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啦网 > 作文素材 > > 正文

富兰克林风筝实验【文案45句分享】

富兰克林风筝实验

1、他首先将两种电荷定名为正电和负电;提出单流体说;提出电荷守恒原理;做了著名的费城风筝实验,统一了天电和地电;发明了避雷针。 富兰克林于1706年1月17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他的父母都是英国移民,以制造蜡烛和肥皂为业。8岁时,富兰克林被送进学校,学习成绩优良。但是,由于他的兄弟姊妹众多(共10个,他排第八),父母收入不多,生活非常贫寒,10岁时便辍学了,从此再也没进学校学习过。

2、他们证明,雷电击中人会有高达几十千安甚至百千安以上的电流。

3、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那如铜钱般的雨点就瓢洒盆泼般地倾了下来。富兰克林让儿子威廉拉紧风筝线站到草地旁边的一所房子屋檐下,这样,靠近手的一节线就不会因淋湿而导电。这一切都是精心设计好的,风筝是绸子制的,不怕雨淋,线是麻绳很结实,靠乎的一节又换成绸带,不导电,麻绳与绸带间用金属线挂一把铜钥匙。

4、这些相似性指向一个结论:这两种现象是同一种物理现象。

5、富兰克林在他父亲的蜡烛肥皂店里工作了两年。他整天做剪烛芯、灌烛模、制肥皂、守店铺、打杂跑街等繁重的工作。但是,不管怎样劳累,工作之余都要抓紧时间自学,把他父亲的大部分藏书都读了一遍,并把自己所得的钱都花在买书上。

6、 我们与上帝的距离只差一台量子计算机(2015-12-16)(富兰克林风筝实验)。

7、他总结出电荷有两类,正电和负电,并分别用「+」和「-」来表示。

8、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一个系着长长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雷雨云中,在金属线末端拴了一串银钥匙。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迸出一串电火花。手上还有麻木感。幸亏这次传下来的闪电比较弱,富兰克林没有受伤。

9、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把一根数米长的细铁棒固定在高大建筑物的顶端,在铁棒与建筑物之间用绝缘体隔开。然后用一根导线与铁棒底端连接。再将导线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称为避雷针。经过试用,果然能起避雷的作用。避雷针的发明是早期电学研究中的第一个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

10、因此,一直有人怀疑富兰克林并没有真正做过风筝实验。美国《流言终结者》节目曾经做过一个模拟实验,让一个假人放风筝,然后给风筝施加50万伏电压的假闪电,测出流过假人“心脏”的电流超过了6毫安,足以将真人电死。这说明富兰克林如果做过实验,会被电死。实际上闪电电压要比这高得多,有时会达到几亿伏,在这样的电击下风筝绳子将承受几千度的高温而被烧毁,这样的实验后来多次有人做过,当然是用绑着的风筝做的,人是不能在旁边的,否则有可能出事。如果富兰克林真的做过风筝实验的话,他描述的结果也肯定不是引导雷电,而是收集空气里的电荷到钥匙里,就像人们后来发现的,即使在大晴天做风筝实验,同样会让钥匙发出火花。富兰克林描述的,更像是在任何时候放风筝放到一定高度后就会出现的结果,采集的是周围空气的电荷,而不是雷电。

11、 1733年,富兰克林开始学习外语。

12、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这样评价富兰克林:“他是天堂盗火者,他是第二个普罗米修斯。”

13、但是你是否想过,下雨天风筝真的可以飞起来吗?在电闪雷鸣之夜,风筝真的可以引来天上的电吗?富兰克林又为什么会想要验证天上的闪电和人们生活中的静电是不是同一回事呢?

14、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也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

15、这张报纸不但使他的个人声望大大提高,而且为他带来了可观的利润。

16、为了对电进行探索,传说他曾经做过著名的“风筝实验”:1752年,富兰克林在雷雨天气中放风筝,用金属丝连接钥匙和莱顿瓶,以证明“雷电”是由电力造成。

17、几年后,富兰克林创办了自己的报纸—《宾夕法尼亚报》。

18、 这里距离北京仅150公里,空气质量好到爆!(2015-12-21)

19、富兰克林或许有过风筝实验的想法,即便他真的做过这个实验,也只可能是被风筝上带的一些静电电到。如果被真的雷电电到的话,就不会是手被电麻了,很可能是当场暴毙。

20、 不可解的物理学难题,源于数学核心的悖论(2015-12-22)

21、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

22、 一张图看懂暗物质(2015-12-17)

23、把一根数米长的细铁棒固定在高大建筑物的顶端,在铁棒与建筑物之间用绝缘体隔开。然后用一根导线与铁棒底端连接。再将导线引入地下。

24、他读的书很杂,从政论文、文学评论、散文,到算术、几何、英文文法等。

25、抛出手提箱在空中炸开,撒下美元对碰触到的敌人造成物理伤害;

26、这个命题在今天看来是很“突兀”的,但在富兰克林的年代似乎是海上水手们的常识,也是普林尼,普鲁塔克等古典作家曾经讨论过的现象。

27、为了探明真相,著名实验帝《流言终结者》在第4季第5集里复制了这个流言他们试图证明三件事:

28、 1733年,富兰克林开始学习外语。

29、14岁时,他开始练习写作,并有多篇文章在报上发表。

30、而且,按普利斯特里的说法,富兰克林是在1752年6月做的实验,当时他还不知道法国人已经成功地做了“费城实验”,他本人知道这个实验的重要性,为什么不急着发表?甚至不在其《费城报》上简单提一下?在过了4个月后知道了法国人的实验结果才提及此事?更令人费解的是,富兰克林不仅不急着发表,而且私下里也没有向别人透露他做了风筝实验。当时费城有一个研究电学的著名专家伊伯内泽·金内斯利,是富兰克林的好友,富兰克林和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互相报告电学实验结果。如果富兰克林做了风筝实验,很难想象富兰克林不会告诉他结果。但是在1752年9月到10月这段时间,金内斯利多次在费城做关于电学的演讲,介绍法国人的“费城实验”,却都没有提到在费城本地已有人做了类似的实验。一直到了1761年,金内斯利自己才做了风筝实验,不过是在晴朗的日子做的。在富兰克林做风筝实验的时候,他的儿子威廉并不是像一些描绘该实验的画作画的那样是个小孩,而是已经21岁。威廉也是个人物,当过新泽西的总督,后来成为美国保皇党领袖,美国建国后流亡英国,是爱丁堡王家学会建会会员。但是威廉从来没有提到他参与了这个著名的实验。

31、随着莱顿瓶的发明,人们知道了如何储存电。1746年,英国的物理学家科林森给美国的本杰明.富兰克林邮寄了一个莱顿瓶,并附上使用说明。由此激发了富兰克林对电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其中他最跃跃欲试的就是证明普罗米修斯的“天火”——闪电是不是和摩擦起电的电有着一样的本质。为此,富兰克林选择了一个电闪雷鸣的暴风雨夜晚,和他助手放飞了一只带着铜线和铜骨架的风筝,风筝线的另一端拴着一串钥匙放在莱顿瓶中,他们试图“钓”闪电下来。很快,一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天空,顺着导线噼里啪啦地导入了莱顿瓶。通过不断地对比研究,富兰克林最终认为闪电和摩擦起电殊途同归,是同一种物质。这次充满危险的实验揭示了电的本质(后人曾试图重复该实验而被电击身亡!),让人们意识到电的巨大能量和潜在应用前景,更加点燃许多科学家对电学研究的星星之火。

32、他们在屋顶上树起一根长长的铁杆,下面捆着一根铁尺,目的是把天上的电引到屋里观察和研究。

33、避雷针的发明是早期电学研究中的第一个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

34、在1750年7月29日致克里森的信中,富兰克林建议,在高处立一根金属杆,雷暴云来临时,就可以把云里的电荷通过金属杆引下来。如果金属杆和大地是绝缘的,电荷留在杆里跑不掉,就可以用来做电学实验,从而证明闪电是放电现象。如果金属杆接地,电荷就释放到地下,避免了雷击,就成了避雷针,之前在3月2日的信中富兰克林已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在这封信里他进一步做了说明。

35、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是作家、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出版商、新闻人……还是科学家,在电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最著名的科学研究,当然是冒着雷击的危险用风筝把雷电引下来,证明了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这个大胆的实验引发了无数人的崇敬,富兰克林甚至因此被赞誉为“现代普罗米修斯”。有些人也大胆地去模仿,结果毫不意外地导致了遭到雷击身亡的悲剧。富兰克林本人有必要冒险做这个实验吗?

36、他首先将两种电荷定名为正电和负电;提出单流体说;提出电荷守恒原理;做了著名的费城风筝实验,统一了天电和地电;发明了避雷针。 富兰克林于1706年1月17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他的父母都是英国移民,以制造蜡烛和肥皂为业。8岁时,富兰克林被送进学校,学习成绩优良。但是,由于他的兄弟姊妹众多(共10个,他排第八),父母收入不多,生活非常贫寒,10岁时便辍学了,从此再也没进学校学习过。

37、但是受科技水平的限制,人们弄不清楚雷电是怎么产生的,相信“雷泽有雷神,龙首人颊,鼓其腹则雷”的神话,误以为雷电毁屋击人是上天发怒,对人们进行罚诫。到了汉代,人们开始以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理论来解释雷电现象,《淮南子·坠形训》认为“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即雷电是阴阳两气对立的产物。明代刘基(1311年~1375年)说得更为明确:“雷者,天气之郁而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这说明,当时己经有人认识到雷电是同一自然现象的不同表现。

38、他先后学会了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这对他以后搞科学研究和从事外交活动都大有裨益。

39、但是富兰克林的这些信没有得到王家学会的重视,他们拒绝发表。在克里森的帮助下,这些信被收集起来,作为一部专著《电实验与观察》于1751年在伦敦出版。第二年,这部专著翻译成法文,引起了法国科学家的极大重视。他们开始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设想。首先这么做的是译者达里巴。他于1752年5月初在巴黎郊外马里村立起了一根金属杆,之后自己回巴黎,派人看守。5月10日,来了雷暴,看守人按照达里巴的指示,手持一根插了铜丝的玻璃棒,碰了碰金属杆,冒出了火花,证明金属杆带了电。随后看守人找了人作证,重复了实验。3天后,达里巴向巴黎科学院报告了马里实验结果。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德罗、布封等人先后在巴黎等地重复了该实验,轰动一时,人们纷纷来围观“天火”,富兰克林在法国一举成名,这个实验被称为“费城实验”—富兰克林当时人在费城。

40、萨沙看过因雷击死亡的验尸照片,死者内脏的样子,诸位绝对不敢相信。

41、1752年7月的一天,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儿子威廉的帮助下,进行了电学史上著名的“风筝实验”。 他感受到了闪电沿风箏线传来的电击,向人们证明了天上的雷电和地上的电击是一回事。

42、 虽然富兰克林离开了学校,但他从没有放弃学习知识的机会,靠艰苦的自学,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人。

43、他精心编排,亲自撰文,所写的文章很受欢迎,再加上印刷精美,很快就在读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44、这张报纸不但使他的个人声望大大提高,而且为他带来了可观的利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