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啦网 > 作文素材 > > 正文

道家静心三诀【文案64句分享】

道家静心三诀

1、故静字诀,乃为修道第一诀,一切法门,均从此一法门下手。

2、清心诀(道家):清心如水,清水即心。微风无起,波澜不惊。幽篁独坐,长啸鸣琴。禅寂入定,毒龙遁形。我心无窍,天道酬勤。我义凛然,鬼魅皆惊。我情豪溢,天地归心。我志扬迈,水起风生!天高地阔,流水行云。清新治本,直道谋身。至性至善,大道天成!(道家静心三诀)。

3、玄关秘论曰:「心牵於事,火动於中。心火既动,真精必摇。故当死心以养气,息机以死心。」旨哉言乎!凡俗心被物转,圣人心转却物。心役於物,则神动於中。识神既动,真神不生。或於役於事物,或沾染於名利,或痴迷於生死,或执滞於道法,有一於是,便即生心。有住生心固非,无住生心亦非。一有所生,便有所用;一有所用,便有所失,而非真心矣。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凡心死则圣心见,尘心死则真心见,人心死则道心见,法心死则天心见。寻著汝父母未生前本来心住处,返本还源,归根复命,便是汝大休歇处!在息心处!此正达摩祖师所谓:「心本寂灭,无一动念处,是名正觉。」窦持禅师不云乎:「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源到处闲。斗转星移天欲晓,白云依旧覆盖山。」能得息心妙用,则自有境无碍,所谓:「蝉噪林逾静全,鸟鸣山更幽。」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者是也。

4、    练内丹功,最好找一静室,如果条件不许可,在卧室中也可以,关闭好房门,防止有人突然闯入,室内空气要好,练功时可以采取站式,坐式,卧式等,练功之前应宽松衣带,使筋肉放松,气血畅通。     站桩有无极桩、太极桩,形意桩,八卦桩等。坐式分正坐和盘。坐,正坐就是我们平时坐在凳子,但腿不要高过凳子,比如象武当山张三丰祖师和真武祖师的坐像,盘坐就是自然盘坐、单盘坐、双盘坐等,睡姿可仰卧、侧卧均可,如武当山南岩宫太子睡龙床的太子睡姿,佛教卧佛的睡姿都可以,不论采取什么样的身姿和什么样的手式,都要保持上身中正,不能昂首挺胸塌腰,也不能低头弯腰,一切要自然放松,头颈正直,下巴微内收,不能故意挺直,两眼微闭,也就是丹家所说的“垂帘”,垂帘是为了防止练功时,出现昏沉和心魔的干扰,口微张,舌自然放松,盘坐时臀部要垫高一二寸,以减轻对腿部的压力,保持上身的安稳端正,身姿调好了,才能有利于气血流通,放松入静。此为调身。­

5、「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觐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作乐,男儿到此是英雄。」盖人生无论处任何境况中,能静观万事万物,则不但可无入而不自得,且亦得见「道心」与「天地之心」於无形也。

6、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7、常言道:“眼不见,心不烦。”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意思是说闭上眼睛不但可以养目,而且可以静心。

8、舌顶上腭,兑为口,丹经上又谓之“塞兑”,即抿口合齿。舌顶上腭的做法,从前也是秘传,要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

9、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七魄为阴神,故其性使人性坚贪嫉,遗精好色,迷失自我,暴敛奢淫。故修道之人使三魂永固,七魄安然。

10、    张三丰曰:“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清心之药物也。”只有去凡求真,丹药才能产生。丹家云:“未练还丹先练性,未修大药且修心,”张三丰《道言浅近》说:“大道以修心练性为首”。然而人心散乱,妄念起伏,一日有几万息(呼吸),就有几万妄念,如何才能做到清心寡欲?

11、意守双足涌泉穴,想全身的病气、浊气、阴气、毒气不断地从涌泉穴流出。如此不断地以意排浊,时间十分钟。

12、人的下丹田就像一个熔炉,只有入静才能点起熊熊火焰:

13、以上四个动作大约五十至六十分钟。可先从四十分钟开始,以后逐步延长练功时间,以不超过两个小时为好。有时间的人,也可以久做几个小时,能入大定之功为更高。以上只是基本的要求,具体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14、▶  静心的惊天秘密(一切修行法门,均从此下手!)

15、如此相抱,则人身之阴阳二气,自然接通,片刻之后,两手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即是二气接通之效。

16、《彭祖》、《三德》、《用曰》、《伊尹书》、《太公》、《辛甲》、《周训》、《凡物流形》、《尹文子》、

17、心情不快时,生气上火时,不可练功,以防气走偏。

18、学会自我保护,尽可能的避免身体受到意外的伤害。请您转发分享,福生无量!

19、    吕祖曰:“欲修仙道,先尽人道,人道不修,仙道远也。”张三丰曰:“修道以修身为大,然修身必先正心,诚意,意诚心正,则物欲皆除,然后讲立基之本。”修道者,修德也。修道之人平日要多行善事,素行阴德,苦己利人,不追逐名利,为人仁慈,悲悯,心胸宽广,忠孝信诚。

20、一旦杂念上来,再用皮肤呼吸法排出杂念,这样一念代万念,就能逐步进入入静的深层次。

21、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强大起来。事物都是相互作用,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助人会使自己得到福报。 学会真诚待人。因为真诚最为简单,最受欢迎,最能常吉久安。  考上大学,你是我的女儿;你扫马路,也是我的女儿;只要保持高贵的人格,扫马路也可以扫出一个光明纯洁的世界。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正直都是光明的,母亲不会在乎女儿的高低贵贱,只会在乎女儿心灵的纯洁。

22、如果肝脏处在供血量不足的情况下,正常的新陈代谢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对肝脏的损害。

23、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

24、志卸縻于趋舍,则五脏滔荡而不安。嗜欲连绵于外,心脏壅塞于内,曼衍于荒淫之波,留连于是非之境,而不败德伤生者,盖亦寡矣,以劳形而伤神也。”

25、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利经脉通畅;

26、道家用功心地,有“存想”一法。存想与观不同,犹回光与回机之有别。心不可动,亦不可失;妄心不可有,照心不可无。欲心不可有,定心不可无。存想即所以存其本心也,恐人之放其本心而失之,或泯其本心而失之也。孟子曰:“无失其赤子之心。”亦即说:本心不可失也。存想之法多端,其大要有“九存想法”,最上乘之诀,即为存想谷神法。此亦称存想黄庭法,存想泥九法,存想崑仑法。其位在头脑九宫中之中央一宫,中虚而灵明,为元神所居之地;谷虚而其应无穷,能神而其用不竭;存想於斯,可大开慧悟,并能神化无极,而有意想不到之妙用。庾信诗谓“虚无养谷神”,高义方清诫谓:“智虑赫赫尽,谷神绵绵存。”其言得之,盖此实乃以神养神法,而存想实亦即存神法也。一心存想不动,即能生神。惟切忌太过。过则火炎;宜若有想,若无想,若无无想;若有存,若非存,若非非存;想而无想,无想而想;存而非存,非存而存。圣凡同泯,物我一如,浑浑默默,杳杳冥冥,而入於真体之绝对境界,又称虚无境界,亦即佛家之究竟湟盘境界,斯为诀要。

27、谭真人说:“开(一作辟)浩气之门,所以收其根,知道元神之囊,所以韬其光。像蚌内守,像石内藏,所以是珠玉的房,都是直指。但这一窍,也没有边傍,更没有内外,如果以形体色相来求它,就又变成大错误了。

28、清者,浊之源。动者,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静,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扩展资料:《七部语要》说:“神静则心和,心和而神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神伤。将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也。七窍者,精神之户牖也;志气者,五脏之使候也。耳目诱于声色,鼻口悦于芳菲,肌体舒于安适,则精神弛骛而不守;

29、身静则生阳,心静则生慧,气静则生神,神静则生精;

30、道家使人精神专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31、   身静则生阳,心静则生慧,气静则生神,神静则生精;而一以心静为头脑。静则定,定则得。

32、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气、坐忘、守数息等等。

33、因为无名指的指根这个地方叫子,中指尖这个叫午,所以修行人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掐住左手的子位,然后左手拇指掐中指指尖处,然后翻过来放在腿上,这叫“子午诀”,道家真人“手一支”都是这个掐法。

34、初学者以平坐式为宜,这样四肢舒畅不受压迫,有利于入静。

35、  理一道人云:「当坐时,欲求能静,务宜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非莫问,人我两忘,百恶俱息,八风不动。」另有八字工诀,即凝神寂照,一灵独觉。初下手,切宜注重心息。

36、白玉蟾祖有言:大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静为基。

37、六祖有言:「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又云:「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心迷则心生,心悟则心寂。心生则念生,心息则念灭。我息一切心,即无一切念。我无种种心,即无种种念。修行人如能七日七夜不动念头,即可得正道。古德云:「诸人心心不息,念念无住。若能於不息处息,於念处无念,自合无生之理。」此是寂心息念一法。永嘉云:「凡俗多於事碍理,境碍心;常欲逃境以安心,遣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碍境,理碍事;但令心空境自空,理寂事自寂。勿倒用心也。」此亦即寂心息念一法。

38、道家修链,最重先天,而忌後天用事。此即是说:道家修链,重末形而不重已形,重未然而不重已然;重无象之象,无相之相,无物之物,无体之体。修重逆修逆用,诀重返本还元;鼎重先天炉鼎,卦重画前一封。观重观喜怒哀乐未发前是何气象?重父母末生前是何面目?与乎观天地未分、鸿蒙末判时是何境界,同时,做工夫时之最上一乘诀法,天玄子谓:“调息须调真息息(先天元息),链神须链不神神(先天元神);链气须链玄元气(先天元气,亦有重先天祖气者)。链精须链未然精(先天元精),链性最重无性性(先天真性),链心首在复天心(先天真心)。”天玄子又谓:“顺则为人逆则僊,返还最易到先天。能脱形骸力为道,不养圣胎亦是僊。”盖一从事链养圣胎,即属有为法,有为法为後天法;无为法力为先天法。在丹道派之“先天道”中,概以清静无为为主“以无修无链为功,以无生无灭为道,以无证无得为得。复以其重先天,故易不失其赤子之心,易保其婴儿之态,易养其天趣,存其天机,而保其天真!一切与父母未生前之本来面目无以异。无识无知,无忧无乐。且又无戒而自戒,无定而自定,无慧而自慧,无悟而自悟。本来如是,故尔如是;本自具有,不少欠缺;不加些子,当体即得;得无所得,一得永得。故曰:“返还在垢复,抽添重坎离;能凿鸿蒙窍,使与羲皇齐。”

39、道家修炼筑基法,先从开始。其实修炼过程的每一小功夫,都离不开静功的作用。

40、意守玄关,也叫意守祖窍。其位在两眉之间,丹经上叫“灵台”,亦称“方寸”。

41、换句话说思维处于感觉阶段,虽然对外物有所感觉甚至连绣花针掉地的声音也能听见,但只是感觉,没有逻辑思维,水平如镜,不起波澜。

42、    张三丰曰:“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则心修愈静,性天愈纯,”《悟真》云:“若非修行积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只有心性纯净,才可论修丹之事。这是外修。内修要做到心静无妄念,首先要垂帘塞兑,目不动则心不移,耳不听则神不移。

43、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愚昧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 

44、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了。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45、观光的功夫,虽用“观”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到光大,由弱而到光强,从波动鸸以光定,从片片而光聚。

46、修行圈平台内容由多个不同门派、不同领域和法脉的修行者编写或提稿。这些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修行圈运营者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邮件联系:wwyt2018@1com ,我们一定会及时更正。

47、 水火真经云:「欲从心起,息从心定;心息相依,息调心静。」再宜注重神气。胎息经云:「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再后工法更多。然总不外炼精化气(初关),炼气化神(中关),炼神还虚(上关)等三关工夫。至最后一关,则为炼虚合道。

48、因为男子左的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的居内。外面阳手的大拇指交叉,就是一个“太极图”的形状。

49、殊不知:「半日安闲半日佛,片时清静片时仙」也。

50、修行功夫,当初入手,静心最难。在静坐中,有时万念并发,此灭彼起,大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之概。欲收拾愈不能收拾,有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绿杨墙外出秋千」者是。欲斩截愈不能斩截,有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者是。故吕祖有「炼心至静」,达摩有「制心一处」之教,均以心机难息也。是故静心之要,首须「息心」。禅宗有「牧牛图」,道门有「收马图」,(注参上乘修真大乘集。)均息心法也。经谓「心为贼王」,故擒贼先擒王,修行先擒心。如何降服其心?三教圣人,均以此为首要。将心觅心,了不可得。将心遣欲,遣欲心是心;将心止念,止念心是心;将心断缘,断缘心是心;将心简事,简事心是心;将心参禅学佛,参禅学佛心是心;将心了生死大事,了生死大事心是心。总之,凡有所事,

51、心静则神清,心定则神凝,心虚则神守,心灭则神存。古真谓「心死则神活,心生则神死。」心死者,虚之谓也。心生者,实之谓也。老子贵虚贵无,如云:「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心则尤然,一住事物则扰於事物,一住理法则纷於理法,而不得其虚静矣。心不虚静,则神不清明。儒家常言清明在躬,此须自「虚静其心」中来。虚则静,静则清,清则明,明则灵,故苟能一心虚静,寂寞无为,不生一念,不染一尘,则自能虚灵不昧,而得神化通矣。程明道於「静后见万物皆有春意」时,曾为诗曰:

52、而世人则无不在竞逐劳役的纷纷扰扰中讨生活。

53、无论是起初入手、最末了手,还是蹭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每一个不同层次和同一层次的不同侧面,都是静功在起主导作用。

54、两手合在一起,就象接通了电源的正负极,阴阳二气自然接通。而且阴阳结合之后,马上就会形成一个封闭的气场,心情自然平静下来,两手迅速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如此心自然静,念自然停,身自然安,气自然行,对于静坐修炼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55、心可成佛,心可成道;心亦碍佛,心亦碍道。就其可成言:即心即佛,即心即道。就其不可成言:即心非佛,即心非道。前者就真心言,后者就凡心言。前者心心无念,后者心心有念。故夹山密公云:「心本是佛,因念起而漂沈;岩实不移,因舟行而鹜骤。」众相现而本体不动,声色俱而不随不坏;如雁过长空空无迹,影沈寒水水无心;但自得真心自体矣。」

56、想哭就哭出来,它有意与健康。不过要注意找一个合适的场合。  人生就像咀嚼橄榄,总是先苦而后甜。  尽早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否则你就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你的行为就是盲目的。

57、学校里的考场上可以有59分,人生的考场上决不允许不及格。

58、老君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故常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惟欲遣欲澄心,首须摄念归静,行住坐卧,皆能存心於内而不离腔子裏,返居神室,而无思无虑,无念无欲,寂然不动,方可谓之守静之功笃也。心能静定虚寂,内守无为,而不放失其本心良心,则自可彻见先天之灵明真心矣。道家习静,首在求此真心为用。真心之用,为无用之用,无用之用中藏大用,真精真气真神之三品大药,均从此而生者也。

59、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60、闭目听一些自己喜爱的音乐和戏曲。优美的旋律可增进大脑活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61、静心诀(道家):冰寒千古,万物尤静,心宜气静,望我独神,心神合气宜相随,相间若余,万变不惊,无痴无嗔,无欲无求,无舍无弃,无为无我。

62、修炼时双手结印,道教称为“掐诀”,又称“抱诀”或“抱印”。修炼手印,在道教内部称为“太极阴阳八卦连环诀”,又称“太极诀”或“太极印”。

63、心咒又称宁心咒、清心咒。众生皆烦恼,烦恼皆苦。烦恼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有形者,生于无形,无能生有,有归于无。境由心生。

相关文章: