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啦网 > 名言 > > 正文

孔子论语全文【文案83句分享】

孔子论语全文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翻译〗

2、孔子提醒我们,什么是真正有益的乐?什么是有害的乐?

3、人如果在处事当中,都以几千年的历史经验为基础,那做起事来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4、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5、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孔子论语全文)。

7、如今孔子终于又回到人间,但却充满了严重的功利色彩:有些男人尊孔,他们相信孔子儒家提倡男权,主张男尊女卑,可以藉此维持男人的地位和尊严——殊不知真实的孔子是男女平等的最早倡导者;

8、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老子的老师“常枞”问老子的三个问题,对老子最后的教诲!

10、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像他一样好;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11、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12、“听忠难,从谀易”。我们从内心深处真的改正心境,不要好面子,不要好听好话!

13、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此《卫风?雄雉》之诗。忮,害义。嫉人之有而欲加以害伤之心也。求,贪义。耻己之无而欲求取于人。臧,善义。若能不忮不求,则何为而不善?

14、  “为仁”,培养仁德,修炼仁德。子贡问如何培养仁德,孔子回答怎样做事。敬奉贤德的大夫,结交仁德的士人,目的是为了培养仁德,人的才德,是经过磨砺熏陶形成的;工匠磨快他的工具,目的是为了做好他的工作,工匠的工具是经过切磋琢磨形成的。二者一个是为了培养仁德,一个是为了做好工作,把做事比喻成为仁。做事须要锋利的工具,培养仁德须要敬奉结交贤德之人;有了锋利的工具就能做好事情,有了学习贤人的机会就能培养仁德。

15、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6、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7、《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8、这里“三”,与老子“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之是不是有相似之处呢?三是又不是说是三因其是数量词,说不是三是三生万物之是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和是什么?和又是故,三又是一。故,一是一切,一切即一;同理“人”,是人非人,又是众生又是物,人非人等;“行”,是一切共生共存、彼此依存观照而一体不二。

19、我们看到,“叔向见司马侯之子”,叔向是晋国的大臣,他见司马侯之子。司马侯也是当时候晋国大臣,但是他已经去世了。去世没多久,见到他的儿子,“抚而泣之”,叔向,因为毕竟是他的晚辈,拍拍他、抚慰他。接着,他自己也流眼泪了,很伤心说到,“曰:自其父之死,吾莫与比而事君矣”,从你父亲去世之后,我就找不到能跟我,“比”是什么,亲近、并肩努力。大家学中华文化,同一个字,它的意义不一定一样。这里“比”是并肩努力、携手并进,来劝谏君王,成就重要的决策。这个机会都没有了,所以他很感伤。

20、孔子首倡和实践因材施教,其教育产品自然绽放生命的精彩:军事天才樊迟,武士典范子路,外交奇才子贡(他还是著名的商业奇才,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巴菲特),道德楷模颜回,可南面称王的冉雍,著名学者卜商子夏,学术传人曾参等等……

2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翻译〗

22、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23、原文: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24、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5、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26、国君、企业领导、一个家庭的父母,没有比好虚名更大的忧患了!

27、因为没有“正确的领导”,没有“英明的指示”,没有“科学的管理”,才有幸在自然自由的沃土中奏响人本情怀、人道主义、人文精神的强音,开创了民办教育的先河和奇迹,没有证据证明中国历史上的那间书院教育或哪个朝代的太学、国子监之类的教育,比孔子颠沛流离的牛车上、大树下的教育更成功、更卓越——无论是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

28、10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29、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30、子罕第九(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31、翻译: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3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3、神光与初祖达摩第一次见面时及第二次断臂求法大悟时,其中关联文中已稍有描述,神光前后表现:一阴一阳、一反一正、一失一得、一迷一悟,最终二祖慧可终成正果,悟佛心印。

34、此刻,神光已去,二祖慧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3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6、(2)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37、第六则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38、2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39、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40、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翻译〗

41、神光说:师父慈悲,您教教我如何得到法语甘露,自度而广度众生?

42、翻译: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43、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44、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5、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46、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47、奢侈的风气一起来,没人再谈仁义了,都在谈名利了!

48、6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49、孔子在《论语》当中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从这里我们就看出,君子跟小人修养的差异在哪里。其实“周”、“比”,主要就是公跟私的关键点、义跟利的关键。包含周跟偏,“周”就代表君子以大局为重,时时会考虑周到、考虑整体;但是小人偏心、偏袒、姑息了,就会造成这些现象。古人在注解当中这个“周”的体现,也是他的行为都是符合忠、信;“比”就是阿党营私。“义不比党”。

50、注释: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鲜:少的意思。

51、《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古时称为方术士,擅长祭祀,算命等),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三种不同的本子: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二十篇。

5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3、4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54、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55、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56、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57、5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58、翻译: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59、一个修行人,不勇于改过,甚至连最亲的另一半,都不会尊重我们!

60、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61、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62、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63、  子贡问怎样培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磨快他的工具。我们住在这个国家里,就要敬奉那些贤能的大夫,结交那些仁德的士人。”

64、(6)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65、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66、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67、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曾经在天上,曾经在地下,曾经只在竹简、帛书之上,更多的时候在故纸堆。我开始记事的年代,适逢“批林批孔”,此时孔子既不在天上,也不在地下,几乎是在煤堆里——黑,甚至被踹到粪坑里——臭。

68、后,慧可出家因缘具足,修行多年,然,未能了悟生死。最初与达摩祖师在建业(今南京)与梁武帝萧衍论佛之时因缘见过一面,当时慧可傲气十足,恰恰未能了悟《论语》“学”之精妙,未能得论语精髓,当然,也许是因缘未到,后来慧可在神人指引之下,知达摩祖师乃得如来佛祖大法之师,历尽千辛万苦到少林寺求法。

6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70、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71、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72、“信”的涵义有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73、不要急于求成,要“晚就则善终”,要厚积薄发!

74、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75、2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7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7、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78、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79、久远劫来广大精微勤奋本然,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非忍而忍,岂是缺智少德、狂妄自大之人能够得到的大乘佛法?徒然浪费勤苦,得不偿失。

80、这或许即是“学而篇”作为《论语》首篇部分原因之一吧。

81、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2、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