房,楼房外面的城市的各式的喧闹,大街上和每个窗户里,人们的哭泣、欢笑和沉默的卑微的痛苦,感受到所有的楼房和行走的人们都在阳光下,阳光很辽阔很辽阔地也在照着你们的家乡敦煌、哈尔滨,照着别的星球。而太阳在孤独地燃烧。不仅仅是这个,而是你们听我说话,话一出来就飘走了,话里面有我的颤动,有我的感情,有我众多的过去,有我自己也不知道的东西。在图像和声音之外,还有很深很广阔的;在头脑把捉住的东西之外还有更深更广阔的……我们一起生活在这广阔之中,我们属于这广阔。而在深处,有一种力量、一种召唤,它伴随着每个卑微生命的心跳……这是一种真实感。(停半分钟)当然不同的人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感知到这种真实的,有些人是在看书的时候,有些人是在发呆冥想的时候,有些人是在真正地去爱的时候。

42、这些陈腐的逻辑真让人扫兴,仿佛一切艺术上的想象力,表达的最终都是对自我的厌恶。

43、波鲁斯公开诋毁苏格拉底,众人开始窃窃私语。

44、“其实思考的成长,是有诀窍的。”苏格拉底提出了新主题。

45、活着是一个不断省察和探究的过程。我大学毕业以后,回到家乡的乡镇中学教书。那是我的母校,初中高中都在那里读,在读书的时候,觉得自己的精神需求被老师漠视,对教育很不满,所以就想我来做老师,至少安抚和支持一下那些和我一样有精神渴望的学生们。但世界不是简单的理想,你每走一步,它都会出很多难题让你去解答。在乡镇中学,和自己当初的老师成为同事,他们对教育就是那样的看法,还热心地指导你要你成为他们的样子,包括生活也是,上完课就打麻将或者在办公室说各种闲杂话,这单一和固化的环境总有一股力量逼着你成为他们的样子。我自己关门读书,和他们格格不入。三年后,我不想再待了,想离开,想走得广阔些,于是辞职,到广州。大学的时候,因为和别的同学不同,同学们都说邓良出来肯定会饿死,我找校长提出离职,校长也是警告我出去会饿死,家里父母自然也担心,因为在他们的认识里读大学就是为了这个铁饭碗。但不管怎样,要走。迎向未知,敢于去开始,是重要的。只是在坐车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背叛乡村的不安和隐痛。——这是一种典型性的境遇,大家可能相似,都从农村出来,都走到了都市。我不清楚你们怎样,我觉得这境遇里有着我个人的秘密:作为农民的儿子,我有着一种天然的人生态度上的卑微,对物质现实的那种宏大一直无感,对底层劳动者一直心有抱歉,举个例子,有同学问,老师你是否过上了经济自由的生活,我一惊,我从来没想过自由和经济的关系,我有的只是最朴素的生存概念,生怕越过雷池成为上层人。但另外一面,我对农民心理的保守和狭窄充满警惕,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勇于成为流浪者,把自己抛出去,成为一个可以面对未知的人,成为一个心里有着自主尊严的精神贵族。

46、  童仆起初还自信满满,现在却面露难色。他沮丧地告诉苏格拉底:先生,我不知道它的边长是多少呎。苏格拉底非常满意,他用反讽术迫使这个自信满满的小屁孩承认自己并不知识问题的答案。但是,使人发现自己的无知仅仅是苏格拉底法的第一步,而不是苏格拉底的目的。他并未罢休。

47、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老板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窃.格瓦拉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48、“依照这说法,在这种想法下强者的‘强’再也没有意义了,它指的不过就是‘制定者’,强者可以在制订前被弱者杀死,最后坐下的人就是强者。这样的世界中的“强者”,不过就是偶然产生的幸运儿。这种推崇幸运儿的思想最终其实是反智慧的。”

49、“可否说与我听一下?”小雅为能与先贤对话感到激动不已。

50、小雅出现在一片沙漠上,此时的天空中闪烁着红色的“公元2119年12月29日20:00”的字样,闪烁三下之后,光熄灭了,天空又恢复了平静,唯有几颗寂寥的星辰点缀。

51、“可是一旦强者有这种程度的了解,表示他已经意识到一些正面的价值,并懂得依此竞争。他本身的优越与发挥优势竞争的道理都先于他所制定的准则,不是吗?”

52、亚历山大: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以其雄才大略,先后统一希腊全境

53、  苏石匠当着童仆的面,照着他的意思,把地上那个正方形的边长由2呎延长到4呎,画出了一个更大的正方形(如图2)。

54、  苏格拉底:那么,在这个16平方呎的地盘上,用土填掉多少才会得到8平方呎的地盘?

55、苏格拉底的声音有些尖锐刺耳,口气却诚挚动人。路人不少,有人放慢脚步打量著,却没人真停下来与他对话。

56、  典型教例见诸苏格拉底与美诺的对话。美诺诚心诚意向他请教:美德是否可教?他却装傻充愣:我连美德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可能回答你的问题?他还忽悠美诺说:你要是能够告诉我什么是美德,我或许可以回答美德是否可教。你看看苏石匠多么狡猾,他不教学生,不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反而让学生来教他!少不更事的美诺果然上当了。他兴高采烈地教导苏石匠,不厌其烦地告诉他:男人有如此美德,女人则有那般美德。苏格拉底听过之后,一边装模作样感谢美诺慷慨大方,说自己只想要一种美德,美诺却给了他给一窝美德,一边又一本正经地向这位公子哥请教,问美诺所列举的如此众多的具体美德有什么共性?于是,美诺试着给美德下一个普遍的定义。苏格拉底继续作请教状,顺着美诺的思路不断地提问。美诺在苏石匠的连续诘问之下,发现自己给美德下的定义漏洞百出,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并不知道什么是美德。苏格拉底听了并没有得意洋洋,他继续装糊涂,向美诺提问请教,直到最后美诺得出结论说:美德就是对善的知识。如果美德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美德就可教。如果美德仅仅是某些人的“适当意见”,这种美德就不可教(8)193~2

57、“趣事?”波鲁斯拉长语尾,像是要聚集众人的注意力一般。“不是趣事,是不好的风评。有人说你能言善道,颠倒是非,不是守序的公民。还有人说你战争时畏缩不前,偷懒贪杯,不像真正的军人。”

58、为什么勇气的问题总被误以为是时间的问题,而那些沉重、抑郁的、不得已的,总是被叫做生活本身。

59、苏格拉底道:“我们观察到说谎的人总是说谎,说实话的人总说实话。因为真话能推出更多真话,假话则被迫推出更多假话。”

60、  没有理性探究爱好的人,或者说,不喜欢思考和讲理的人,对苏格拉底法是不会有好感的。苏格拉底跟美诺及其童仆扯淡时,美诺的朋友阿尼图斯(Anytus)也在场。美诺跟苏格拉底聊得津津有味,阿尼图斯却如坐针毡。他和苏格拉底也有一段交锋,但他招架不住石匠咄咄逼人的发问,话不投机,中途愤然离场。阿尼图斯耿耿于怀,一直到苏石匠古稀之年,也没有不放过这个讨厌的话痨。他跟两个伙计联手,利用一部有关苏格拉底的喜剧,指控苏格拉底蛊惑青年,把他告上了典雅法庭。(12)虽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在他那部夸张搞笑的喜剧中有丑化甚至污蔑他老师的嫌疑但是法庭以苏格拉底蛊惑雅典青年判他有罪并不冤枉。这个该死的老石匠不解风情,不识时务,经常用反讽术和产婆术,刺激年轻人主动运用理性进行思考,怀疑一切,检验一切,不但为独裁者所不容,也让民主专政的拥趸们暗中不爽,心惊肉跳。苏格拉底最后被判死罪,毒杀在狱中。这个说了一辈子废话的大师居然就这么死在了他引以自豪的反讽术和产婆术上,不能不说是教育史上的一大悲剧。但我个人隐隐觉得这更像是一出喜剧——苏格拉底以自己的死,最后一次践行了他一生孜孜以求的反讽艺术。这个空前绝后的行为艺术创意十足,惊天动地,令人感佩!

61、  童仆说:16平方呎的地盘填掉一半,还有8平方呎。

62、“我只是说出事实,苏格拉底先生,很荣幸能再见到您,但我正被紧急征召要到外地去,不然,我很愿意同您谈话。”

63、“即使是城市末端的血液仍是温暖的。”小雅这样想。

64、把不会的说成不要的,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这样。

65、苏格拉底:许多赛跑者失败,都是失败在最后几步。

66、拆包,换衣,连接,激活;当那头套上薄如蝉翼的金属罩遮住面孔的时候,小雅被带入了游戏中的时空。

67、  童仆指着一个4平方呎的正方形说:是比它面积小一倍的这个正方形从一个角的顶点到它对角的顶点的距离。

68、一个人厉害不是真的厉害,一脉相承才是真的厉害苏格拉底的徒弟是柏拉图,柏拉图的徒弟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徒弟是亚历山大大帝,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三位人物并成为古希腊三贤,亚历山大大帝更是通知了欧洲,每个人都成就非凡。

69、  (摘要)柏拉图在对话录《美诺篇》里完整地记录了苏格拉底法的两个用例。苏格拉底装傻充愣,不断发问,折腾美诺及其童仆,先用反讽术使自以为知者发现自己的无知,再用产婆术使自认无知者发现自己的知识。现如今,苏格拉底法被贴上了“教师中心”的标签,被判定为“少慢差费”的落后教法,在教育现代化之中国已不合时宜。

70、男子语气听来不甚友善,但苏格拉底仍友善回道:“睿智的先生,以我不甚好的记忆推测,我们应该是第一次见面,如果不是,就请原谅我的愚拙与老朽了。”

71、“即使这样修改,这说法还是不合理。这说法虽能避开原本的问题,却会产生新的问题。”苏格拉底答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