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啦网 > 名言 > > 正文

读书方法【文案93句分享】

读书方法

1、明确阅读过程中自己的主动性。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不要在头脑昏睡、双眼呆滞的情况下阅读。

2、等地铁时、临睡前随便读点什么,有什么意义?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可能没有任何意义,但它能让你打心底里觉得:刚才这五分钟,怪不错的。你对自己更满意了,觉得自己棒棒的——这难道不是非常了不起的意义吗?

3、PS:这个方法需要学会批判性思维,辩证的看待作者的观点,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与作者“对话”,如果自己知识积累不够充足,凭借自己的惯性思维去和作者“斗嘴”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作者的观点真的真确并且有价值的,通过这种“对话”会补足自己的知识空缺,完善自己的思维。

4、善于利用缩写。比如反复出现的人名、地名、专业术语,可以采用固定的缩写来节省时间,前提是自己需要记得。如果可能会遗忘,则需要在该名称第一次出现时标注以后用某缩写来代替。

5、在写这本书《阅读的方法》的这几年里,我不断地问自己一个问题:一本好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6、PS:有了“提纲”就找书,找文章,然后边看文章,边把其中的有价值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应到相应的条目下,迅速把专家们的思想变成自己的体系内容。如果别人的观点颠覆了之前的结构或者发现自己结构遗漏了重要内容,马上调整或者修改结构,让自己的思想体系先成型,再吸收。

7、读书很难吗?自古就有一些话一直在印证这一点,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那一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还有那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好像,读书就是一个苦差事。

8、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按照在阅读前规划的阅读进度进行阅读,在阅读时,我们需要重点做两件事:勾画和记录要点。

9、好辣,总结一下,今天所分享的关于读书的3个建议:(读书方法)。

10、还记得你最早接受的系统阅读训练是在什么时候吗?

11、她时刻要做好应对提问的准备,失去了自己体会和感受阅读的自由。并且孩子天生好奇妙心强,想象力丰富,观察力敏锐,父母干涉反而限制了孩子这些潜能的开发,得不偿失,甚至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对阅读反感,排斥。

12、都说书籍是人类精神的宝库,对它的价值和魅力,我们也要有基本的信心。"开卷有益"不是一句空话,那是一个文明对它的传承者的基本承诺。千言万语一句话:不要低估书的魅力。

13、读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结果导向的读书,一种是漫游式读书。

14、如果需要做读书笔记,需要准备好做笔记的工具。

15、我写的这本《阅读的方法》,是想站在读书人这一头,主张一种为自己负责的方法。目标只有一个,让你始终愿意拿起书来,开始读。

16、本文所描述的阅读方法属于深度阅读,并不是每一本书都需要使用这样的方法进行阅读。

17、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针对实用类书籍的高效阅读技巧,教你如何快速榨干一本书。

18、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似地读书,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这段看上去都不能称为“阅读”的“阅读经历”,既没有恒心,也没有系统,既没有循序渐进,也没有切实的收获,几乎犯了所有读书方法论的大忌。

20、还有很多商界大佬,都是出自名牌大学,阿里巴巴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京东的刘强东、百度的李彦宏、小米的雷军、万达的王健林除了这些耳闻能详的人,还有很多………~~

21、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22、在书中画线也有讲究,除了用不同的笔标记,还可以用不同的画线方式,比如波浪线、圆圈等加以区分。

23、假如我们拿到的是一本新书,不要立刻就埋头阅读。先略看内容提要、目录、序文;假如我们拿到的是一份新颖而不熟悉的资料,也不要立刻就埋头阅读,先浏览一遍,略读小标题、插图说明、以和任何和有的摘要;假如我们拿到的是一篇报告或优秀论文时,也不要立刻就埋头阅读,先把每一段的第一句看一遍。

24、还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候选人,有点纠结,随口跟他讲:“这个人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不过自己创业好几年了,我不确定他能不能重新进入一个组织管理一个局部业务。”

25、每每读一本书的时候,自问自答,最后还要带着这些问题去细读全文。

26、读一本书之前首先明确阅读的目标。也就是要想清楚读这本书究竟是为了学习具体知识点,还是提升文学素养,还是仅供娱乐消遣。

27、重读笔记来加深对书的记忆和思考。并不是做完笔记就万事大吉了,可以定期拿出笔记阅读,来唤起自己对书中内容的记忆。

28、读书大体分为两个流派,功利性的和非功利性的。

29、李姐姐不但学会了外语,还学会了针灸,她那么顽强地学习,终于瘫痪了......

30、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31、注意,读书是一件完全个人的事儿,书中什么内容对自己有用,自己有什么样的感想,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不是学者做研究或者语文考试,没有必要拼命去想“作者想要传达什么”,只关注自己想关注的就好了。

32、但是,也别太担心这两个问题。因为一般来说,依据这种思路,找到的素材已经足够用了,而且,在找的过程中,你可以顺藤摸瓜,找到不少之前未想过的材料。

33、如果你不想把读书看做一种单纯的消遣,而是希望赞叹过“太好看了”之后在脑海中留下一些印象,那就需要读书笔记的帮忙,读书笔记帮助我们更好地吸收书中的内容。我很喜欢《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作者奥野宣之提出的一种记笔记的方法,即“摘抄+评论”法。不光记下书中的金句,同时附上自己对它的理解、感想等等。不要觉得自己想得太low,就算只是一句“写得真好啊”都是自己的原创输出啊(虽然这种评论没啥营养,但是写评论的一个开始)。在书中,奥野宣之把做读书笔记上升到“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书”的高度。读书的时候带着很强的目的性,“这本书中有些什么内容是值得我做笔记的?”

34、因此,有志于学的朋友们便可以丢掉“是不是他远比我聪明”这样的疑问,尝试着用这些方法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35、在执行这一步时,不要翻开书进行回顾,先按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

36、因此,选择一款自己喜欢的笔记本,用于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是最让人心旷神怡的事。

37、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读书学习成了一辈子的事情。中年人更应该好好读书,好好学习,让自己更优秀,日子过的更充实。

38、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39、哪怕一个人不好意思拿一个哲学概念去跟别人吹牛,哪怕他还做不到向别人转述这个比方的精妙之处,哪怕他的工作好像用不到什么哲学——都并不妨碍他从阅读中体会到巨大的乐趣。这种乐趣是和一个隔山望海的作者瞬间灵魂相通的乐趣,是头脑里的某个开关忽然被“咔嗒”一声按下的乐趣。

40、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41、这种阅读只是为了消遣。如同服用麻醉品那样使读者忘却了自己的存在,飘飘然于无限的幻想之中。这类读者一般对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不感兴趣,把自己完全置身于书本之外。如果使用麻醉性的阅读方法阅读名著,读者只能得到一些已经添加了自己的幻想的肤浅的情节,使不朽的名著下降到鸳鸯蝴蝶派作家的庸俗作品的水平。如果漫不经心地阅读《安娜·卡列尼娜》,犹如读一本拙劣的三角恋爱小说。麻醉性的阅读在将进入成年的时候达到顶峰。年轻人的麻醉阅读是造成大量的文学作品质量低劣的原因。

42、会记录要点的阅读者实在是少数!而只要做好这一步,就能将阅读的质量提升一倍。

43、精读法要眼手配合,手脑共用,采取书中批注、摘录、做卡片、写心得、读后感等方式,还可以联系查阅相关主题书籍和资料,以求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精读法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和技巧。

44、略观大意;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45、诸葛亮读书也没有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而是正常地作息,“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他对好友们说:“你们几位从政可以做到刺史、郡守。”三人反问诸葛亮“仕途”如何,诸葛亮“笑而不答”。

46、在这位朋友的故事里,我最喜欢“脑子里突然蹦出来”这几个字。

47、在我看过的那些”闲书“里,我尤其酷爱的是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有一定思想性及生命力的人文类书籍,无论是经史典籍、中外小说还是诗词散文、人物传记我都无所不读——这些“闲书”占据了我书柜的绝大多数空间,诚然其中大半我读得很粗浅,但毕竟,读这些高质量的书籍,即使浅尝辄止,也是另一个层次上的享受。这些书就好比一扇扇的窗户,从这些“窗户”里向外看见的,是各具特色的风景,至于你关注的是“春风十里“的整体景观还是”一花一叶“的局部细节抑或只是一个朦胧的印象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各有各的美,只要是美的东西,就会滋养我们的心性。但无论如何,这些”闲书“一定要有其营养价值,我之所以不喜欢读“心灵鸡汤“及”成功学“之类的书籍,就是因为这些带着功利性质的”浅阅读“,其给予人们的感官体验往往大于真正的心灵滋养,长此以往,人就会满足于低层次的阅读,从而懒于思考,审美能力也必会逐渐降低,这就好比“美食家”和“吃货”的区别:“美食家”喜欢的是川菜粤菜淮扬菜,亦或意餐德餐法餐,菜品风味不同,但口感与质量均属上乘,何况“食”字后面还有个“文化”作支撑,而“吃货”则纯粹追求口感,至于那菜里是否有地沟油苏丹红吊白块一滴香之类,他管不着!

48、在阅读完一本书上后,我们应该完成两件事:总结和分享。

49、陶渊明说自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其实一直没有被真正认可,“不求甚解”四个字成了贬义词。但是别忘了,陶渊明紧接着还说了一句话:“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每当对书中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50、这种读书方法的重点在于有目的地一边阅读,一边摘录自己所需要的有关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先提出摘读的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摘,或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或知识哲理,或问题答案,教学生分门别类摘录在自己本子上。摘毕要写上什么时候、摘于什么书刊、作者是谁。

51、啊,你看,我好像把读书描述成了一件很功利的事情。

52、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上篇文章:

53、利用两个番茄时间,写一篇简单的读后感,甚至写成一篇书评。

54、但是无论哪种,对于提升阅读效率而言,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都是有必要的。

55、看书一目十行,从上往下读,像下楼梯一样。因为有些书含金量太少,只用浏览。更快的方法也称之为“跳读“,就是抓住文章梗概,剪除背景、补叙等内容,跳过去不读。垂直阅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用于读一般的小说或快速浏览资料都不错。

56、我想大部分人都应该是在小学——分段,提炼中心思想,概括段落大意......用关联词把以下四句话连接成一句完整的话:

57、我问为什么,他说——“很早的时候,无意间听罗胖讲曾国藩。我学工科的,对中国历史了解得不深,听着挺热闹。当时还买了他推荐的那本书,其实也没看。但是过了两年,我自己事业上遇到一个很大的变动。有一天,我脑子里突然蹦出来罗胖讲那本书时所用的主题——‘成大事者不纠结’,我就把那期内容反复地听,还把当时买的那本书找出来读,顺着找了好多相关主题的书。直到我跨过那个坎儿。”

58、如果你带着书看不方便,也可以选择听书的方式。这样选择的情景会更丰富,比如坐车、运动、做家务等等时候,都可以用一些听书的软件进行听书。常用的听书软件有比如喜马拉雅、得到APP等等,既节省了时间,又增加了读书的乐趣。

59、啊,「挣扎」和「痛苦」,对,一点都不夸张。不过也是很好玩的过程。

60、定期做视野练习。研究表明,视野是否开阔直接影响阅读的速度。想要在阅读中拓宽视野,事实上就是增加视力清晰区的范围。可以选择用"字母树",从上到下依次用目光定焦在中间的数字上,之后移开视线,看是否能回想起最两边是什么字,以此扩展视线。

61、在这本书里,请不要把罗胖当成作者、老师,而要把他当成你的“导游”。

62、好一点的书甚至有可能就是该书的.重点,初步了解这本书能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如果可以就看一眼目录,花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一遍,大体知道作者的观点,对书籍框架有大体了解,然后选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认为有价值的进行仔细阅读。

63、而且,过去那些所谓的读书法,很多都是考试的方法,或者升学的方法。它们的目的是对书负责,教我们怎么把一本书吃干榨尽,帮我们在考场上取得好成绩。至于考试结束之后、目标达成之后,我们是不是还能对读书保有乐趣和热情,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其中滋味。

64、| 答主:俊英子(5320 人赞同了该回答)

65、也可以跟爱阅读的家庭交朋友,互相分享好书,彼此影响,发现更多好书,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66、阅读算是思考行为的一种,使用电子设备并不利于思考。

67、不管手头上有什么书,都要拿过来翻一下,或者是读几页内容这样既可以防止收到不良书籍的污染,还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68、“怪”法读。台湾作家李敖珍视书中的资料,更甚于书本身。他常把书中重要的资料影印下来,或者直接撕下,再作分门别类的“专集整理”,名曰“吸收日月精华”,等到书中的“精华”被他吸收光了,这本书对他来说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送、卖、扔,他都没有多大意见。

69、在依靠记忆和理解的第一版思维导图制作完成后,再对照着书的目录、勾画过的内容进行完善。

70、一本有价值的书应该读三遍:通读、重读和标记。通读即浏览全书,一边阅读一遍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重读时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很喜欢,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接下来读第三遍,看上下都折角的几页,如果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把书中的内容抄下来,做成读书笔记。

71、再然后,某本书读了开头,甚至读到一半,读到一大半,我们可能会觉得,咦好像也没什么新鲜的东西,但是一定要读完这本书。

72、这个无奈的事实在20世纪30年代被美国教育学家撰文称之为“学校教育的失败”。

73、虽然,这个问题已经回答过了,但分答回答问题时只能回复一分钟的语音,不能说得很详细,而之前也有很多读者向我咨询过类似的问题,因此,把这个问题的回答做了一个详细的阐述,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74、跳读法的好处是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快速、高效达到阅读效果。当然,跳读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要读懂,有的时候,读书遇到疑问或难懂之处,为了保证阅读的流畅,直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读到后面也许就可以前后贯通。

75、此书最大的特点是介绍了各种各样新的快速阅读方法以及时间管理方法,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76、结果他扔给我《枪炮、病菌与钢铁》的电子书链接:“你看看这本书,重点看为什么斑马不能被驯化那段。”

77、时间久了就会养成自己思考问题的结构框架,再看什么内容心里就有一个轮廓,看到被人说的相关的内容,有用的就吸纳进来。

78、如果是用Kindle读书,可以利用标注和笔记导出的功能轻松做笔记,提高读书和做笔记的效率。

79、精读一本书也不并不意味着细抠每一个字。最小的语言单位只划分到短语或句子即可,无需一个字一个字的盯着看。现代汉语的短语类型和句子类型并不多,但这些很重要。有时候我们之所以难以提高阅读效率,无法理解句子,正是由于这些语言基础知识的缺失。

80、鲁迅的背书方法有些与众不同,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着“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字,他把书签架子啊书中,每读一遍就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读几遍之后,他就会默诵,以加强记忆。

81、对于自己专业需要或学习、考试特别重要的书,应该采用精读法,在全面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地深读,此谓精读法。精读法要求将书中每一细节完全读懂读透,要求的是阅读深度。

82、你别说,是我格局小了。读书作为一种长期的脑力训练,不仅有无穷乐趣,还会让人获得一种宝贵的能力,就是把不同事物之间隐秘的联系完全打通的能力。

83、我们不能给孩子万贯家产,但,给了她阅读,我认为这是最好的礼物!

84、不仅仅是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后就结束了,还应该对整本书进行总结。

85、一个读透了书的人,世界在他们眼中是一张辽阔的地图,总有未知之地等待进发。

86、有的父母阅读,喜欢提问,或者试图引导孩子总结点什么,这样对孩子来说是压力而不是享受。

87、把当天读到的这些内容,作为趣味思考题,和自己头脑风暴一下。用罗胖的话来说就是:在头脑里操练起来!

88、PS:阅读新人千万别像我一开始的时候一样,把思考框架想成一个很神秘很复杂的东西,这个框架开始的时候会非常的模糊,片面,所谓的结构框架,就是通过一本比较好的一个领域的书籍,通过自己的理解,绘制一本属于自己的目录,总体—部分—细节,通过读更多该领域的其他书籍,把每一条分支结构丰满,最后形成一棵知识树或者一本知识书。

89、5分钟浏览(目的、标题)➙ 用思维导图理出框架➙挑重点主动阅读(带着思考)➙回顾所读➙五感并用(掌握)

90、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

91、这个过程中,唯一需要护持其不灭的,只有心头的那一盏灯火:能持续觉察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和对自我心性的增进。

92、要想全面、清晰地了解一本书的思想和内容结构,阅读时要先读书的序言,了解内容概要,再读书的目录,对书的基本结构有初步了解,再进入到正文的阅读。读完之后,可以根据需要,对不太理解的章节内容,再次阅读,以便加深理解,真正懂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