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啦网 > 名言 > > 正文

读书故事100字【文案78句分享】

读书故事100字

1、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2、为了保证知识的准确性,为此,我们还专门聘请了历史学、考古学的博士来把关史料。

3、接着,这只狗很乖,它听得懂人话,只要主人叫它做事,它就做,慢慢地主人和狗就熟悉起来了。

4、高凤流麦   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5、今天,我读了《神笔马良》,我觉得写得非常好,于是想写一下读后感。

6、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

7、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8、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他总是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布置的习题他也认真去做。陈景润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乐趣。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较量。陈景润对于解题,向来不吝惜时间和精力。陈景润不懂就问,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向老师请教时却毫不羞涩和胆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师外出或者老师从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紧追上去,和老师一起走一段路,并且一边走,一边问问题。

9、有的人读书性子急,一打开书就匆忙朝前赶。朱熹批评他们像饿汉走进饭店,看见满桌的大盘小碟,饥不择食,狼吞虎咽,食而不知其味。究竟怎样读书呢?朱熹的方法是:“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平彼,如是循序渐进,则意志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

10、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试题仓库2018年1-5全部语文试题   试题仓库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语文试题  语文2018年7月试题仓库一  试题仓库2018年7月全部语文试题 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11、打开电脑,熟悉的旋律在屋内流淌。很久没有写新的文字,也很久没有听那些旧的歌,总觉得有很多新的事要忙,有很多新的梦要做。心里感觉很累、很疲惫,但是从未停下匆忙追赶的步伐。今夜,终于趁着空闲,翻开诗集《情感放牧》,“放下心的负累/让记忆的风车转动着。”“让思绪脱缰成野马/奔驰在放牧情感的草原上。”

12、我想,这本书是想告诉我们,每个小学生都应该独立思考,关心别人,做一名诚实、自信、勤奋的好孩子。读书日记100字篇13书是知识的海洋,许多人都爱读书,当然我也不例外。读书是我的最爱,我最喜欢的书有《一千零一夜》、《卖火柴的小女孩》、《渔夫和魔鬼》、《没头脑和不高兴》、《稻草人》、《亲爱的笨笨猪》等等。我最喜欢的故事是《恶毒王子》。书带给我来了知识、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教会我怎么做人。朋友们快到书中寻找知识吧!读书日记100字篇14读了《最后一头战象》我体会到了,大象是一种有灵气的动物,它可以为了人们牺牲,为了同伴儿死。(读书故事100字)。

13、我喜欢读书,因为书能让我们懂得许多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学会了感恩。读书心得100字10《绿山墙上的安妮》心得安妮就像个小女巫,总能用特有的方式走进别人的心里,改变着许多人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改变他们对生活的态度。生活是黑色的时候,就幻想着七彩的彩虹;当生活在黑暗的时候,就幻想着阳光;当生活在悲痛的时候,就幻想着微笑;用乐观去面对世界,生活总有一天会充满了阳光!

14、形容读书或著述很多的典故。典出《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中幼父名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后人遂用“等身书”形容读书很多,只是后来是说将书册摞起来有身子高,与典源中所指有所不同。也可以用来形容著述极富,多作“著述等身”、“等身著作”。

15、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16、三坟五典   指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他)。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17、形容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价值的典故。事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千予千金。”此典的主要形式有:“一字千金”、“千金字”、“金悬秦市”、“悬金”等。

18、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人种庄稼去养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生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19、小蟾蜍也用力的跳了几下,却都失败了,没有跳上去,却重重的摔在烂泥里!小青蛙很开心,觉得很骄傲。

20、学富五车   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21、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

22、诗人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深厚的感情,村口、荒烟蔓草、古刹、木鱼钟声、小桥、石板路,都是记忆深处的眷念,就连那桥头的黄角树叶子,也是一片片绿色的思念——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更加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结尾句“不知我们是否还能相遇?”与第一段的末句,“不知我们是否相遇?”相互呼应得非常好。

23、读书感悟:人始终要心怀希望,只要心底有坚持,要学会让人生变得有价值和意义,那么生活就有无限多的可能。正如泰戈尔所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24、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九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25、最后,衷心地祝愿郭永菊创作丰收,特别是在格律诗创作上,加强锻字炼句,有更大的突破,有更多的优秀作品问世。

26、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27、北宋大学士苏轼,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父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因此有些飘飘然。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联云: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老父亲一日得闲,来到大儿子的书房检查他的学业,抬头看见对联,连连摇头暗叹。儿子如此不谦虚,他很生气。于是,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喊道:“轼儿,你细细读之吧!”说罢叹息而去。苏轼看了一本又一本,书上的字、词、句他有很多不认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惭愧。于是,他赶紧提笔将门上联语各加了两个字。从此以后,苏轼虚心学习,日夜攻读,终于以他的勤奋努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诗词造诣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你知道他在上下联的头上各加了那两个字。

28、苏秦经常自勉说:“读书人已经决定走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高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

29、囊萤映雪   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30、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31、毕业后,他供职一家全球五百强的企业,并因为工作出色,连年加薪升职。

32、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33、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人地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

34、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35、《格林童话》中,我最喜欢《灰姑娘》和《海的女儿》。灰姑娘是一个命运十分砍坷的女孩,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而父亲又娶了妻子使灰姑娘一直被欺负。嗨!真是可怜啊;《海的女儿》正如成年人的世界中,永远不知道童话的意义——第一次读《海的女儿》也许你只听到了优美和伤感,长大后你才明白其中包含着爱的代价和无言的牺牲……

36、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100字篇三:刘勰佛殿借读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100字篇四:高尔基救书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

37、形容著作风行一时,人人争相传抄的典故。典出《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拜访)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世说新语·文学》也有:“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鼎足而与《三都赋》并列而四)。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38、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9、Lookingbackontheyears

40、其次,再说说读书有什么好处吧!在我的心目中,我觉得从书中可以获取知识,兵马俑是由谁制成的,谁是古时第一位皇帝……这些知识都是我从百科书中学到的。

41、(感悟)学习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真正会学习的人,要善于取舍,要选择正确的,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必需的。同时,学习需要思考。有些人虽勤于学习,但不过只是泛泛的阅读,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三到”是鲁迅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去攻读,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42、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43、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

44、我认真地读,早操结束后我把《亲爱的笨笨猪》收了下去。我就端端正正地等待老师进教师上课。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表扬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好孩子,让我继续坚持下去。读书日记100字篇11我最喜欢读书。

45、神笔马良读后感范文(通用17篇)07-14

46、这学期一直以来与孩子一起读《格林童话》,却得到了与以前不同的感受。也许,有些人会认为童话很幼稚,纯属虚构,但我却觉得童话里面也富有哲理。以前我看这本书,只看故事情节,却忽略了它的寓意。而现在再次看这本书,我有了深刻的体会:做人要善良。

47、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48、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

49、况衡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50、作为伴随着一代人成长的经典童话故事,《神笔马良》的故事从诞生起,经久不衰,家喻户晓。以下是小编带来的神笔马良读后感,供您参考。

51、这个故事真有趣啊,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呢!读书日记100字篇5每次星期六上完课,我都会借一本玛蒂娜的书回来看,今天我就看了昨天我借的那本书,书里讲了:“学画画的玛蒂娜,玛蒂娜带着她的那只小狗小胖,来到了苏尔科夫先生家”苏尔科夫先生教玛蒂娜学画画,首先让马蒂娜用铅笔打草稿。

52、《醉人的花絮》在诗歌语言的运用上很有技巧:“眷恋深深/在梦幻旁盘桓/日子是一枚永不发黄/永不凋落的记忆/垂下头颅/只为让思想扬起风帆//重温青涩的岁月/生命正值春光/努力储蓄一生的激情/将梦想释放/憧憬长上翅膀/月牙洒满繁星挂在风高……”读来令人赏心悦目,读者随着诗歌意境的深化不知不觉地陶醉了。

53、三十乘书   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如果形容书少,则用“无乘书”。 

54、以各学院的专家学者书籍交流为主,将与老师关于书籍的交流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向我们介绍你的独特经历。字数在100-200字,要求内容逻辑清晰、有条理。

55、秋天到了,又是一个大丰收!农村伯伯脸上都乐开了花。都夸奖青蛙的功劳最大最。这时的小青蛙已经穿上了迷彩服,好像一个英勇无畏的士兵了。

56、枕中秘宝   形容不愿示人的珍贵图书。典出《汉书·楚元王传》所附“刘向”条:“上(汉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后人于是以“鸿宝”、“秘宝”、“秘枕书”、“枕函书”、“秘之枕中”、“枕中之秘”、“枕中秘书”等来指道术书或珍贵而不愿示人的图书。 

57、离开家乡那年,/春风拂走了冬雨,/蓬松的柳絮在空中飞舞,/沿着夏季的轨迹,/我把梦寄向远方,/海棠花目送我启程,/泪水淌进了铁轨铿锵的轰鸣里。//夜幕垂下,/拨开异乡尘沙里的亮光,/家乡,就是心中不灭的灯塔,/永远照亮着游子回归的路程。//……改革的春风,/把你梳妆的如花似玉,/哦!让我重新读你千遍而不倦,/陶醉在你棠香飘逸丰腴的怀里……

58、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他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59、让我们一起来,再读一读她的《故乡的河》: 

60、合上“神笔马良”这本书,让我进入甜甜的梦乡。

61、带经而锄   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 

62、束之高阁   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63、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64、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65、《老农》这首诗我很喜欢,诗开篇写道:“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犁头锄向大地/在朝晖和夕照里/巧耕着日子……”先用斗笠、蓑衣、犁头、朝晖、夕照等意象,塑造了一个老农的形象,紧接着一句“巧耕着日子”,诗的意境一下就出来了。诗接下来又写道:“舒畅的口哨/催熟了田间的稻子/……/额头渗出的汗水/浇灌出滋养诗人笔下的意蕴//在你掌心/绽放朵朵淳朴的茧花/夜幕下一杯老酒/一杆旱烟渗出云雾/其乐熟透了稚嫩的童话/和岁月无声的沧桑……”优美的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让读者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这是讴歌劳动者的成功之作,最值得肯定。

66、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67、立时塾房活跃起夹了,有的孩子对出“九头鸟”,有的孩子对出“三脚蟾”,有的孩子对出“百足蟹”等等,惟独周樟寿(鲁迅原名)一语不发,等课堂上平静下来后,他站起对出“比目鱼”。课堂立时悄然,没有再应对的了。寿老先生在—一评论了前者之后,最后称赞周樟寿对得最好。

68、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69、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但他一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70、我记得有一次,秋子找我玩,我说我要看书,她用求我的眼光看着我,我生气了,吼起来:”我要看书!“

71、我常常痛恨痛苦,怀疑人果真是神抛在身后的石头;所以各种各样的痛苦常常毫无所知地降临在人的头上。我总会想象好运能够时常降临,觉得如此,我就是最幸福的人。现在想来,要是一切如我所想,幸福又要从哪里的来?所谓幸福,完全是内心的感受,没有痛苦与磨难,哪有幸福可言,只是平庸只是舒适。我不愿感恩痛苦,不幸谁要它发生!只是学着平静的去面对它吧,逃避这些痛苦的设计,最终永远也躲不掉。索性我不再走开,从中更觉幸福和快乐的珍贵。

72、把水浇在脸上。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这样,他领悟到六

73、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74、感想:天才就是天才。有时候,人家随便搞搞,真的比我们拼尽全力要好。

75、其中一篇是“知恩必报”,写的是一个老大娘救了一个快饿晕的穷苦青年,让他吃饱了饭,还收留他住了几天,后来楚王韩信带着一列队伍来报恩,原来他就是那个年轻人。

76、我每次路过哪里,听到悦耳的童声齐整整朗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忍不住浮想联翩,产生时空穿越般的幻觉。

77、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