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啦网 > 名言 > > 正文

孔子经典语录及感悟【文案72句分享】

孔子经典语录及感悟

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論語』は中国古代の聖なる書物である。孔子以後、二千数百年たったが、これの影響を受けなかった思想家、文学者、政治家はひとりとしていない。『論語』を知らなければ、二千年以上にわたる伝統文化、古代のひとびとの内在的な心境を理解することはできない。

3、(译文)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7、(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出自:孔子《中庸》(孔子经典语录及感悟)。

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9、(孔子语录)小不忍,则乱大谋。--出自:孔子《论语》

10、(释义)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孔子经典语录及感悟)。

11、孔子的弟子里面,只有颜回达到了“仁”高度。也只有颜回这个学生实现了“成贤成圣”的梦想,被后世尊为“复圣”。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 (2)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4、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1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16、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7、(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精彩的言论,而有精彩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而勇敢的人不一定是仁人。”

18、(释义)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19、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20、(译文)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21、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2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23、(译文)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4、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

26、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27、答: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28、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

2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30、(孔子语录)礼之用,和为贵。--出自:孔子《论语》

31、(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孔子《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3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34、(孔子语录)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出自:孔子《论语》

35、(释义)孔子说:“面对着合乎仁德的事,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

36、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37、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公元前年月日),子贡来见孔子,孔子柱杖依于门前遥遥相望。他责问子贡为何那么晚来见自己。于是叹息说泰山将要坍塌了,梁柱将要腐朽折断了,哲人将要如同草木一样枯萎腐烂了。孔子流下了眼泪,讲到天下无道已经很久很久了,没有人肯采纳自己的主张。自己的主张不可能实现了。夏朝的人死时在东阶殡殓,周朝的人死时在西阶殡殓,殷商的人死时在两个楹柱之间。昨天黄昏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祭奠,自己的祖先就是殷商人啊。-

38、「天」と「ひと」に関する孔子の学説にみちびかれて、人類の普遍的価値に踏みこんだひとは多い。アメリカの研究者、ハーバート·フィンガレットがいうように、「人類は兄弟という感情と公共の美」が孔子の『論語』に見出せる。これこそがニ十ー世紀の今日、孔子の学説が国際社会で重視される所以である。

39、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年),孔子离开卫国回到鲁国。

4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1、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42、(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43、(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44、答: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45、解释: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46、(释义)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做到: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47、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48、(释义)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49、(释义)孔子说:“君子达到的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遇事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子贡说:“这三点正是老师的自我评论啊。”

50、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5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上)

5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53、孔子说:“不发愁没有职位,只发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好了。”

54、(释义)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55、(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孔子《论语》

56、解释: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57、解释: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忧患很快就会出现。

5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59、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60、(释义)孔子说:“可以同在一起学习的人,未必能一起通向真理;可以一起通向真理的人,未必能共同坚守真理;可以一起坚守真理的人,未必都能做到通权达变。”

61、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62、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63、子曰:“君子道者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64、(2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5、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66、(释义)孔子说:“如能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去学习《周易》,便可以不再有大的过错了。”

67、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68、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69、(孔子语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孔子《论语》

7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孔子《论语》(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71、(释义)孔子说:“有益的快乐由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赞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一多交贤能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傲慢自大为快乐,以无所事事地游荡为快乐,以过度的宴饮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