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啦网 > 作文素材 > > 正文

杜甫最经典的诗【文案25句分享】

杜甫最经典的诗

1、最令我感念的,是他老来身居茅屋,不幸茅屋还被秋风吹破屋顶,不幸茅草还被顽童抢走,顽童欺他年迈体弱,任他追得气喘吁吁,喊得口干舌燥也不还他……(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后。王禹偁、王安石、 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研究资料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 《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中华书局1964年编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3、结以借刘禅和诸葛亮,写代宗还朝,看到被吐蕃侵扰的长安,当作何想?而诗人自已客居蜀地,不能为国分忧,只能仿效诸葛亮,写一首《梁父吟》。

4、学匡衡那样上疏直谏结果功名不就,像刘向那样授徒传经也事与愿违。(杜甫最经典的诗)。

5、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6、艺为巩县令,遂居巩县(今属河南)。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于巩县。母亲崔氏,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亲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8、《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兖州城楼》

9、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10、听猿哀鸣三声愁思泪下,奉使白白随行八月浮槎。

1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  这首诗是公元746年(唐玄宗天宝五年)或747年(天宝六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遇之后他们一起到宋州,在单父(今山东单县南)以北的汶水上,和诗人高适相逢。后来又一起到大梁城。分手后李白赶往江东,杜甫奔赴长安。

1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昨晚新婚燕尔,今早就要出征了。这是以新婚女子的口气写的一首诗,虽然极尽哀怨,恨不得生死相随,但在后面几句就提到女子去军中多有不便,她一定在家中不再收拾打扮,安心等着夫君回来的心思。这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子形象。

16、《垂老别》《无家别》《旅夜书怀》《水槛遣心二首》《梦李白二首》

17、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18、而昔日的同学少年也脱离了贫贱,他们著长安轻裘肥马享富贵。

19、第二联写酒债到处都有,反正人生自古能活到七十的人本来就很少,不妨尽醉。

20、此诗首联便登高所见所闻,秋天的高空广阔无垠,劲急的秋风中,夹杂着哀转久绝的猿鸣,水清沙白的沙洲上,鸟儿低回盘旋。

21、首联写花飞春尽,透露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

22、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23、赏析:长安沦陷了,国家破碎了,只有山河还如最初那般。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草木却十分的茂密。感伤于国事,忍不住涕泪四溅,鸟鸣都显得那么的惊心,徒劳的增加了离别的仇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之久,家书很难得到,一封家书就能抵上黄金万两。万般愁绪围绕,挠头思考,满头的白发越挠越短,短到几乎不能插上发簪了。

2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他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